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知识点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
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中国在明清时期(16世纪),在江南地区也出现了手工工场。
区别 所有者 劳动者 生产方式
手工作坊 作坊主 作坊主及家人/学徒/帮工 封建性质的
手工工场 工场主 雇佣工人 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
工 厂 资本家 工人 机器生产为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
16世纪后,西欧国家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商人的地位提高了。这时期新诞生的社会阶层有手工工场主(早期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名称 人物 国籍 称谓 主要成就 主要观点
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 达芬奇 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借助于文学创作,核心是宣传人文精神,批判天主教的神权思想
莎士比亚 英国 戏剧天才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德国) 马丁.路德 德国 宗教改革家 建立新教,主张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摆脱罗马天主教的统治
科学革命(16、17世纪的欧洲) 培根 英国 科学家 知识就是力量 研究自然规律,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哥白尼 波兰 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提出了“日心说”
布鲁诺 意大利 斗士 为捍卫真理而被烧死,提出宇宙无限论
牛顿 英国 科学巨人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
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的法国) 伏尔泰 法国 启蒙运动旗手 提倡“天赋人权”思想 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思想
孟德斯鸠 法国 重要启蒙思想家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 法国 启蒙思想家 提倡“人民主权”思想
4、欧洲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P19),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最前面。四次欧洲航海
航海家 时间 航线和意义
迪亚士 1487~1488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哥伦布 1492~1502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他认为是到达了亚洲的印度
达伽马 1497~1498 到达印度,开辟了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麦哲伦 1519~1522 完成环球航行,也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
意义: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整个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p25自我测评1) 荷兰誉为海上马车夫。 美洲——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欧洲——橄榄、葡萄; 非洲——咖啡; 亚洲——茶叶。 英国——日不落帝国
5、国别 时间 革命爆发原因 领导人 颁布的法律文献 确立的政治体制 处死的国王
英国 1640~1689 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查理一世
美国 1775~1783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华盛顿 《独立宣言》 民主共和制
法国 1789~1793 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罗伯斯庇尔 《人权宣言》 共和制 路易十六
6、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到了明清流传“湖广熟,天下足”。一方面表明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发达,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全国农业的发展。这时期出现了大的商帮——徽商和晋商等。中国古代的传统出口商品——丝绸、茶叶和瓷器。对外贸易出超,经济实力世界第一。但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7、“明修长城清修庙”,表明明朝的边防政策侧重于防御,清朝则主张对边远民族实行“怀柔”“德化”政策(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清朝时期,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册封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并设立驻藏大臣。也平定了蒙古族的准噶尔贵族和回族贵族的叛乱。中俄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两国边界。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国的疆域版图。
8、明朝朱元璋废丞相,后来设置东、西两厂和锦衣卫特务机构,加强皇权。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皇权强化达到顶峰。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大胆批判君权神授思想。
9、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传教士郎世宁,参与圆明园的设计。1553年葡萄牙强占澳门,1999年回归。17世纪初,荷兰强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清朝的对外政策是闭关自守,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广州。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起止时间 标志或突出表现 重大发明及发明者 影响 意义
工业革命早期阶段(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蒸汽机的发现和使用 珍妮纺纱机瓦特—蒸汽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火车) 英国成为当时第一个工业国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第二次) 19世纪后半期(70年代)到20世纪 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爱迪生—电灯贝尔—电话本茨—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德国和美国率先实现电气化,超过英国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19世纪被誉为是“科学的世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主要观点是生物进化论,“适者生存”。
3、19世纪美国人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20世纪美国人亨利.福特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
4、严复翻译《天演论》,林纾翻译《茶花女》。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是在1896年希腊的雅典举行。
5、第一个获得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是海地。日本在1868年进行了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的国家。
侵华战争 时间 目的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中英鸦片战争 1840~1842 打开中国的市场 《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P65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征服中国 《马关条约》P66 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辛丑条约》P67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硝烟。虎门战役关天培,黄海战役邓世昌,台湾义军徐骧。
8、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性质是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9、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号召向西方学习。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制西方的侵略。
10、学习西方的实践——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90年代,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李鸿章,早期以“自强”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结果没有成功。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轮船招商局是最大的民用企业,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
11、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光绪帝下令变法,称为“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
12、邹容《革命军》;1905年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依次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旧三民主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建立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总统孙中山。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局限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因此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进步性)但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民主共和思想渐入人心
13、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其它行业是第三产业。工业化发展的一个产物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好处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更加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坏处是:出现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城市病”。
14、“三八”国际妇女节,美国妇女的斗争,表明妇女地位的提高。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提高,教育义务制,大众传媒趣味化,服装大众化,娱乐大众化。
15、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争取普选权,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他们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 共同点 不同点 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 文(英)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把希望寄托于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 理论脱离实际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德) 号召工人阶级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世界大战 时间 原因 交战双方 重大战役 性质
