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和《专制帝国》(第2课时)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沈志强 审核 :朱国建 时间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朝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粉碎准葛尔贵族割据势力、漠西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明清的“改土归流”、清朝台湾府的设置等史实;掌握明清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差异和清朝的疆域;充分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了解明清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结果,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知道反对专制皇权的代表人物,并尝试与同时代的西方思想家进行比较。重点 : 1、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进行的斗争。明清专制皇权在国家机构及思想上的表现,清朝前期辽阔的版图及其行政区域的划分和管理。难点 : 明清对待少数民族政策的差异。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一、预习导学:1、明清统治者采取的不同民族政策分别是怎样的?2、西南地区民族政策及平定叛乱的具体措施:(1)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经过(2)、加强对西藏统治的措施(3)、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4)、平定西北的措施(5)、巩固东北疆域3、明清时期,中国的 高度加强。4、明朝统治者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5、清朝统治者加强皇权的措施:二、课堂探究:1、明清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民族政策有什么积极作用?这种民族政策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什么启示?(较难)2、比较明清专制与同时代西方国家的君主专制:相同点:不同点:3、黄宗羲的主要思想是: 。在大致相同的时期,欧洲思想家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其主要代表有哪些?,黄宗羲的思想与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三、课堂练习:1、列举中国历史上加强思想控制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今天所学,回顾相关旧知)2、奠定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版图的是 朝与现在我国的地图相比( )《多项正确》 。A、基本版图相似 B、东北的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已经不在现在的疆域范围内C、现在的疆域更为辽阔、广大 D、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3、中央直接派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开始的时期是( )A、康熙时期 B、乾隆时期 C、明成祖时期 D、明太祖时期4、提高练习:归纳明清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并与同时期的欧洲比较异同?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第2课时)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沈志强 审核 :朱国建 时间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内容教学,让学生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主解放的正义战争的特点,了解战争的基本过程,并感受在战争中华盛顿的突出作用,进一步理解美国独立后所采取的政体——共和制及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爱国热情。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及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作用。难点:了解三权分立。三、预习导学1、(历史重现)用简单的语言叙述18世纪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概况。 2、把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向高潮的是 事件,学会概述此事件的经过。3、(问题思考)“北美人民为什么要拒绝比自己进口还要便宜一半的东印度公司的茶叶?”4、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的是什么事件?美国诞生的时间、标志是什么?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谁?战争的结果怎样? 四、课堂研讨:5、(讨论分析) 为什么美国的独立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提示: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以及先进阶级和历史人物的推动对战争的影响等方面) 6、(人物评价)出示资料:“华盛顿被美国人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在美国人心目中的第一人”请你说说你的心目中华盛顿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运用所学,对华盛顿进行评价。7、时事连接,学会分析 (1)、思考“美国的资产阶级是用什么方式来管理国家事务的?”(2)、看图5--49分析美国的三权分,①美国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②谈谈你对这种政体的看法。③你知道目前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也采用这种制度?8、(纵论天下)回顾美国所走过的历程,再看看当今美国的称霸世界的嚣张气焰,你想对美国说什么?用一句精练的语句概括。五、巩固练习:1、把北美人民反英斗争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2、1775年, 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1776年,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而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在 年。3、美国1787宪法确定了美国的政体是 。4、美国的第一任总统是 。5、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1)来克星顿的枪声;(2)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3)《独立宣言》的发表 (4)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5)北美英军投降,独立战争胜利。A、1、3、2、4、5 B、1、2、3、4、5 C、2、3、4、1、5 D、2、1、3、5、46、18世纪晚期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有 ( )(1)北美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2)英国殖民者压制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3)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 (4)来克星顿的枪声A、1、2 B、1、3 C、1、4 D、2、45、观察美国的国旗变化,分析出有什么异同?思考国旗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003年3月,美国总统为推翻萨达姆政府,向国会提交议案,并召集国会,要求美军攻打伊拉克,众议院和参议院经讨论投票,不同意总统提议,双方僵持不下,只好提交最高法院投票表决,经过激烈的讨论,最高法院裁定同意总统的提案。于是,总统签署命令,国会拨出军费,并正式对伊拉克宣战,战争打响了。