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社会思政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社会思政试卷

资源简介

200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社会思政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会因不同的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责任产生于( )
A.理解中          B.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C.互相利用中        D.工作中
2.谁对我负责,首先是( )
A.自己对自己负责 B.社会对自己负责
C.父母对自己负责 D.老师对自己负责
3.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大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微尘事迹启迪我们:( )
①要有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②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③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④要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诗句中,寓意我们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的是( )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富避趋之 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百姓呼声”:“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底;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据此回答5—6题。
5.“百姓呼声”反映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广大人民群众同国内外敌对势力之间的矛盾
B.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发展生产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
6.解决上述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C.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D.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7.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辛亥革命的胜利
C.三大改造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 )
A.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四项基本原则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在我国广大农村,许多家庭在春节时都贴上这样的春联:“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这句话体现了( )
A.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发展经济的思想
C.环境保护的意识 D.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0.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 )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C.邓小平理论, D.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措施的是( )
①变湖泊为粮仓   ②植树种草  ③禁止开发资源
④修建长江三峡工程 ⑤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
A.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⑤
1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 )
A.科技的竞争、军事的竞争 B.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C.贸易的竞争、财富的竞争 D.社会政治制度的竞争
13.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制定《物权法》的依据是宪法,是因为( )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全部问题②宪法是我国所有法律的总和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15.某县人大进行换届选举,今年已经年满16周岁的九年级学生小马发现,除了自己,家里的长辈都有选民证,这令他感到纳闷。小马没有选民证是因为他(    )
A.没有参加工作        B.还在读书
C.未年满18周岁        D.初中未毕业
16.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
A.宪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宪法和法律
17.二战后世界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现象,其中发展最为突出的是( )
A.经济现代化 B.政治现代化 C.生活现代化 D.军事现代化
18.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 )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B.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C.欧洲加快一体化进程 D.各国都致力于发展经济
19.“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具有的意义是 ( )
①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 ②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③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④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在世界各地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人们目睹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化为冤魂,宝贵的财产化为灰烬,这一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 )
①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各国应加强军事同盟,联合打击恐怖主义
③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国际和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④恐怖事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共同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下列活动属于青少年力所能及的是①采用先进设备推行清洁生产②积极宣传环保知识③不乱到垃圾④不用一次性筷子⑤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22.我国正在开展为期10年的“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活动”。开展该项活动有利于( )
①增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②使青少年养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习惯③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④使我国保护环境的国策得以进一步的落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海峡两岸同胞对国共再次握手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期待。2008年5月28日,国共两党领导人胡锦涛与吴伯雄举行了会谈,就促进两党关系改善和发展达成了广泛共识。这次“胡吴会谈”( )
①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②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③开创了两岸关系新局面 ④结束了两岸敌对状态,实现了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据统计,截止2007年11月底,中国共参与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士兵9000多名。这体现了中国是( )
①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 ②世界上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
③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 )
A.法国的《独立宣言》 B.美国的《独立宣言》
C. 法国的《人权宣言》 D.美国的《人权宣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共50分)
26.梦想剧场(8分)
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叫嚣:“中国共产党能打赢战争,却无法解决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奇迹般地实现了一个个梦想,又满怀豪情地向实现一个个新梦想迈进。
梦想一:实现制度变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梦想二:解决温饱,并实现由温暖向 的历史性跨越;
梦想三: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梦想四: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1)“梦想一”是什么时候以什么事件为标志实现的?(2分)
(2)请在“梦想二”中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1分)
(3)“梦想一”到“梦想四”描绘的是我国哪一个社会发展阶段?(2分)
(4)你准备怎样为实现“梦想三”贡献自己的力量?(3分)
27.在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人大代表在谈到家乡变化时,展示了一组自己亲手拍摄的照片,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议。以下是其中几张照片的说明词:(5分)
照片一(拍摄于1978年):肚子吃不饱,只能穿破袄。
照片二(拍摄于1986年):新鲜蔬菜城里卖,粮食加工火起来。
照片三(拍摄于2008年):科学养殖奔小康,家家户户有楼房。
改革开放三十年,祖国处处都在变——
(1)请列举你所知道的变化或成就两例。(友情提示:可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家庭生活等角度考虑)(2分)
民富国强当思源,又好又快谱新篇——
(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祖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原因。(3分)
28.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面对这场灾难,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指挥,解放军、武警官兵。各类专业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实施救援,灾区人民奋起自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爱心如潮,凝聚成巨大的资金、大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灾区,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顽强拼搏,我们一定能够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请你说说全国各族人民抗震救灾的爱国行动,集中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至少两点)(2分)
(2)请你结合民族精神,谈谈为什么“我们一定能够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2分)
(3)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2分)
(4)作为中学生,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分)
29.从2008年3月26日起,重庆市三峡博物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景点免费开放,中学生小胡和小吴在参观景点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景点非常拥挤,一些设施遭受破坏,便将上述情况及改进意见写在纸上,一方面向有关部门反映,一方面张贴在景区的先要位置,向参观者宣传。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小胡和小吴将发现的情况及改进意见向有关部门反映这时他俩在行使什么权利?(2分)
(2)请你温馨提示他们,在行使权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分)
(3)他俩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请你出出主意。(3分)
(4)他们可以有哪些形式表达他们的看法?(2分)
30.材料一:目前我国森林面积有1.75亿公顷,居世界第6位。但是,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
材料二:在生态农业循环中,酒糟本是废物,却变成了养鱼的好饲料,鱼塘的塘泥需要定期清理,塘泥对葡萄树来说又是上好的肥料;葡萄可以用来酿酒,葡萄园可以用来从事生态旅游。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环境污染减少10%;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11分)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说明了发展循环经济有哪些好处?(3分)
(3)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实施什么发展战略?(3分)
(4)结合日常生活,说说我们青少年可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些什么?(3分)
31.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报告,审议并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9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映了我国哪项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在国家中怎样的地位?(2分)
(2)全国人大是什么性质的机关?对照材料说明它在行使哪些职权。(4分)
(3)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关系怎样?(3分)
200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社会思政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8分)
(1)(2分)
(2)(1分)
(3)(2分)
(4)(3分)
27.(5分)
(1)(2分)
(2)(3分)
28.(8分)
(1)(2分)
(2)(2分)
(3)(2分)
(4)(2分)
29.(9分)
(1)(2分)
(2)(2分)
(3)(3分)
(4)(2分)
30.(11分)
(1)(2分)
(2)(3分)
(3)(3分)
(4)(3分)
31.(9分)
(1)(2分)
(2)(4分)
(3)(3分)
200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社会思政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A D C A C D D A A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D A B B D B C A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8分)
(1)(2分)1956年底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2)(1分)小康
(3)(2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3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27.(5分)
(1)(2分)略
(2)(3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28.(8分)
(1)(2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2分)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2分)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4)(2分)青少年应努力成为民族精神(抗震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9.(9分)
(1)(2分)批评建议权(监督权)。
(2)(2分)要采用合法的方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得张贴大字报等
(3)(3分)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向国家有关部门及公职人员反映情况,向新闻媒体反映情况
(4)(2分)写信,打电话,发E-mail,走访等
30.(11分)
(1)(2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2)(3分)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了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分)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4)(3分)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电、纸,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不乱扔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可利用的废弃物,植树造林。
31.(9分)
(1)(2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2)(4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
(3)(3分)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它监督,并向它报告工作。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
PAGE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