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1894-1895年,
1900年…
1851-1864年,
1898-1900年…
1840年的香港
总理衙门
冯子材
日军旅顺大屠杀
天王洪秀全
1900年
1898—1900年
发生了什么?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义和团运动
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自主学习】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时间、地点、原因、口号、经过、性质、结果)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概况(时间、参与国、原因、经过、性质、结果)
3.明确《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
4.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null
义和团团民
义和团旗帜
义和团武器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遮住天;
……
不用兵,只用团,
要杀鬼子不费难
……
——义和团揭帖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导致人民起来反抗。
一、义和团运动
背景:
收集信息 了解运动
1.兴起时间:
3.口号:
4.发展:
19世纪末
山东、直隶(河北)
“扶清灭洋”
1900年春 京津地区
2.兴起地点:
结合书本P95找出相关信息。
5.结果:
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一、义和团运动
概况:
如何评价义和团的这一口号?
资料1 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1898年12月),袁世凯上任后,马上对义和团采取血腥的屠杀政策。
资料2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十万,自兵民以至与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1.根据材料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剿杀
招抚
资料3 慈禧通知驻外使节向列强政府解释:“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之太蹙,深恐各使保护不及,激成大祸……且中国即不自量,亦何至与各国同时开衅,并何至恃乱民以与各国开衅,此意当为各国所深谅。”
——《文物中国史?明清时代》
2.为什么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
出卖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以上材料反映义和团的口号存在什么问题呢?
“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资料4义和团仇视一切与洋人有关的东西,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士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 对开明官绅,维新派人士,义和团更是明言打杀,要“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所有师徒,均不饶放”。
资料5“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4.从资料4和资料5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瓦德西
义和团运动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灭洋”,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二、八国联军侵华
2.如果没有义和团的排外反帝活动,会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吗?
1.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和参与国分别是什么?
参与国:俄、英、德、法、美、日、意、奥
(1900---1901年)
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直接原因)
进一步控制和瓜分中国
(根本原因)
二、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八国联军进入皇宫
侵略者践踏清帝的宝座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又因抢劫所发生强奸妇女之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亦属不少。”
——八国联军统帅 瓦德西
《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
④驻兵
⑤严禁反帝
内 容
影 响
加重人民的负担,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受列强控制 。
“国中之国” 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运动;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 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2、结果:
清廷战败求和,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签定后,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同意"两宫仍旧临朝"。慈禧挟光绪皇帝自西安启程,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关税协定
《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
1.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增辟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赔款白银4.5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撤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
4.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重要地区允许外国军队驻守
5.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前后条约相比,《辛丑条约》的签订使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哪些新的侵略权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完全成为
列强统治
中国的工具。
影响:
二、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
----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演说
对中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帝国主义:
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制华”政策。
影响:
二、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时间 侵华战争 条约 影响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沧桑回眸 以史为鉴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同
不同 背景
矛头
性质
规模
都发生在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的近代前期
都以农民为主体,以武装斗争的方式进行的农民革命运动
都利用宗教结社的形式发动,联合群众
都是由于旧式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
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反帝爱国运动
持续时间长
波及范围广
相对时间短
范围小
【绘图说史】有学者认为:
中国近代社会走出了一条
“U”形的发展线路:开始
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
升,升出一片片光明。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
2、“降到谷底”给当时中国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说此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统治工具?请找寻相关史料佐证。
【反馈案】
1.“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一一北京。"这一年是( )
A.1840年 B.1856年 C.1900年 D.1931年
2.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慈禧太后退位
3.《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
A.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须同英国协商
B.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
C.拆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
D.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什么总是挨打和失败?
《辛丑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章中写道:“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今议和已成,大局少定,仍望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