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沈志强 审核 :朱国建 时间 :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图文资料,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促使西欧工商业的兴起。2. 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3. 尝试收集有关西欧与中国手工工场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能根据具体资料说出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不同,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能说出工商业兴起后出现的新阶层及其他们产生的意义。【教学难点】: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面对新的情景,进行历史性的判断。【课前预习导学:】1、回忆上学期的学习内容,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前两个历史阶段,是 时代和 时代。到16世纪前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即 文明时代,她的曙光首先在 出现,这种探索是从 的兴起开始的。2、根据第一段文字归纳手工作坊的特点:3、根据第4页的歌谣,归纳出手工工场的特点:4、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 地点: 作用:5、西欧手工工场最早出现的时间正好是我国的 ( )A、宋末元初 B、明朝 C、唐朝 D、北宋时期四、课堂学习研讨:(一)、判断分析:仔细阅读书本第4页的图《作坊》和《手工工场》及内容,指出以下特点分别属于哪幅图?A、生产过程没有明确的分工,生产者全程工作B、所有者不从事生产,而是负责生产的组织、管理和产品销售C、生产过程有明确的分工合作D、生产规模小,产生场地小,原料和产品数量少E、拥有简单的手工制作工具F、几乎每道工序都有比较复杂的手工制作工具G、生产规模大,产量高,总体质量好H、雇佣工人进行生产I、所有者自己是主要的生产者J、师傅招收徒弟,徒弟不领工资,家人与帮工参与生产属于作坊的有: 属于手工工场的有:(二)、比较填表归纳:所有者 劳动者 生产方式 规模 相互关系 生产效率 性质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三)、思考练习: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的时间 ,地点 。2、在欧洲手工工场形成的同时,中国在 时期的 地区也出现了手工工场。3、西欧早期的手工工场集中在 、 、 、 等行业中,英国、法国、 等国的发展尤其迅速。4、手工工场时期,西欧还处在 社会中, 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手工工场时期是 时代过度到 时代的准备阶段。(四)、小结由于商业的发展,手工作坊发展到手工工场;手工工场的特点是规模大、分工合作、生产效率高,手工工场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要注意西欧手工工场的范围,手工工场的出现只是工业文明的曙光,整个西欧还处于农业时代。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五、课后拓展:1、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下列三项排序正确的是A、工厂 B 手工工场 C、作坊2、下列对手工工场的描述,正确的有 ( )(1)手工工场的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2)手工工场主雇佣工人进行生产;(3)中国的手工工场生产具有分工细密等特点;(4)中国的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比西欧晚了200年。A、(1)(2)(3)(4) B、(1)(2)(3) C、(1)(3)(4) D、(2)(3)(4)3、与小作坊相比,手工工场具有的特点是 ( )(1)生产规模扩大 (2)采用大机器生产 (3)生产效率提高 (4)实行分工合作A、(1)(2)(3) B、(2)(3)(4) C、(1)(3)(4) D、(1)(2)(3)(4)4、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的最大不同点是 ( )A、工人是被雇佣的 B、人数多 C、规模大 D、机器先进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明朝中后期,在丝绸业出现了“以机杼致富”的“机户”和为机户纺织丝绸的“机工”。机户一般拥有一定数量的织机,雇佣工匠数十名,多的甚至可达到数百名。形成了“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1)、材料中的机工和机户各指什么?(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是怎样的一种生产关系?六、师生课后反思、感想:课题:来自海上的挑战(第3 课时)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沈志强 审核 :朱国建 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与欧洲殖民者东来史实的学习,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分析东西方在这一时期产生差距的原因。2.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的分析,理解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难点:如何理解古老的中国在明清时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预习导学:1、郑和下西洋(1)时间: 。(2)目的: 。(3)意义: ,。(4)结果:。2、列举抗击侵略者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事实。二、课堂研讨:1、传教士来华的情况:(1)明朝:(2)清朝:2、马戛尔尼来华:(1)、清朝统治者对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所持的态度与采取的措施:(2)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与结果如何?三、课堂练习:1、关于郑和下西洋,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1)、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 (2)、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3)、最后远航到红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 (4)、比西欧人的远航早半个世纪A、1、2、3、4 B、1、2、3 C、1、3、4 D、1、2、42、从清朝前期开始,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A、手工业、商业的落后 B、闭关自守的政策C、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缓慢 D、政府严禁民间经济交往3、下列关于清政府实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1)、绝不许外国人来华 (2)、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3)、封闭所有边界(4)、严格限制对外交往A、1、2、3、4 B、1、3、4 C、1、2、3 D、1、2、44、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横渡台湾海峡,沉重打击了 ( )A、西班牙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荷兰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5、下列航海家与其成就的组合正确的是( )A、迪亚士—环球一周 B、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C、哥伦布---发现好望角 D、麦哲伦---发现美洲大陆6、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现在的 ( )A、吕宋岛 B、爪哇岛 C、锡兰 D、红海和非洲东海岸7、1553年侵占我国领土澳门的殖民者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法国四、课后反思: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沈志强 审核 :朱国建 时间●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2、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5、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6、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弘扬民族精神。