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期中学习能力测试历史与社会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2009.4.2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1500年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出现在 ( )A.亚洲 B.西欧 C.北美 D.中国2.手工工场的产生后,雇佣了大量的工人,生产效率远远超过了手工作坊,那是因为( )A.工场规模大 B.标准化生产 C.工人分工合作 D.流水线生产3.在16世纪的西欧,新诞生的阶层是 ( )A.工人、农民 B.贵族、国王 C.商人、农民 D.手工工场主、工人4.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 )A.手工工场的产生 B.教会势力较弱C.聚集了许多文化名人 D.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和罗马文化5.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潮是 (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理性主义 D.宗教神学6.首先提出太阳中心说,向基督教会发出挑战的科学家是 ( )A.亚里斯多德 B.哥白尼 C.达·芬奇 D.布鲁诺7.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是 ( )A.《罗密欧与朱丽叶》 B.《清明上河图》 C.《蒙娜丽莎》 D.《雅典学派》8.下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拳运动9.1915年,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 )A.民主和自由 B.民主和科学 C.平等和自由 D. 民主和民生10.“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 ) A B C 11.“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1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 ( javascript:void(0) )若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时期一些重大事件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 )①深圳 ②沈阳 ③南京 ④杭州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13.1945年,一旅行的瑞士人在中国、日本和美国可能看到的景象包括 ( )A.重庆谈判、明治维新、美国在遭受经济危机B.西安事变、日本战败投降、联合国成立C.重庆谈判、日本战败投降、联合国成立14.下例哪些节日的产生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 ( )①劳动节 ②青年节 ③建军节 ④国庆节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5.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 “28”的含义最可能是 ( )A.1928年第一支红军队伍诞生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了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C.2月8日是中国工农革命军创立的纪念日 D.八一南昌起义16.法国大革命后期,执掌政权并称帝的是 ( )A.路易十六 B.罗伯斯庇尔 C.克伦威尔 D.拿破仑17.美国独立战争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在意义上的不同之处是 ( )A.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B.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C.推动了其他地区革命 D.赢得了民族独立18.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1771年,冲破沙俄阻挠、重返祖国受到乾隆帝欢迎的是( )A.回部 B.准噶尔部 C.土尔扈特部 D.匈奴19.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中央政府设立了 ( )A.西域都护府 B.理藩院 C.台湾府 D.驻藏大臣20.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收复前占据台湾的殖民国家是 (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日本21.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江南地区有不少人从事纺织行业③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④出现了手工工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22.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开始于 ( )A.秦朝 B.隋朝 C.明朝 D.清朝23.大胆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学者是(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朱熹24.澳门于2000年12月20日正式回归我国,而在1553年,来到澳门,逐渐在那里取得了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葡萄牙人 B.西班牙人 C.荷兰人 D.英国人25.2008年奥运会圣火将在中国长城点燃。这里的长城是指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26.继农业时代、手工工场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 ( )A.蒸汽时代 B.原子能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27.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美国28.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给欧洲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乘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人们坐飞机旅游29.1931年10月18日,在漫漫长夜里,无数的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请问这位发明家是 ( )A.瓦特 B.爱迪生 C.法拉第 D.史蒂芬逊30.“沸水顶壶盖”、“苹果落地”这种常人司空见惯的自然想象却引发了两位科学家的思考,并促成了两项科学发明(发现)。这两位科学家和两项科学发明(发现)是 ( )A.达尔文---进化论, 爱因斯坦 -----相对论 B.毕升---活字印刷术,莱特兄弟---飞机C.哈格里夫斯----纺纱机,爱迪生----电灯泡 D.瓦特---蒸汽机,牛顿---万有引力3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主要成就是 ( )A.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B.系统阐述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 D.发现了 “阿基米德定律”和“杠杆定律”32.下列关于英国工业革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 B.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交通运输业C.工业革命标志性的成就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D.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33.下列用于工业的主要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水力——电力——蒸汽 B.水力——蒸汽——电力 C.蒸汽——水力——电力 D.电力——水力——蒸汽 34.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变革,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 )A.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 B.牛顿的科学理论 C.达尔文的科学理论 D.伏尔泰的启蒙思想35.五·一节快到了,小明要打电话问候爷爷。小明的这一活动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的科技发明有关 ( )A.爱迪生 B.史蒂芬孙 C.卡尔 本茨 D.贝尔36.面对西方殖民掠夺,通过自身不掘不挠的斗争,第一个获得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是( )A.委内瑞拉 B.阿根廷 C.墨西哥 D.海地37.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日本 D.朝鲜38.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3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市场 B.维护鸦片贸易 C.割占中国领土 D.打击林则徐的禁烟运动40.《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 ( )A.东南沿海 B.长江沿岸 C.渤海地区 D.东北地区41.1843年英国殖民者在香港岛堂而皇之地建立起港英政府,开始了殖民统治,其所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2.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的诗句表达了我国人民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1895年,哪国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 (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43.一家外国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南京条约》签定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44.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哪一条约签定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5.19世纪末,将广东、广西和云南划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俄国46.鸦片战争中在虎门炮台指挥作战,最后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徐骧47.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A.太平天国运动 B.虎门销烟 C.辛亥革命 D.三元里人民的抗争48.中国近代史表明,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 )A. 列强间的争斗 B.太平天国的斗争C .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的师夷长技 D.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49.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孙中山 B.魏源 C.洪秀全 D.林则徐50.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成立了总理衙门、同文馆 B.兴办了一批军事企事业和民用企业C.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 D.甲午战争的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达到目的二.