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凤桥镇中学讲学稿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第五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影响。2.培养比较、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2.难点:对资产阶级不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原因的理解。【课前预习】1.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是___________,当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_________。2.维新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规定:改革_______制度,废除_________,开办___________培养人才。3.1905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________联合各地的革命者,成立了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纲领。4.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____________制度,使____________思想深入人心。【学与教的过程】一、戊戌变法1.维新变法的背景2.维新变法开始的时间、主要人物3.变法的主要措施4.结合书本P71材料,思考:同洋务运动相比,你认为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观点有什么明显不同?5.课本图6—48,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称什么?是哪次运动的成果?成立于哪一年?6.教师介绍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经过,然后提问:①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②戊戌变法失败给我们哪些启示?二、辛亥革命1.同盟会成立的时间、提出的革命纲领、同盟会成立的意义2.请介绍下辛亥革命的过程3.孙中山先生为什么在建立中华民国后辞职让位?4.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意义?有什么历史教训?5.阅读卡《北洋政府》①北洋军阀以谁为首?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称为什么?②该政府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怎样?6.课本图6—52《“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及相关内容关于课文中的两种说法,你认为各有什么道理?【课堂巩固】1.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C.保国会的成立D.《定国是诏》的颁布2.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时务学堂D.万木草堂3.三民主义是指( )①民族②民主③民权④民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4.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拓展延伸】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起义的组织者是谁?(2)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年成立了由谁领导的什么政府?在哪里成立?【作业布置】作业本P37—40第5、6、12、17、18题;同步练基础训练第20—25及31—26题,延伸拓展第4—7及10题。【我的收获】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