第一次 1914~1918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同盟国(德、奥匈为首)VS协约国(英、法、俄为首) 凡尔登战役 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无正义与非正义)
第二次 1939~1945 一方面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另一方面也是继续瓜分世界殖民地 法西斯国家(德意日为首)VS反法西斯国家(中苏美英为首)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战转折) 法西斯侵略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一战”的导火线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英国首先在战场上使用坦克,飞机也首次出现在战场。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应该把科技运用于造福于人类方面,用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事业上。
3、“二战”期间,德国希特勒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最有名的纳粹集中营是奥斯威辛。 《安妮日记》
4、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投降顺序:意、德、日。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中、美、俄(前苏联)、英、法。
5、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纽约。危机特点:①持续时间长 ②涉及范围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③产生危害大。实质是生产过剩,是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力而言的过剩。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德、日成为二战欧亚战争的策源地。1825年的英国,发生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
6、1917年3月俄国的彼得格勒起义(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4月列宁提出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11月彼得格勒起义(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无产阶级政府)。世界上第一个上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22年苏联成立。
7、凯末尔——土耳其之父,领导土耳其人民获得国家独立和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摆脱“西亚病夫”称号。
8、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核心是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从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推行。主要措施:A 限定工时和工资。B 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 C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意义:改革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新政中的很多措施,被许多国家所借鉴。但新政无法使美国最终摆脱经济危机,因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所决定的。
9、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不利于中国社会发展。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所谓的“德先生”与“赛先生”。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个人图像熟悉)。主要活动:胡适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一个“吃人”的社会。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转向传播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也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
10、“五四”运动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开始到全国。初步胜利的表现: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性质: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意义: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第一个是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另外还有李大钊在北京建立。称为“南陈北李”)。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12、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提出对内和对外的纲领,“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同时也提出要联合其它革命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战线。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确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13、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政策(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和军事骨干。1926年领导了北伐战争,目的是打倒列强,消灭军阀(三个)。攻克贺胜桥等地,击溃吴佩孚军队主力。叶挺所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收回汉口和九江两个英租界。
14、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5、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三大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发展成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广州起义。
16、1930年开始,蒋介石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围剿”,结果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进行长征,这是一次战略转移。路线:中央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在陕西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意义: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学习长征精神(同步练习p115)。
17、1935年初,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8、19世纪70年代后,轮船、火车等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中国出现。一些新事物在中国的出现,如现代报纸、电影、照相等。妇女地位的提高表现:婚姻自由自主、不再缠足、接受学校教育、服饰的变化等。
19、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局部发动侵华战争。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日本又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20、日军在侵华期间在中国犯下的罪行: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300000人中国人。著名的731部队,研究细菌武器。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思考:而当今日本右翼分子和文部省教科书的行为歪曲、否认侵华史实,刻意美化战争。为此,我们应表示强烈愤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1、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民族危亡时刻,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东北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
22、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经调节和平解决西安问题,蒋介石同意联共抗日。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的局面,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原中共红军)和新四军(原南方八省游击队)。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24、1937年,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天下无敌的神话。1938年国民党李宗仁领导了台儿庄保卫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5、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①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伤亡3500万人)
27、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因素有:①实行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抗战,这是取胜的根本②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如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苏联红军的军事援助等等。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8、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一党专政,把中国拖入黑暗的前途。共产党希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
29、在国民党统治区,实施独裁专政,压制民主活动,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疯狂掠财,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人民生活疾苦。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开展大生产自救,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30、1945年8月,国民党蒋介石假意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1、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
32、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指挥下,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发动了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解放东北、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华北解放。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3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在西至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的长江沿线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的统治在中国大陆的覆灭。
34、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新中国国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为主席。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5、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诞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