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社(上)期中复习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一历社(上)期中复习资料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地图的语言(地图三要素)
方向:三种定向法(P7)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最常用)
2)指向标定向法(有指向标的用指向标定方向)
3)经纬网定方向(最准确的定向法)
2、图例和注记(P8常用图例)——会区分
3、比例尺
社区
功能社区:如工业区、商业区(北京王府井)、生活区等;
1、分类 自然社区:城市、农村。
行政社区:北仑区、小港街道
2.功能: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功能。(会区分)
3.联系:物产、经济、文化、信息等方面。(会区分)
三、各种地图
1.类型
地形图
2.会选择和利用各种地图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地球
海:海洋的边缘部分
太平洋:面积最大的洋
洋:四大洋 大西洋:呈“S”形
1、海洋 印度洋:独居东半球,亚欧、亚非航运必经
(71%) 北冰洋:全在北半球,跨经度最大
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大西洋与地中海(印度洋)
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2、陆地(29%)
1)大陆(半岛: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接壤)
世界上最小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世界上最大大陆:亚欧大陆。
2)岛屿(群岛):四面环水—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3)大洲:大陆和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有七大洲
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
跨经度最大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会画海陆分布简图、知道大致轮廓。读图P21七大洲和四大洋;图册东西半球图P12—13
自然环境
1、地形P25 会看地形图和剖面图进行区分
1)平原:平均海拔200米以下,宽广低平,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如: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亚马孙平原、大平原、湄南河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2)盆地:四周被群山环绕
如: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3)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比较陡峭
如:巴西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4)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和缓,如东南丘陵、辽东丘陵
5)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山脉被称为“大地的骨架”
如:阿尔卑斯山、安第安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
气候
会区分天气和气候
天气:短时、多变。如雷雨交加、风和日丽
气候:长期、稳定。如温和湿润、四季如春
2)反映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气温和降水
3)几种有特色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西海岸,典型的岛国英国)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宁波: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平原)
4)陆地自然景观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植物,也可根据动物:
北极:北极熊;青藏高原:牦牛;南极:企鹅;澳大利亚:袋鼠
世界大家庭
1、三大人种(根据皮肤颜色、头发颜色和形状、面部特征)
黄色人种:亚洲(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印度人、阿拉伯人)
黑色人种:非洲、美洲(黑奴贸易)
2、国家和地区(200多个)
1)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图册P56)
2)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欧洲)、加拿大(北美)、中国(亚洲)、美国(北美)
           巴西(南美)、澳大利亚(大洋洲)(图册P56)
3)领土的范围:包括领陆、领水、领空。
经纬线划分:埃及与利比亚(经线分)、美国与加拿大(纬线分)
4)国界的划分 依山而定:法国与西班牙
  沿河而行:老挝与泰国
       
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
5)依据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洲、大洋州和亚洲的日本
3、关爱世界大家庭
存在的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平问题、经济问题(处理国际关系准则:书P33)
主要组织:联合国、欧盟、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
四、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
1.经线  地球仪表面划分为360
东、西经以0度经线起点划分,0 以东为东经(E),0 以西为西经(W)
东、西半球划分:20 W、160 E经线圈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不等:最长-赤道,由赤道向南北方向纬线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2.纬线   地球表面划分为180 (北纬90 ,南纬90 )
     南、北半球划分:赤道
     南、北纬划分:赤道(0 纬线),0 以北为北纬(N),0 以南为南纬(S)
3、可以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点
北寒带:66.5 N――90 N
       北温带:23.5 N――66.5 N       低纬度:0 -30 ;
4.五带划分   热带: 23.5 S――23.5 N       中纬度:30 -60 ;
       南温带:23.5 S――66.5 S       高纬度:60 -90 。
       南寒带:66.5 S――90 S
5.时区的计算:每隔经度15 ,时间相差1小时。(东早:加;西晚:减)
(中国跨越经度73 —135 ,大约相差4小时)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一、国土和人民
1、面积:960万KM2(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相等)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黑龙江)
2、四个端点 西:帕米尔高原(新疆)
南:曾母暗沙(海南省南海的南沙群岛)
       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黑龙江省)
3、邻国(位置优越:海陆兼备。东临大洋、西靠大陆)
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度、尼、不、缅、老、越(逆时针)
隔海相望邻国(6个):东-韩、日本;东南-菲;南-印尼、文、马
4、濒临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从北到南)
最大群岛:舟山群岛    最大岛屿: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5、三级行政区划
省级(34个):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名称、简称、省会、地理位置)
县级(县、自治县、市)
乡级(镇)
6、人民
1)人口
中国人口世界最多 13亿
人口分布特点——东密西疏(人口自然分界线:黑河—腾冲线)
中华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
少数民族:55个,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
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分布最广少数民族:回族。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
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P7)
大比例尺——大于1:100000(10万)
大中小比例尺 小比例尺——小于1:1000000(100万)
中比例尺——介于两者之间
性质: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范围越小;(P14)
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范围越大。
交通图、政区图、旅游图
蓝:海洋
分层设色地形图 绿:平原
(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黄:高原
(颜色越浅,海拔越低)
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