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问题三部分,如果以“一国两制”构想的产生、成功实践和未来展望去统领整节内容,就会使本节教材头绪更加清晰。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了解或掌握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中国对国民党当局攻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 ( http: / / k. / lishi / " \t "_blank )意义;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通过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教学,培养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 http: / / k. / lishi / " \t "_blank )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会比较思维方法。学生阅读理解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掌握研习历史 ( http: / / k. / lishi / " \t "_blank )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教学,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活动法。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了解“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板书设计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一、一国两制的含义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澳门回归的历程 2.香港、澳门的回归意义 三、.海峡两岸的关系 新课导入用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导入新课。【提问】刚才大家在大屏幕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总结】刚才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我们看到了繁荣的香港、澳门,美丽的台湾风光。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香港、澳门、台湾。了解他们的过去,展望它们美好的未来。【多媒体展示】香港、澳门、台湾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先想了解哪个地方?专题一:香港【提问】关于香港,同学们都了解哪些?【叙述】你们有没有在1997年7月1日零时看到英国米字旗缓缓降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的庄严时刻?【提问】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老师突然想起一首诗: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活动】:请同学们结合香港回归和刚才这首诗提出你想了解的和你不懂的问题。(学生讨论提问,略)【总结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说是百年的耻辱和百年的梦想?为什么全国人民如此盼望香港回归?香港问题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讨他们所提出的问题。① 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给英国;1898年,《拓展香港界址专条》中英国又以租借的形式占领了新界。② 香港是我国领土,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都处于重要地位,香港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是国际上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自由港口。香港回归,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③ 香港问题通过和平谈判,运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提问】下面我们就重点来讨论“一国两制”,请同学们就“一国两制”这个名词提问。(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讨学生所提问题。)什么是“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指的是两种社会制度。)②“一国两制”是怎样形成的?(为了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提出了九条方针;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1982年《宪法》规定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设想,1984年人大通过了关于“一国两制”的政策。)③“一国两制”提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香港回归宣告了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终结,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总结】“一国两制”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其实它的伟大实践不只表现在香港问题的解决上,还表现在解决澳门问题上。12月20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大家知道为什么特殊吗?【承转】1999年12月20日,同样是一个令人难忘而振奋的日子,因为五星红旗又在澳门冉冉升起,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一百年前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四百年前澳门被葡萄牙占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却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使它们回归祖国?(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等。)【提问】香港回归祖国已经整整七年了,澳门回归也已整整五年,我们看到是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回答,略)【总结承转】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澳门继续保持着繁荣、稳定。大家知道2001年是中国喜事连连的一年,香港回归四周年、澳门回归两周年、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的成功召开。当时一位非常著名的人士写了一副对联:今逢盛世倍思亲,遍觅中华少一人。你们知道这幅对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略)【总结】是的。虽然喜事连连,但祖国母亲的心里却还在流泪,因为还有台湾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一条海峡阻隔着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下面我们一起看两首诗:【提问】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略)【提问】我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诵有什么样的感受?【总结】于右任先生强烈盼望祖国统一,我们也强烈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谁能用史实给我们说说?(学生回答,略)【提问】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史实依据吗?(可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台湾自古是我国的领土: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2.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3.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列岛和台湾。4、明朝时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5.清朝时在台湾设省。近代台湾的有关史实:1.甲午中日战争后,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2.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3.1949年,由于人为原因,台湾与大陆分离。)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运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和平统一。)【承转】但是台湾在回归的道路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你们知道有哪些阻力吗?(学生发言,略)【承转】面对台湾当局的这种形式,你想对台湾当局说些什么?【叙述】虽然台湾在回归的道路上遇到了来自台湾当局的阻力,但我们相信台湾回归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实现祖国统一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人民在为此而努力着,如已过逝的辜振甫、汪道涵先生,他们为推动民族和解所表现出的那颗赤诚之心,将为中国人所铭记。【总结】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贡献,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因为只有祖国好,香港、澳门会更好!只有祖国强大,台湾回归才会更顺利!我们期待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练习: 材料一:2005年4月1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国民党大陆参访团,结束了为期5天的“缅怀之旅”、“经贸之旅”和“搭桥之旅”,返回台湾。江丙坤说:“参访团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为两岸搭起一座走向和平、和谐的便桥。” 材料二:2005年05月05日宋楚瑜率亲民党来大陆,他指出最重要的希望是搭未来之桥,搭海峡两岸炎黄子孙,我们共同的互信之桥,搭未来的了解之桥,更要搭未来合作之桥。也就是我们所期盼的是创造未来,大家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两岸一中”。 材料三: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开始其60年来首次大陆之行。他在北大演讲时提出两岸需要对话与和解,需要相互合作,坚持和平,走向双赢。台湾只有走对路才有出路,不能够让“民粹主义”取代民主的思想,不能够让“制宪”、“正名”、“去中国化”、武断的“台独”时间表来打破两岸人民整个幸福的基础。 (1)国民党和亲民党领袖率团访问大陆充分说明了什么?(2)台湾的出路在哪里?课后拓展学习:(任选一题)1、《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给台湾中学生的一封信》2、《紫荆花开满园春,回归七年话香港》3、 完成作业本的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用歌曲来导入,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故事、歌曲等导入方式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