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塍镇中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题卷 (2009.11)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以色列08年12月27日起对加沙地带发动军事行动,已造成6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700多人受伤。27日深夜,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但因美国反对,谴责以色列的声明草案没有通过。据此回答1-3题
1、巴以冲突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 )
A.和平 B发展 C.战争 D.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2、造成巴以冲突的原因有( )
①民族矛盾 ②争夺石油资源
③宗教纷争 ④领土争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声明草案没有通过,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的主要根源是( )
A.恐怖主义 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C.南北矛盾 D.民族矛盾
4、索马里人均GDP不足300美元,有数百万人面临饥饿的威胁。这说明当今世界还存在 问题,其根源是
A.和平问题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B.发展问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发展问题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D.和平问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吹响农村改革新号角。据此回答5-7题。
5、打响农村改革“第一枪”的是( )
A.浙江省 B. 广东省 C. 安徽省 D. 北京市
6、农村改革源于30年前的“农民自发的大包干改革”,“农民自发的大包干改革”指的是( )
A.发展乡镇企业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村民委员会 D.设立经济特区
7、下列有关“大包干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大包干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②“大包干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③“大包干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自主经营权
④“大包干改革”就是土地私有化
A.②③ B.②④ C. ①② D.①③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海峡两岸“大三通”基本实现,两岸“三通”时代随之到来。据此回答8~9题。
8、“大三通”的基本实现,我们更加坚定的信念是( )
①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毫无障碍
③“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④“台独”分裂活动注定要失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
A.一国两制 B.一个中国
C.两种制度 D.高度自治
10、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这些成就的是( )
①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②神舟七号成功发射
③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④香港、澳门的回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到“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要控制在13·6亿以内。这主要是针对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提出的,这一基本特点是( )
A.人口分布不平衡 B.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C.人口素质偏低 D.男女性比例失调
12、据国家建设部报告,我国每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这说明( )
①我国水体污染严重
②我国水资源浪费、损失严重
③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④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每年夏天全国许多地方都要面临“电荒”、“水荒”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浙江省的这一现象尤其严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源问题与人类息息相关
②缺乏资源会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③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资源
④政府要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调控,有计划的限制用水用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在全国实行。全国人大常委会环资委等部门举行电视大奖赛等多种活动宣传、普及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宣传和普及( )
①表明我国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一切工作中心
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④是我国坚持把经济建设和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被誉为“人间最后的天堂”,全球变暖正让这个岛国面临消失的危机。如何协调PRED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世人面前一道难解而又必须有解的题。据此回答15-17题。
15、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发展问题 D.和平问题
16、既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切实保护环境 D.大力发展经济
17、在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中,下列措施属于开源的是( )
A.节水节能节材 B.少用一次性筷子
C.立法 D.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18、2009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会议在
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听取和审议了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
府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
议草案。这说明全国人大具有( )
A.最高立法权 最高决定权
B.最高任免权 最高监督权
C.最高决定权 最高任免权
D.最高监督权 最高决定权
19、在“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下,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高票通过《食品安全法》,以上法律的通过体现了依法治国 基本要求。(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0、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发展经济的正确做法是 ( )
①发展生态旅游业
②发展生态农业
③把坡度小的低山、丘陵,改造为耕地
④在坡度大的山地,植树造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21、材料一:在过去的2008年,恐怖事件无论是数量还是造成的伤亡都大大的超过了2007年,世界上许多国家如伊拉克,以色列,英国都遭受到不同程度袭击。
材料二: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5亿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有7亿营养不良,另有4000万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而且,目前世界上的局部战争,大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或国内经济没有搞好,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国家。(10分)
(1)以上材料分别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存在哪些问题?(4分)
(2)造成材料二反映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该怎么办?(4分)
22、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中新网开辟“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主题论坛,很多网民都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建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一起参与讨论。(11分)
(1)论坛中有网民建议设立“改革开放纪念日”,第一个纪念日应该是 年l2月18日。(1分)
(2)有人把改革开放的进程形象地比喻为“星星之火进而燎原”,请问改革和开放的“星火”分别是从哪些地方开始的 内容分别是什么 (4分)
(3)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网民认为根本的变化在制度和体制方面。请问改革前后在经济制度上有什么变化 (2分)
(4)论坛中网民以各种方式讴歌改革开放,请你举两个实例感悟改革开放的成就并阐述改革开放的意义。(4分)
23、【循环经济 开拓未来】(10分)
这是某地区资源利用方式示意图。“就是这个圈转起来,让一座城市一年‘赚’了27亿元。”请根据该地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地区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借鉴意义?(4分)
⑵该模式体现了我国的哪一发展战略?(2分)
⑶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具体行为来实践这种发展战略?(4分)
24、材料一:“十一五”规划把协调区域发展作为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强调要形成合力的区域发展格局。
材料二:2008年1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72.9%,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在四大区域存在差别——东部地区为81.3%、东北地区为74.8%。中部地区为70.3%,西部地区为64.6%。且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滞后4—5年,比东北地区滞后2—3年。西部地区比其它区域滞后了2—6年。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一五”规划的制订说明政府在发挥怎样的作用?(2分)
(2)东、中、西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该遵循哪一原则?(2分)
(3)材料二体现了现阶段小康的哪一特点?(2分)
(4)如果你是一名西部学生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将会怎样去努力?(3分)
参考答案 (2009.11)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C B D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C C B D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21题10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0分,第24题9分。共40分。)
21、10分
(1)材料一:和平问题;材料二:发展问题。(4分)
(2)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2分)
(3)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4分)
22、11分
(1)1978年 (1分)
(2)改革:农村(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沿海(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立经济特区。(4分)
(3)经济制度上:所有制、经济运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等。(写出一点即可,2分)
(4)成就:言之有理即可;意义:P23(4分)
23、10分
⑴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短缺,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分)
⑵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
⑶任意环保或节流方面的两个以上具体行为即可,如随手关灯、一水多用(4分)。
24、9分
(1)宏观调控作用(2分)
(2)因地制宜,优势互补。(2)
(3)发展不平衡(2分)
(4)只要从学生自身上去写言之有理既可。(3分)
收玉米
产生秸秆
秸秆喂牛
产牛奶
牛粪发酵
出沼气
渣施肥
催玉米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