材料解析题:(7分、7分、20分、8分、8分)51.(共7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 javascript:void(0) )》材料二:“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里也。”──梁启超(1)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分别表明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主张的“变”有何不同?(2分) (3)你如何评价这些历史事件?(3分) 52.(共7分)我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写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7分)(1)“三年以来”和“三十年以来”分别属于哪一个历史时期?(2分) (2)“三十年以来”和“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分别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2分) (3)碑文是百年历史的陈诉,表达对前人的缅怀和崇敬。同时更表达对后人的什么警示和希望?(3分) 53.(共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405年开始,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材料二: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三: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材料四: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请回答:(1)你认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沿途经过了哪两个大洋?(2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3分) (5)学校准备举办一次郑和下西洋纪念展,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来参加活动的筹备工作。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2分) (6)在展览的结束语中,需要对郑和下西洋作个简要的评价,请你来完成。(3分) (7)与之相隔半个多世纪,世界航海史上又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2分)与郑和下西洋相比,他们远航的目的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什么不同?(4分) 54(共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材料二:1726年(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省乡试,他以《诗经》中“维民所止”四字为考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以“大不敬”罪入狱,死于狱中。文字狱是自古就有的,但以清朝为最。尤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历害。请回答:(1)分析材料说明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2)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2分) (3)对比西方,同一时期(14—17世纪)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文化方面有何不同?(4分) 55.阅读下面材料(共8分)材料一:人权可以分为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个人人权指个人在生存、人格、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享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集体人权是指作为国家、民族等共同体享有的权利……请回答:(1)西方列强在1840年、1894年和1900年发动了哪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些战争给中国社会性质造成怎样的影响?(4分) (2)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哪一最基本的权利受到了侵犯?(1分)中国的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为争取这一基本权利提出了怎样的救国主张?进行了哪些救国活动?(3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期中考试答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5分)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题目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注意:题目与答案对应!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50分51. (共7分)(1)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分别表明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主张的“变”有何不同?(2分) (3)你如何评价这些历史事件?(3分) 52. (共7分)(1)“三年以来”和“三十年以来”分别属于哪一个历史时期?(2分) (2)“三十年以来”和“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分别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2分) (3)碑文是百年历史的陈诉,表达对前人的缅怀和崇敬。同时更表达对后人的什么警示和希望?(3分) 53.(共20分)(1)你认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沿途经过了哪两个大洋?(2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3分) (5)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2分) (6)在展览的结束语中,需要对郑和下西洋作个简要的评价,请你来完成。(3分) (7)与之相隔半个多世纪世界航海史上又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2分)与郑和下西洋相比,他们远航的目的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什么不同?(4分) 54.(共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分析材料说明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2分) (3)对比西方,同一时期(14—17世纪)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文化方面有何不同?(4分) 55.阅读下面材料(共8分)(1)西方列强在1840年、1894年和1900年发动了哪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些战争给中国社会性质造成怎样的影响?(4分) (2)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哪一最基本的权利受到了侵犯?(1分)中国的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为争取这一基本权利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进行了哪些救国活动?(3分)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5分)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D A A B C B B B A A C C B D D C D C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C C B A C A A B B D A B B C D D C A A A题目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注意:题目与答案对应!答案 A D D D C C A D D C二.材料解析题:(共5大题,50分)51.(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2分)(2)材料一主张的“变”是向西方(军事、经济、教育等)学习,材料二所主张的“变”是在政治上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2分)(3)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每能使中国走向自强和富裕,而戊戌变法却以失败告终(3分)52.(1)解放战争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分)(2)五四运动和鸦片战争。(2分)(3)百年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又是抗争史:是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程;落后就要挨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着;(酌情给分)(3分)53.(1)国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富强);个人:具备地理和航海知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等;技术:指南针的应用、造船技术高超。(答出2点即可得2分)(2)太平洋、印度洋。(2分)(3)目的:宏扬国威,显示中国富强。(2分)(4)特点:时间早,规模大,次数多,范围广,和平交往。(答一点得1分,此问不超过3分)(5)通过阅读教材;报纸、杂志等课外书籍;上网查阅;到实地进行考察;参观历史博物馆等。(答出其中之一得1分,共2分)(6)评价:A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B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C但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且耗资巨大,劳民伤财。(3分)(7)新航路的开辟。(2分)新航路的开辟是为了获得财富、原料和市场(或答:为了商业利益,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2分)打破了各个区域之间孤立封闭的状态,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交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分)54.(共8分)(1)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2分)(2)加强君主专制(2分)(3)中国的思想文化控制十分严密,统治者大兴文字狱,采取八股取士,加强文化专制。(2分)西方国家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变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诞生,启蒙运动兴起(2分)55.(共8分)(1)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3分)。中国一步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3)生存权(1分);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了洋务运动;维新派提出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开展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开展辛亥革命(3分)。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