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资源简介

课 题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课 时 总第1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9月18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后亚非殖民地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赢得政治和经济独立的表现,理解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2、以发展中国家经济争取经济上独立的努力为例,感受科技革命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追求。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及文字资料,总结、归纳战后亚非拉各国在政治、经济方面崛起的表现。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分析某个历史事件,如亚非会议、七十七国集团等,以初步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亚非会议,七十七国集团,石油危机。
教学难点 各国现代化追求。
教具准备 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新 课新课教学 教学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亚洲各国除日本外,都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人民曾多次掀起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二战结束后,日本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崩溃,但英、法、美、荷等殖民主义者又卷土重来,企图恢复它们过去的殖民统治。 但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为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同时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进行反帝的民族解放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后初期的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亚洲形成高潮。新课教学: 1、教师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让学生在地图指出亚洲哪些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获得独立。在此基础上提问:①亚洲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有哪三个;②“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1947年8月语)。这是印度什么时刻?(独立)印度独立有何意义?(印度是欧洲殖民者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门生的冲击力量是可想而知的)。 概述二战后殖民地国家的情况,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二战后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的进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好进行衔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讲授新 课 2、教师呈现《非洲大陆的进程》,首先让学生找出1956年前非洲政治版图中的独立国家。(只有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利比亚和埃及4个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从图中可看出,当时约有90%的地区仍为殖民地。) 接着教师让学生从图中观察到: 第一、非洲大陆的民族解放运动分为几个阶段(①战后初期,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始阶段;②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有39个国家获得独立,为全面展开阶段,特别是1960年将民族解放运动推向高潮;③70~80年代,有9个国家获得独立,为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阶段。强调: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第二、非洲年是指哪一年?共有多少个国家独立?(此问题可在课前让学生查资料并在地图上标注) 第三、完成书本第9页活动题。 ○ 历史上,非洲曾遭受过英、法、德、意等国的殖民统治。 ○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到黑海的康斯坦察港,经苏伊士运河比绕过好望角可缩短86%的距离;同样,从荷兰的鹿特丹到日本的东京,也可缩短23%的距离。每年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货物量占全世界海运货物总量的14%。苏伊士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2003年,苏伊士运河收入达到25.7亿美元。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 3、关于亚非会议的教学 教师首先出示图片、适当补充会议内容,有条件的话可播放纪录片《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片段,然后教师提问: ○ 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国家要召开一次自己的会议?(二战后,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已有约三十个国家打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亚非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国在其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①亚非会议是二战后获得独立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地区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 通过分三点阐述,让学生从时间上对非洲民族运动的展开、进程、效果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它的召开,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②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赢得了与会国代表团的赞成,保证了这次会议的成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在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①略。②“五项原则”的提出符合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利益,是发展中国家争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同时,它又是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在世界和平与发展大潮下,它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 教师总结: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与独立,宣告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在此基础上召开的亚非会议,则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两者均是战后第三世界(或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兴起的标志。与此同时,各国都在谋求现代化,但教师应把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也追求国际经济新秩序、追求现代化。 4、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追求,如下简介: 1945年至50年代初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时期,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状态。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以后,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发展比较稳定,增长速度较快。之所以出现经济增长较快,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技革命是关键原因。 (2)、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追求 ①关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教材主要介绍了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20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的突出事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其现代化的原因,即从60年代起,这些国家和地区,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②关于“七十七国集团”的教学。要注意三点。第一、“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由于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控制、剥削和掠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十 各国现代化的追求,是本课的难点,如何突破是一个重要的一环,分时间、分区域展开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讲授新课 分落后,尤其是在国际交换中出口不断下降,债台高筑,贸易条件日益恶化,国际收支经常出现大量逆差,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了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在反对超级大国以及帝国主义控制、剥削和掠夺的斗争中,发展中国家逐渐形成了“七十七国集团”; 1963年当第十八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贸易与发展大会时,75个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个《联合宣言》。1964年在首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再次共同发表七十七国集团联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该组织的诞生。后又有不少发展中国家陆续加入,目前成员已增至120多个,但七十七国集团一名则一直被沿用下来。 第二、“七十七国集团”组织的目标。七十七国集团以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目标。 第三、“七十七国集团”的作用。“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斗争中由分散走向联合。1974年,这个集团推动第六届联合国特别大会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进入了新阶段。中国不是该集团成员国,但与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外政策的总原则是:帮助自由民族保持他们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对抗想把共产主义强加给他们的侵略活动。美国对受到共产主义威胁需要援助的国家给予金钱、原料和技术等方③中东“石油危机” 适当补充或提供一些图片资料,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 1973年的“石油危机”有哪些表现?(油价上涨、油源减少、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美国经济下滑。) ○ “石油危机”是通常意义上的石油短缺吗?(中东几大产油国石油储量仍很丰富,危机主要是由于石油禁运和油价上涨而导致的。) ○透过石油危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阿拉伯国家不甘心继续做帝国主义廉价的原油输出国,而决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能源优势,使阿拉伯国家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接着教师完成书本第10页活动题。 七十七国集团是亚非拉国家在追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一个重要表现,以知识性拓展而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本课小结  小结:本课主要学习了亚非拉国家通过亚非会议和七十七国集团来追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特别是以石油危机又再次展现世界各国对追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 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课的重点内容。
作业设计 作业本:1、认知与判断的第7题至第9题。 2、阅读与思考的第11题
板书设计 亚非国家的独立、亚非会议的召开 亚洲四小龙、七十七国集团、石油危机
教 学 反 思
本课是是整个世界近现代史体系中关于民族解放运动专题线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亚洲非洲崛起是国际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正是他们构成了第三世界,对二战的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框内容主要向学生展示了二战后亚非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崛起,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世界格局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特点,为进一步学习本册其他单元的内容做好铺垫。所以本课主要以教师介绍为主。
作 业 评 批 记 录
上交情况 全部上交 批改时间 9月21日
讲评时间 9月21日课间
典型问题记录 阅读与思考的第3小题:为什么纳赛尔说苏伊士运河是我们的财富?
纠改措施 个别学生以课间指导为主,下节课对学生解题的指导应有所改进。
亚非拉的崛起
追求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政治
经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