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重要知识点整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重要知识点整理

资源简介

中考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核心"(中心)类
1.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2.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的会议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4.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利益
5.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人格尊严权。
6.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
7.发展先进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8.社会生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9.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10.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11.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二、“分界线”(分界点)类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
4.我国人口的分界线是:黑河一腾冲。
5.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一准河。
6.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湖北宜昌。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江西湖口。
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河口。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孟津。
8.我国第二阶梯和第兰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
三、特点(特征)类
1.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2.浙江省的位置特点:濒临东海,在长江以南(与浙江相临的省直辖市为沪、苏、皖、赣、闽)。
3.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
4.我国气候的特点:气候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影响最大。
5.我国的地形特点:①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②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6.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现三级阶梯状分布。
7.黄河的水文特点: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下游成为"地上河"。
8.长江的航运特点: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四川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
9.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雨热同期。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各的新时期(或中共十一届三申全会后)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11.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12.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是: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3.宪法的本质特征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①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②犯罪时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③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危害性(严重危害性是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根本区)。
15.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16.我国现阶段小康的特点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
2.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8.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的是:教育。·
9.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发展教育事业。
10.解决发展问题(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1.解决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12.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在黄河中游植树造林,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13.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五、:最"(最早、最高)类
1.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0°纬线)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和洋分别是:亚洲、太平洋。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洲和洋分别是:大洋洲、北冰洋。
3.纬度最高的洲和洋分别是:南极洲、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洲和洋是分别:南极洲、北冰洋。
4.判断地图方向的方法中最准确的是:经纬网定向法。
5.我国地势最高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6.我国五种地形类型中所占面积最大的:山地(面积最小的是丘陵)
7.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
8.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长江。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
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
10.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是: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
1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2.最早致力于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有:葡萄牙、西班牙。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最早发现好望角的是:迪亚士。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最早到达东方(印度)的是:达·伽马。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最早到达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哥伦布。
13.最早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是: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英国。
14.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或法国大革命)
15.最先打开中国古老大门(率行侵略中国)的国家是:英国。
16.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同文馆。近代中国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是:1861年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或总理衙门)。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17.中共二大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8.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
19.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标志是: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能够实现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即抗日战争撮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
20.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效力、最高权威的法律:《宪法》
21.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的是:诉讼。
22.亨有作为“人”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是:人格尊严权。
2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 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24.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的是:国有经济。
26.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7.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六、基本类
1.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2.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自然资源。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4.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5.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俱。
6.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7.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8.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9.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我国的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国两制、改革开放。
11.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
1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1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4.“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5.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6.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七、人物 (领导人)类
1.受汉武帝指派,曾两次出使西域的是:张赛。
2.受明成祖的派遣,鱼1405-1433年率船队七下西洋的是:郑和。
3.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最早到达东方(印度)的航海家是:达·伽马。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率船队横渡大西洋,最早发现美洲的航海家是:哥伦布。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率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麦哲伦。
4.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北宋的毕升。
5.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的是:英国的瓦特。发明蒸汽机车的是:英国的史蒂芬孙。
6.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英国的法拉第。发明出可实际使用的发电机的是:德国的西门子。发明电动机的是:比利时的格拉姆。发明电灯泡的是:美国的爱迪生。
7.灭六国、建立疆域辽阔、空前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的是:秦始皇。
8.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
9.颁布"推恩令",解除地方诸侯王对中央威胁的是:汉武帝。
10.在位期间,出现著名清明统治"贞观之治"的皇帝是:唐太宗。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领导人是: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被处死的国王是:查理一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领导人是:罗伯斯庇尔。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被处死的国王是:路易十六。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i并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的是:华盛顿。
12.1915年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代表之一的是: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主要有:陈独秀、李大到、鲁迅、胡适。
13.亲自接见从伏尔加河下游阿归的蒙古族士尔虐特部的清朝皇帝是:乾隆皇帝。
14.发动洋务运动、成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有:奕?、李鸿章。领导公车上书、发动戊戌变法、资
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是:康有为。
15.领导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是:孙中山。
16.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是:邓小平。
八、性质类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即法国大革命)的性质:一次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3.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民族解放的独立战争,又是资产阶段革命。
4.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中国历更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7.五四运动的性质: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九、目的(目标)类
