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重要问题梳理第二单元:1.文明产生于大河的原因:大河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人类在大河流域定居、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2. 古代城市的特征,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区别:城市设施、布局。答:古代城市有城墙、街道、宫殿、神庙、民宅等,有的甚至有下水道,与现在的城市十分相近,说明了当时城市已经相当发达。3.《汉漠拉比法典》内容、历史地位、意义。答:《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在古巴比伦社会中,居民有不同的等级,法典的制定,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有不同的规定。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法典还规定了对盗窃私有财产的处罚。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人身、私有财产的安全;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可见,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历史地位和意义: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法典》记载了当时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对于我们研究古巴比伦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4.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的不利之处。答:第一,种姓制度规定下一级别的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无法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利;第二,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不得通婚,这不仅剥夺了人们的婚姻自由,同时也使一些因为近亲结婚的遗传病大大增加。5. 环境变化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答:原因和解决措施知识要点梳理。给我们的启示:①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大事,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当代社会必须强化环境保护意识。②经济的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生产率,加大可利用资源的科技投入。盲目地无限制地开发索取,不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发展。③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边开发、边保护、边恢复的战略方针,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第三单元:雅典的民主产生的原因、内容和评价:产生原因: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雅典的民主制具体内容(表现):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片放逐法保证民主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积极: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 ②消极: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2.古希腊文明的两个城邦的强盛与衰弱的经验与教训。答: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要增强军事实力,注重国防建设。③注重身体锻炼,提高全民素质,提倡全民健身。④要发展社会政治民主,让人民真正当主人。⑤不能搞霸权主义,争霸的结果只会导致灭亡。⑥要搞好内部团结,处理好区域间、城市间的矛盾。3. 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由来和今意):答:由来:古罗马人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这些宽阔的道路数量众多,反映了当时交通非常发达。今意:比喻各种方法各种途径都可以达到同一个目的,也比喻做人要变通。4. 封建制度的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答:这说明了当时封建主从的一种情况。封主分封给臣下一定的土地,并举行一定的仪式,臣下受封同时也成为了封主的附庸,并承担一定的义务,但是被封的臣下只对受封的主人负责,而不对其他的领主负责。这句谚语就说明了当时封建的一种特殊的情况。5. 为什么说在欧洲中世纪的乡村的庄园是一种封建性质的庄园。答:因为①庄园中的一切产品都用于自身的消费,只有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需要从外部输入。这符合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 ②农奴自己没有土地,需要向主人领取一小块土地耕种,并按时向主人缴纳租税。这也符合封建生产关系的特征。所以我们说欧洲中世纪的乡村的庄园是一种封建性质的庄园。6.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特点: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作用: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阿拉伯文化在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7.理解“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答:说明了当时阿拉伯人非常重视教育。真理无论在哪里,即使在遥远的中国,都要去探索,表明了阿拉伯人寻求知识的执着追求精神。从阿拉伯半岛到中国,走水路,则有大风大浪,走陆路则有沙漠戈壁等,阿拉伯都要去寻求。另外也说明我们中国文化成就非常高超,在当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第四单元:1.经济重心转移问题(奠定转移基础,开始转移,完成转移):答:长江流域在三国、魏晋时期南方开始发展起来,可以说在此以前南方经济还处于一个未开发的状态,在魏晋时期发展以后,南方由于相对比较和平,战争影响比较少,南方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北方黄河流域又多处战争状态,所以经过一些时期的发展,南方的经济就超过了北方的经济,所以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到长江流域。总之,三国、魏晋时期南方开始发展,为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奠定了基础,到了唐后期,南北经济基本相持平,经济中心正式开始南移,到了南宋,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中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答: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得周王确立了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疆域,同时也密切了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周迅速发展成为幅员广阔,对周边民族影响比较大的国家。3. 商鞅在变法前的取信于民的故事的意义和变法的内容和作用:答:取信于民的作用: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编制户口,规定一家犯法,其邻居必须告发,否则予以处罚等。结果是:提高了农民和士兵的积极性,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内容与作用:答:汉化改革的内容有:政治方面: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统治政策;在经济方面:采用均田制;在文化和习俗方面:改用汉姓,说汉话,穿汉服,提倡同汉族人通婚等。作用:北魏孝文帝废除鲜卑旧学,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有利于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的实现,为隋唐重新实现统一准备了条件。5.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水以及评价:答:三点四段五水:指的是诼郡、余杭和洛阳三点,永济渠一方面肯定大运河在客观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加强了政治统治,使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他开凿大运河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己乘龙舟巡游江南的愿望。此举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6.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答:措施:自称始皇帝,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中央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为统一文字;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钱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思想,焚书坑儒使得思想得到了巩固和统一;并统一车轨,修建驰道;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修建长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