一、 预习导学: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船只数量船只大小携带的货物随行人员数量1、思考:从两者的对比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2、三段文字材料:●“三保下西洋,费银钱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与国家何益?”●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2年(1757),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思考:从上述材料看,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以及社会状况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小组讨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分别是出于什么目的?●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的影响相比较,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影响?●你觉得郑和下西洋是否应该被禁止?为什么?●你是如何看待“郑和为什么没有发现美洲”这个问题的?4、单元复习:(教与学相关练习自己做)情况统计:五、课后反思: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沈志强 审核 :朱国建 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列举科学史上代表人物的理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书籍、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辨证分析历史上有关人地关系的言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哥白尼、布鲁诺、牛顿事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科学史上代表人物的有关言论,进一步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2、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课前预习导学】:1、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的学说是 ( )A、知识就是力量 B、宇宙无限论 C、日心说 D、地球中心说2、依次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的科学家是 ( )(1)哥白尼 (2)布鲁诺 (3)托勒密A、(3)(1)(2) B、(1)(2)(3) C、(2)(3)(1) D、(2)(1)(3)3、17世纪, 国科学家 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贡献主要在 领域,其中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 定律。4、把下列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A、英国 (1)哥白尼 a知识就是力量B、波兰 (2)培根 b科学革命的开端C、古希腊 (3)牛顿 c地心说(4)托勒密 d万有引力定律5、启蒙运动的旗手是 ,他提倡 ,认为人生来就是的,一切人都有追求 追求 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6、启蒙思想家们著书立说,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 ,宣传 、 和民主。7、在启蒙运动时期,提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思想家是 。8、启蒙运动在 国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课堂学习研讨】一、(分四组,每组讨论探究一个课题,然后交流)1、书本13页活动题2、书本14页活动题(2题)3、书本15页活动题二、试用简洁的语言诉说伏尔泰、卢梭的主要观点。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他在刑场上对那些脍子手说:“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畏惧。”(1)、材料中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哪位科学家的名言?他为科学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2)、他留给后人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请说说他在刑场上说的那些话的意义。【课堂练习:】1、“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这句名言突出捍卫了(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权 B、人的自由权C、人的平等权 D、三权分立2、恩格斯称赞法国的启蒙思想家“都是非常革命的”,这是因为他们 ( )(1)反对封建特权 (2)反对专制王权 (3)主张主权在民 (4)倡导人文主义A、(1)(2)(3) B、(1)(2)(4) C、(1)(3)(4) D、(2)(3)(4)3、17、18世纪的西欧先进思想家们发动启蒙运动,是为了张扬( )A自然的力量 B人类的力量 C理性的力量 D宗教的力量4、16世纪初德国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 德国受教会压迫最严重 B当时的教皇的支持 C 德国经济发达 D 德国城市骚乱5、中世纪的欧洲,严惩扼杀智慧和创造力的是A 封建等级制度 B 封建君主的黑暗统治C天主教会以神为中心的愚民政策 D天主教会的腐败6、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使德国摆脱最严惩的城市骚乱 B 反对出售赎罪券C消灭天主教会 D 使德国摆脱教会压迫7、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有( )①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② 都产生于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③都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都反对宗教信仰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总结升华】:人类的科学探索是循序渐进的,科学家每一次发现、每取得一个进步,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科学家的那种执著、认真、坚持不懈、追求真理、孜孜不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像哥白尼、布鲁诺、牛顿那样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为人类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第1课时《最后的盛世》)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沈志强 审核 :朱国建 时间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要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盛世”的自豪之情,对“最后”的惋惜之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清时期吴越等地的“奢侈风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难点:正确看待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全面认识盛世,初步察觉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三、预习导学:1.(我从事的工作) 教师创设情境:女生A、女生B、男生C、男生D、男生E、男生F,通过时空隧道分别来到了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湖州和松江)、湖广地区(湖南、湖北)以及安徽和山西。要求根据史实,展开想象他们最有可能会从事的工作,并说明原因。女生A:她可能从事 ,因为 。女生B:她可能从事 ,因为 。