2009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阶段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阶段测试卷

资源简介

2009年九年级阶段测试社会卷2009.10
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择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都不给分)
1、导致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007年香港媒体在评价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天才创造”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了历史与现实
C、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香港顺利回归
3、右图漫画《指标》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事件的主题(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4、“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因地制宜原则
5、2009年春季,浙江省初中三年级开始推行信息、音乐、美术等学科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对这一举措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培养学生节约资源意识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保护有限的资源 ④有利于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每个劳动力每年生产粮食为1200—1300千克。发达国家为2—3万千克。钢铁工人人均炼钢年产量,我国为330吨,日本为4500吨,这表明我国( )
A各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B、还属于发展中国家
C、属于发达国家 D、社会生产力比较低
7、“十一五”纲要指出节约和环保的约束性指标:五年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这一目标提出( )
①表明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十分严峻 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③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④必然会制约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8、恩格斯曾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征服与改造自然界的胜利中,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B、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是消极的
C、我们要爱护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D、我们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9、下列各项体现和平与发展主题的是( )
①2009年9月29日,中俄友好、和平发展委员会中方委员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②2008年12月8日,新一轮朝核六方会谈团长会在北京举行
③巴以冲突造成流血事件 ④2004年2月6日,莫斯科地铁发生严重恐怖事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死亡人数超过500人,伊拉克死亡人数超过万人,伊战后重建估计要1000亿美元,从这一侧面说明了( )
①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 ②当今世界很不安宁
③国际总体局势趋向紧张 ④世界人民应维护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漫画“祖孙乘凉”说明了( )
①社会生活的变迁
②人们越来越贪图享受
③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④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老龄化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压力,要成功应对“银色浪潮”要求我们( )
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尽力降低人口出生率 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
③必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件 ④这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以下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我国( )
项目 1978年 1990年 2002年 2007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1 18547.9 102398 246619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510.2 7703 13786
①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③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 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普通中国人,都把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看作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是因为在十一届三中会会上( )
①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②开始了首先在城市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
③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④邓小平成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国土资源部多次发文,要求杜绝随意圈地和土地闲置,坚决取缔闲置的开发区,这样做原因在于( )
A、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不可再生 B、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本和财富的源泉
C、搞开发区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D、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16、生态农业得到世界公认,我国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鱼有机结合,形成了桑、蚕、鱼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环境污染说明( )
①可持续发展正从观念走向实践 ②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可以相协调
③发展农业比发展工业重要 ④解决全球性问题离不开国际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提高人口素质 D、发展问题
18、中国的外交活动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是( )
A、1953年周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
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重大事件,我们始终没有动摇这个重心。这里的“重心”是指( )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党的领导 D、计划生育
20、“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春天的故事》中的这句歌词歌颂了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项丰功伟绩,那就是( )
A、在深圳、珠海等地建立了经济特区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提出一国两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公位置)
21、依据绘画的年代尺,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10分)
(1)请说出第①阶段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历史事件,从1956年开始我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2分)
(2)在第②阶段中我国农村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出现的失误分别是什么?(2分)
(3)我们党是怎么纠正阶段③的错误的?(2分)
(4)1978年后我国进入怎样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
(5)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22、(共9分)材料一:2008年12月18日,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正是三十年前一项决策播洒神州大地,三十年后华厦大地生机盎然。
材料二:30多年前,某省的农民,创造性地探索了改变农村贫穷面貌的生产经营之路。30年后又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吹响了农村“二次改革”的号角。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哪一决策使华夏大地生机盎然?(1分)
(2)这一决策使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2分)
(3)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少年强则中国强”,为此我们青少年要肩负什么历史使命?(2分)
(4)材料三中某省农民探索的生产经营之路是指什么?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号角指的是什么?(2分)
(5)30年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使农村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什么?(2分)
23、(共12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通过为节能减排提供法律依据。
材料二: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级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量购置税,不久又规定节油燃在40%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补助标准为5万元/车辆。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体现了我国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是什么?(2分),必须实施哪一发展战略?(1分)
(2)分别从资源重要性和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影响的角度回答发展循环经济的理由。(4分)
(3)发展循环经济能使废弃物重新使用变废为宝关键靠什么?(1分)在废弃物的利用上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分)
(4)材料二说明了人类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是什么?(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材料三: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作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讲话,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2分)
(2)造成材料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表明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2分)
(4)改变材料二反映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2分)
(5)中国应对上述问题的对内措施是什么?(2分)
25、(共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纲要指出节约和环保的两个约束性指标:五年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材料二: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寻求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产出的“低碳经济“成为全求热点,在低碳经济发展热中,中国政府致力于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1)要实现“十一五“规划两个约束性指标要坚持哪些基本国策?(2分)
(2)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落实怎样的发展观?(1分)低能耗,低污染的基础上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说明我国努力实现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2分)
(3)发展低碳经济要构建什么型社会?(2分)
(4)为响应节能减排号召,日常生活中你做些什么?(2分)
2009年九年级阶段测试社会答题卷2009.10
一、选择题(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2分)
(2)(2分)
(3)(2分)
(4)(2分)
(5)(2分)
22、(1)(1分)
(2)(2分)
(3)(2分)
(4)(2分)
(5)(2分)
23、(1)(3分)
(2)(4分)
(3)(3分)
(4)(2分)
24、(1)(2分)
(2)(2分)
(3)(2分)
(4)(2分)
(5)(2分)
25、(1)(2分)
(2)(3分)
(3)(2分)
(4)(2分)
社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B A D D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D B A C C A 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分)社会主义社会。(1分)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2分)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1分)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会。(1分)
(5)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2分)
22、(1)改革开放。(1分)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分)
(5)改革开放。(2分)
23、(1)把对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2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分)
(2)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2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建设步伐,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2分)
(3)科学技术。(1分)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废气物资源化。(2分)
(4)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分)
24、(1)和平问题。(1分)发展的问题。(1分)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2分)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4)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2分)
(5)沿着中国特色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分)
符合题意,酌情给出。
25、(1)节约资源。(1分)保护环境。(1分)
(2)科学的发展观。(1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分)
(4)节能:使用节能灯,不用的电器插头拔掉。(1分符合题意即可)
减排:不用一次性物品,不乱扔废旧电池。(1分符合题意即可)
1958
1978
1976
1966
1956
1949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