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业考试全程复习训练(三)(考点13-16)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学业考试全程复习训练(三)(考点13-16)

资源简介

九年级学业考试全程复习训练(三)
历史上不同地区文化交流(考点13——14)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考点15——16)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填入下表。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路线穿越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丝绸之路”。据此回答:
1. 与古代陆路丝绸之路开辟密切相关的人物或民族有
①刘彻 ②张骞 ③司马迁 ④董仲舒 ⑤匈奴 ⑥大月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②⑤⑥
2.汉代陆路丝绸之路全程长达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长达4000多公里,它的起点位于今天的
A.长安 B.洛阳 C.西安 D.北京
3.通过丝绸之路,汉代的许多商品被运送到西方,这些商品中包括
①丝绸、陶瓷 ②毛皮、香料 ③药材、珠宝 ④铁器、漆器、火药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009年3月25日CCTV8首播的59集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该据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特别拍摄的,讲述了明朝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历经半个世纪,成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据此回答:
4.郑和所到达的西洋,主要是
A.太平洋海域 B.印度洋海域 C.大西洋海域 D.北冰洋海域
5.从气候类型看,郑和远洋航行的出发地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6.从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郑和远航比较合适的季节应当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郑和下西洋增加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了解,却无法使中国走向世界,你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
A.远航没有到达美洲和欧洲 B.远航只有7次,没能坚持
C.远航主要目的是开展贸易 D.远航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
8.占城(今越南)是郑和下西洋时经过的重要国家之一,如果想要了解郑和在占城的活动,我们可以
①查看古籍史料 ②实地调查访问 ③阅读科研论文 ④观看历史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一个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据此回答:
9.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将相互隔绝和孤立的欧、亚、非、美四大洲连成“One World”的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 C.启蒙运动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0.右图中的书籍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表述最确切的是
A.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B.后者是因,前者是果
C.前者为后者提供条件 D.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11.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的印度,但他坚持从西班牙
出发往西行,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A.哥伦布想探索西方奥秘 B.印度位于西班牙的西部
C.哥伦布接受了地圆学说 D.哥伦布缺乏地理知识
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西欧开辟新航路都是体现世界历史上不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件,据此回答:
12.三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包括
①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都得到了封建皇室的支持 ③都对本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13.以下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开辟——罗马帝国皇帝恺撒身穿丝袍 B.郑和下西洋——印尼的三宝庙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市场上的玉米 D.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圆学说
14.张骞、郑和、哥伦布等航海家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有
①敢于实践 ②勇于探险 ③百折不挠 ④高超的智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图是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地中画卷上表演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
A. 造纸术 B.指南针 C. 火药 D.印刷术
16.右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早期殖民掠夺
17.2009年3月28日晚20:30开始,全球千座
城市约10亿人参与了“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节约能源。电力作为新能源出现最早是在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B.工业革命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D.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18.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段话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作用 B.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
C.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D.谴责了英、法两国对外进行殖民战争
19.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电器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0.“神舟”七号太空仓外活动的成功宣告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再上台阶。这反映了哪一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第一次科技革命 B.第二次科技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知识经济时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40分)
21. 自汉至唐的1000多年里,丝绸之路上商贾如云,它联系着东西方的物质文明。但自宋、元、明之后,这条丝绸之路渐渐荒废,楼兰早已被黄沙掩埋,罗布泊也于近代干涸,千里戈壁渺无人烟。丝绸之路的由盛及衰,至今人们还在探讨着这千古之谜。
请回答:(8分)
(1)古代丝绸之路主要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写出古代丝绸之路主要经过的两个省级行政区。(3分)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3分)
(3)在丝绸之路上被称之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一的是什么?(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519年9月20日,他率领265名水手,分乘5艘船,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的外港圣卢卡启航。他们整整用了3年的时间,完成人类史上第一次的环球航行,无可辩驳地证明地圆学说是正确的,为人们地理知识的扩大和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哪一位航海家?哪一条是他所率领的船队航行路线?(2分)
(2)材料二中有A、B、C三条航线,哪一条是哥伦布的航行路线?他发现的新大陆就是今天的哪里?(2分)
(3)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
(4)谈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4分)
23.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14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种交通工具?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图三是我国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运行的情景,你知道它是我国何时发生的呢?(5分)

(2)这两种交通工具分别以什么为动力?它们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3)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作用?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4)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现在又兴起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这场科技革命是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怎样来应对呢?(2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神州七号”飞天成功后.全国人民普天同庆。为此,某中学举行了一次科技
成果回顾展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完成任务。
A B C
D E F
请回答:
(1)以上发明、创造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只需填入字母序号。2分)
材料二:据统计,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原子能从开发到
应用只用了6年。请回答:
(2)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在第几次科技革命中表现最突出?请说出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6分)
材料三:高科技改善了人们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全球变暖、沙漠
化、核武器的威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近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请回答:
(3)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提一点建议(2分)
九年级学业考试全程复习训练(三)
历史上不同地区文化交流(考点13——14)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考点15——16)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填入下表。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A B B D D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D D D C C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40分)
21. (1)西汉(或汉武帝时期);(1分)陕西、甘肃、新疆(一个得1分,任写两个)
(2)从长安出发,过玉门关,经过今天新疆境内,越过葱岭,到达大月氏。(3分)
(3)敦煌莫高窟。(2分)
22. (1)“他”指麦哲伦;(1分)环球航行路线为“A”。(1分)
(2)哥伦布的航线为“C”;(1分)新大陆是今天的美洲(1分)
(3)葡萄牙、西班牙(各1分)。
(4)影响:加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沟通了四大洲,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扩大了各国间的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
狂潮(答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共4分)。
23. (1)火车机车、史蒂芬孙;汽车、卡尔本茨。2007年11月。(各1分)
(2)火车机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各1分)意义:促进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
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2分)
(3)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面
貌和人们的生活。(2分)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分)
(4)从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科学观和创新精神方面去考虑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分)
24. (1)C、F(选项超过两个不给分。选项在两个以内的,答对—个给一分。)
(2)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分)
第三次。(1分) 电子计箅机的广泛使用。(1分)
(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发展高科技过程中注意趋利避害;将
科技用于造福人类等(写出一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