男生C和男生D:他们可能从事 ,因为 。男生E和男生F:他们最有可能从事 ,因为 。 四、课堂探究:1、(我眼中的变化) 教师创设情境:这几位同学回来的时候都带回了一些所见所闻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①(人口的变化):男生C和男生D:他们带回了明初的人口和耕地数目表,以及17世纪和19世纪中国的人口数量是多少?他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从表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2、这几位同学回来时,都向人述说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况,但是他们同样不明白,需要我们帮他们回答:服务性行业兴盛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变化?3.(我眼中的西方) 正是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4.(我眼中的盛世) 你是如何看待明清盛世的? 五、课堂练习:1、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南宋时期的民彦“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湖”指的是 ( )A、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B、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洞庭湖C、太湖流域的扬州和湖州D、湖南和湖北地区3、明清最后的盛世表现在(1)工商业发达,出现著名的徽商和晋商;(2)海上贸易频繁,对外贸易出超;(3)平定准葛尔部、回族贵族的叛乱,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不断东来。A、1、2、3 B、2、3、4 C、1、2、4 D、1、3、44、明清时期,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是因为(1)经济高度发展 (2)处于封建社会(3)商路发达 (4)工艺精湛A、1、2、3、4 B、2、3、4 C、1、2、3 D、1、3、45、从南宋时期的民谚“苏湖熟,天下足”变化到明清时期的“湖广熟,天下足”。结合宋代和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分析民谚发生变化的原因。6、(作业本)练习剪贴23页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第1课时)文艺复兴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沈志强 审核 :朱国建 时间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文艺作品,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2、结合图文资料,使学生能够学会利用现在资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从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入手,知道以路德为代表的新教的核心思想以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社会阶层的变化和人文精神的内涵【课前预习导学:】1、你记得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吗 2、你还记得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这种思想统治下的欧洲有生机吗 为什么 3、阅读本课一、二两目,试回答:(1)、文艺复兴的定义。(2)、列举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3)、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间 ,发源于 (国家)。4、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是: 。【课堂学习研讨】:1、思考:对比图5-9和图《蒙娜丽莎》,你觉得人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2、展示文字材料,并阅读。材料:哈姆雷特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思考:哈姆雷特的话表达了什么思想?思考:通过哈姆雷特的话和图5-9与图5-10的人物表情的对比,你认为什么是文艺复兴中的人文精神?由此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3、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崭新的 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的 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 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一次 文化运动。4、彼特拉克曾经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 )A、启蒙思想 B、人为主义 C、宗教思想 D、禁欲主义5、如果你生活在中世纪的欧洲,严重扼杀你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会是 ( )A、封建等级制度 B、封建君主的黑暗统治C、天主教会以神为中心的愚民政策 D、天主教会的腐败6、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是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意大利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恩格斯说: 这是一次人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1)、这次“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首先发生在什么地方?(2)、为什么恩格斯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3)、材料中所说的“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请举出当时在文学、绘画艺术方面的“巨人”及其代表作(各举一例即可)8、小组合作探讨书本12页活动题。【本课小结】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在思想上反对教会神权而采取的一场运动,它的实质就是通过文艺创作,来要求尊重人,尊重人的需要,要求人的个性解放。而中国的许多文学作品也有着与其类似的思想主题。六、本课学习感想: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第2课时)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沈志强 审核 :朱国建 时间【教学目标】1、分析富格尔家族来说明商人地位的提高。2、了解伊丽莎白女王的利商政策,理解利商政策的影响。3、了解贵族没落的情况。4、理解新的社会阶层的诞生:手工工场主和手工工场工人。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阶层的变化【课前预习导学】: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哪些阶层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又出现了哪些新的阶层?【课堂学习研讨】1、探究:从富格尔的信中你读出了什么?2、探究:找出伊利莎白女王采取的利商政策。提问:假如你是当时英国一位商人,你对女王的措施抱何种态度,为什么?你觉得你们地位的改变对社会发展有作用吗?3、活动:看阅读卡“没落的贵族”,说说贵族阶层发生的变化。4、探究分析生产力变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1)、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生产关系变化 作坊主——富商——(资产阶级)失地农民——雇佣工人——(工人阶级) (2)、商人的地位变了: (3)、活动:阅读民谣,从这个民谣中,你能感受到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4)、探究:手工工场出现后,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5、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随着手工工场的出现以及工商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两个新的阶层:经营手工工场的商人与手工工场工人,改变了两个旧的阶层:贵族与农民。