1.张赛出使西域的目的:为了联络西域的一些国家共同夹击匈奴。
2.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中共二大提出在当时(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条件下的奋斗目标是: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参与竞争的目的: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不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6.调控情绪的目标:控制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7.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8.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即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21世纪头20年(20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或全面建设惠及十儿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十、关键类
1.开源与节流关键在于:科学技术。
2.既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
3.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关键因素是:人口。
4.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 国有经济。
十一、"基本国策"、""治国方略""战略"、"方针"类
1.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解决发展问题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解决资源问题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
2.解决祖国统与问题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一国两制。
3.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4.解决科技、教育问题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6.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坚持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十二、"基础"类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国共两党合作。
2.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自然环境。
3.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文化的多样性。
4.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5.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
6.先进文化建设 (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发展教育和科学。
7.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是:《宪法》
十三、"重心"、"重要。"重点"类
1.沟通了亚欧两大洲,成为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是:丝绸之路。
2.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
3.统一文字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4.在党成立的过程中,陈独秀和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南陈北李)。
5.中共一大确立党成立后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
6.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7.解决自然资源的重要措施是:①开源"与"节流",②跨区域调配,③把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8.我国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是:治理大江大河的水体污染,治理重工业地区和城市的大气污染。
9.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是:行政诉讼。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
11.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加诚信意识。
十四、原则"(规则)类·
1.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3.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竞争的规则:公平。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的原则:双赢。
5.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未成年人)坚持的原则: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7.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或在台湾问题上必须坚持的原则:一个中国。
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十五、标志类
1.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2.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英士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
3.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标志: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
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5.美国独立战争(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6.美国(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的标志:1776年《独立宣言协》的通过。
7.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鸦片战争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8.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1901午《辛丑条约》的签订。
9.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 (揭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与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有关)。
10.中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或结束我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标志:辛亥革命。
1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12.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
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1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5.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1936年,几路红军在甘肃会师(会师地点为甘肃会宁)。
16.日本向中国发动局部侵略战争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 (或卢沟桥事变)。
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18.犯罪的法律标志:刑事违法性。
十六、首次(首先、首创、首要、第一)类
1.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
2.我国第一长河(或第一大河)是:长江
3.新航路开辟过程中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4.发明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的是:瓦特。
5.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是::亨利·福特。
6.秦朝首创的制度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皇帝制度、承相制度、郡县制度。
7.隋朝首创的制度有: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8.中国第一个结束分裂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秦朝。
9.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是:元朝(由蒙古族建直并统一)。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是:上海轮船招商局。
12.中国第意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13.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1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1922年中共二大。
15.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6.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17.美国第一任总统是:华盛顿。
18.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农村,中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沿海地区。
19.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20.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生命健康权
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3.接受良好的教育己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
十七、表现、集中体现类
1.当代世界的发展问题,突出的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2.中国人口形势严唆的主要表现:①人口数量大,②人口素质不高,③人口老龄化。
3.中国资源形势产峻的主要表现:①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少,②资源分布不平衡,③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④自然资源利用中破坏和浪费严重。
4.中国环境问题的表现:①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②环境污染问题:废水、废弃、固体废弃物污染。
5.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6.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十八、转折类
1.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
2.1942午,苏德战场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
十九、决定(取决于)类
1.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之要。
3.综合国力竞争的诀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6.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诀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二十、途径类
1.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解决发展问题(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3.解决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或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主要维权的途径是: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5.隐私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途径有: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
6.受教育权受到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的维权途径有: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
二十一、前提类
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一国两制的前提:一个中国
二十二、依据类
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
二十三、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地图的语言(或地图三要素)主要有: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的主要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3.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4.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5.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
6.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资本生义制度。
7.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8.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9.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10.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我国人大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 (包括修改宪法)、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贺包括监督宪法的实施)。
二十四、口号类
1.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
2.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打倒"孔家店" 。
二十五、揭开序幕
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1894年康有为)
拉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