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 物质溶解的量学习目标:1、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能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2、 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教学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转化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中午吃饭的时候,吃饱没有?(生)吃饱了。(师)怎样算吃饱了?(生)有东西再也吃不下。(师)那吃不饱呢?是不是有东西还想吃。(生)是(师)今天我们讨论有关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的问题。板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展示:教学目标(生齐读) 二 讲授新课(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的组成? (生回答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师)问:在这个环境下(在室温下),在15ml的水里,NaCl能不能无限量的溶解呢?(举一杯水)(生)答:不能,(师)问:用什么来证实呢?(生)答:实验展示:探究活动 分组实验1 室温下,往15ml的水里,分批加NaCl溶解,观察现象。2 室温下,往15ml的水里,分批加KNO3溶解,观察现象。(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师强调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板书:15ml水 NaCl固体剩余室温 结论:有限度15ml水 KNO3固体剩余室温 结论:有限度展示实验结论: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它就不能继续溶解了。(师)这时溶液的状态是饱和溶液(让学生讨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展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师)为了更好的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你认为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学生讨论) 展示:为什么在饱和溶液的定义中,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师)如果把这两个条件改变了,溶液的状态仍是饱和,就没有必要表明了。展示 分组实验3 往①实验中加水,观察现象。4 往②实验中升温,观察现象。溶剂变、温度变。溶液的状态由饱和变成不饱和展示实验结果:在升温或增加溶剂量的情况下,原饱和溶液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饱和溶液才有意义。展示 饱和溶液的定义(师)问: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为什么要指明溶质是什么?)实验:饱和KNO3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其它物质吗?加高锰酸钾,观察现象。(师)KNO3的饱和溶液又继续溶解KMnO4,是KMnO4的不饱和溶液,所以说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溶质。(师)举一杯底部由剩余固体的溶液、无固体的溶液,问什么状态。(学生讨论)(师)问:怎样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展示:在同种条件下,往溶液中加入同种固体溶质,如果固体有剩余,且质量不再减少,则为饱和溶液。(师)刚才说,饱和溶液是暂时的,条件一变,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展示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大多数物质)增加溶剂、升温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将某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加入该种溶质将某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加入溶剂或恒温蒸发溶剂(师)生产生活中我们会听到人们常说某个溶液很浓或很稀,这里的浓溶液是不是一定是指饱和溶液,稀溶液是不是一定指不饱和溶液呢?(实验)在两只试管里各放10毫升的水,分别加入2克的氯化钠、0.2克的熟石灰。(现象)2克氯化钠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还能继续溶解。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三)、溶液的饱和与溶液的浓稀的关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讨论:什么情况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同一种溶质,相同温度下。三 小结 (1)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4)溶液的饱和与溶液的浓稀四 课堂练习五 布置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