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容易混淆知识点罗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容易混淆知识点罗列

资源简介

中考容易混淆知识点罗列
一、历史与社会
1.经线、经度、经线圈;
2.西经与西半球;东经与东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3.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0度纬线即赤道。
4.图例——符号及说明。注记——文字和数字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密西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6.俄罗斯与印度同我们中国各有两段边界是相连的;中国有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
7.在34个省级行政区中,新疆的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内蒙古自治区是跨经度最多的省区;甘肃省邻三个自治区(新疆、内蒙古、宁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龙江省;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和四川;长江的上游和中游都流经省是湖北省;
8.容易使我们记错的几个简称,山西省—普一太原:安徽省—皖一合肥;福建省一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河南省一豫一郑州;湖北省—鄂一武汉;湖南省—湘一长沙;广东省—粤—广州;贵州省—贵或黔一贵阳;云南省一云或滇一昆明;陕西省一陕或秦一西安;
9.沿北纬32度线,从西向东,我们能看到: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这条线是我国最典型的地势三级阶梯分布)。
10.造成中国气候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造成中国降水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11.造成同纬度的两个地方 (如中国南方的珠江流域和西亚的阿拉伯半岛)气候、降水的差异是两地海陆位置的不同及受季风的影响。
12.地形、地势、地形区;
13.治黄的关键 (治沙)、根本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防洪);
14.区别:(1)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2)气候复杂多样——使世界土大多数农作物均能找出适合我国生长的地方。
15.中国各种地形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山地,浙江省的主要地形以丘陵为主;对中国气候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季风;对河流走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地势;
16.世界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三峡工程。
17.四条新航线的比较,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决定性因素是欧洲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最早开辟一迪亚士;
(2)开辟欧亚新航线 (达·伽马);开辟欧非新航线了迪亚士);
开辟欧美新航线(哥伦布);开辟环球新航线(麦哲伦)。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横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4)郑和下西洋经过马六甲海峡。
(5)开往东方的新航路。"东方"是指中国和印度,到达东方的航线有两条:一条是从葡萄牙出发,经过非洲南端 (或往东)到达东方;另一条从西班牙出发,经过南美洲南端 (或往西)到达东方。
世界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最终结果是使世界开始联成整体。
18.四大发明来自宋元时期的有: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19.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主要成就
(1)依法治国——法家;以德治国——儒家;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子(无为,顺应自然);
(3)减轻农业税,实行"两免一补",以人为本——孟子
(4)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法家)
 (5)义务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公平)
 (6)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的道德准则;墨子主张"兼爱"。
 (7)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墨子主张"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掠夺战 争;"一战"和"二战""的惨痛经历和教训: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8)废除农业税、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孟子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唐太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减少劳役。汉武帝定期举荐人才,并亲百提问考察;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9)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仁" ——仁政,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反腐倡廉。"礼"——道德规范,公民道德纲要》、《青少年行为规范》;"和"——和为贵,包容。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发展。
20.我国古代丞相制度起源于秦朝,明朝时得到废除。
21.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发 明了指南仪器。宋朝时,人们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朱元时期,航船己普遍使用指南针导航。
22.秦、元;清三个朝代的比较:
(1)秦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以后2000余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元朝:奠定元、明、清三代600多年大统一的基础;
(3)清朝,奠定了今天祖国疆域基础;
23.历代皇帝开创的政治制度
 (1)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辛亥革命后结束);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巩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用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
  (3)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作用),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24.国际组织
(1)欧洲联盟就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成为当今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 织。
(2)联合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产物,在雅尔塔会议中,成立联合国就是其重要内容.
(3)有人把世界贸易组织称为“经济联合国”。
25.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议会的召开揭开序幕;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英
国最早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美国独立战争厂二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序幕;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最终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①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攻占巴士底狱后,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实行君主立宪制。②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举行起义,使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马赛曲》是法国国歌;③1793年,在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义中,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了政权,大革命达到顶峰。
26.国歌:法国国歌是《马赛曲》,产生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中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
27.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
(1)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揭开序幕。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五四运动——巴黎和会的召开成为导火线,是一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3)一二·九运动——发生在北平,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起点。
28.两次世界大战
(1)一战:1914至1918年历时4年,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是两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飞机、坦克等大量新式武器首次被应用于战争;
(2)二战:1939年至1945年历时6年,发动者是德意日法西斯集团,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29.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设置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 区。
30.18世纪前期,清朝政府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西藏与中央
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31.分封制在西周时建立,在秦朝时废除。
32.文化教育措施
(1)汉武帝重视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地方上则设立官学。
(2)唐太宗完善隋朝的科举制,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3)清朝设置八股取士的制度。
33.中国向西方学习屡受挫折的原因有
(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
(2)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
(3)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4)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等。
34.外国的"洋货"能迅速掘起最主要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近代中国,"洋货"成了国人心目中"好货"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比我们民族在科技方面的进步,为改变这种局面,许多仁人志士进行工不少努力,如洋务运动就是其中一例。
35.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仪关的转折点。
(3)抗旧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3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和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37.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事件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要应对种种问题的挑战,最重要的是靠发展。
38."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无产阶级(新的领导阶级)开始 登上政治舞台。
39.全国抗战的起点是“七七”事变;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起点的是“一二·九”运动。
40.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开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五四运动。
42.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的开始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是"七七"事变。
4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44.著名战役:"一战"——凡尔登战役。"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台儿庄战役。
45.中华民族抗战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抗战中起了中流低柱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世界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反法西斯联盟,这场战争的惨痛经历的启示: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今天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好纪念是:牢记历史。发展自己,珍爱生命,共创未来。
46.近代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是洋务派创立的北京同文馆;
近代中国第一所高等学府是维新派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47.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三者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实质是发展问题。
48.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现象。
第二次——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
第二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政府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
49.近代中国经济、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有: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落后;西方列强的侵略等。
50.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解决资源问题的关键是科技。·
51.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是卡尔·本茨;世界上最早实行流水线生产的人物是美国人福特。
5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种经济现象的出现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会议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53.我国的对外政策: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力强盛。历史上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友好交往的事例有:汉代的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下西洋。
54.我国历来对教育比较重视,如隋唐时期实现科举制度;汉武帝时设立太学和官学。
55.浙江省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部,北邻上海、江苏,西接安徽、江西,南连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二、思想品德
1.人的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四种。面对挫折与逆境,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坚强的意志。
2.法律是掌握了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两种方式。
3.宪法的本质特征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与普通法相对称,它们同属于法律的范畴,具有法律的共性。宪法与普通法不同,具体表现在这三点,它构成了宪法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法律地位。遵守宪法首先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实质上是依宪治国。要维护宪法权威,自觉遵守宪法,最重要的是增强宪法意识。
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5.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犯罪和刑罚的关系::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处罚是犯罪的必然结果。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标志。
6.我国宪法的制定比普通法律严格,这是为了保证法律的稳定性和统一性。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7.民族问题
(1)历史角度: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唐太宗(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赢得个少数民族的爱戴,民族关系融洽),元朝设置了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清朝 (怀柔政策)。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已经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的自治机关(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三级,它们是本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是我国国家独立的根本保证,是我国国力强盛的标志。
(4)我们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要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8.现阶段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上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金瓶掣签制始于清朝。
9.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区别:自主选择权是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自主决定购买不购买;公平交易权是消费者有权获得价格合理、计量正确,质量保证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强制交易行为。
10.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解决资源问题的关键是科技。
11.我国国家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社会主义荣辱观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属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
13.(1)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2)立党之本——三个代表
14.(1)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政治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5.(1)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具体国情
①人口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
②资源问题: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③环境阿题,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止,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环境问题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6.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1)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密切联系。诸如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
(2)二者也有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来履行。
17.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1)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的作用;(2)现代化建设中: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8.举出我党领导制定的具体路线、战略、方针、政策及依据。
(1)根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基本国情,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根据我国科学技术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的现实,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制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根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形势,我国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 根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国策;
(6) 根据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我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7)为了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文明成果来加快现代化建设,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