【巩固练习】:1、下列属于手工工场时期商人地位变化的原因的有 ( )(1)统治者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2)商人政治上享有特权; (3)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4)贵族们有时也不得不向商人借钱。A、(1)(2)(3) B、(2)(3)(4) C、(1)(3)(4) D、(1)(2)(3)(4)2、手工工场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下列发生变化的阶层有 ( )(1)商人; (2)工人; (3)农民; (4)贵族A、(1)(2)(3) B、(2)(3)(4) C、(1)(3)(4) D、(1)(2)(3)(4)3、拓展:哥伦布和莎士比亚都生活在15、16世纪的欧洲,他们关于金钱,都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哥伦布: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的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莎士比亚:金子!闪闪发光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癫痫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会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看过两个人的话后,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哥伦布和莎士比亚对金子的态度是一样的吗?是褒还是贬?§ 你认为“金子”在那个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那个社会,从国家到个人,都追求“金子”,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学习感想】: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第2课时)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沈志强 审核 :朱国建 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道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一方面使全球联系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使欧洲殖民者加紧殖民掠夺。2、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培养以历史的眼光、辨证地看嗲历史现象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难点: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三、预习导学: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填在下面的表格上。新航路开辟后的正面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的负面影响四、课堂研讨:1、活动:探索印第安文明的毁灭(原因、过程)2、活动:探索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五、课堂练习:1、美洲大量的黑人主要来自( )A、欧洲 B、拉丁美洲 C、印度 D、非洲2、在美国,被给予全美洲“移民之父”的尊称的是 ( )A、麦哲伦 B、华盛顿 C、林肯 D、哥伦布3、被称为“黄金海岸”的国家是 ( )A、埃及 B、加纳 C、南非 D、刚果4、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荷兰 D、法国5、在早期的殖民扩张中,英国的主要扩张对象是 ( )A、亚洲、北美 B、印度、北美 C、亚洲、非洲 D、中美洲、南美洲、亚洲6、西欧殖民者的血腥殖民掠夺方式主要包括 ( )1、赤裸裸的暴力抢劫;2、进行不等价交换 3、利用宗教麻痹人民 4、垄断殖民地的生产和贸易。A、1、2、4 B、1、2、3 C、1、3、4、 D、1、2、3、47、下列关于殖民扩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1、沉重打击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封建制度;2、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3、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4、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A、1、2、4 B、1、2、3 C、1、3、4 D、2、3、45、将下列欧洲各国早期殖民扩张的情况用直线连接起来。国家 主要扩张对象A、葡萄牙 1、印度、北美B、西班牙 2、北美、印度东海岸C、荷兰 3、亚洲、北美、D、法国 4、中美洲、南美洲、亚洲E、英国 5、非洲、亚洲6、重要知识回顾:第三课时《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第3课时)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沈志强 审核 :朱国建 时间一、教学目标:⑴通过阅读、收集资料,知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掌握几个有代表性的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国家。⑵能够说出法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影响及其历史作用。⑶通过学习,知道资产阶级革命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知道他(它)们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体会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明白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⑴教学重点:掌握资产阶级革命三次武装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⑵教学难点:通过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分析,体会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积极影响。通过分析重要历史事件,体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三、预习导学1、说说革命前的法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朕即国家’说明了什么?2、法国的等级中,哪些是特权等级?第三等级处境如何?3、学生自主探究:巴黎人民举行了几次武装起义,起义的成果分别是什么起 义 时 间 成 果第一次起义第二次起义第三次起义根据表格内容思考:①三次武装起义所取得的成果之间有什么联系?②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四、课堂研讨:1、合作探讨: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法国大革命的意义:2、《人权宣言》的教学:学生思考①《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②这一内容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有什么关系?3、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领导人物是 ,请简要概括他的主要事迹。五、课堂练习:1、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的相同点是 ( )(1)、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2)、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3)、都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4)、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1、2、3、4 B、2、3、4 C、1、2、3 D、1、2、42、法国大革命期间,属于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来成果的有( )(1)攻占巴士地狱;(2)《人权宣言》的发表;(3)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4)废除君主制; (5)建立共和国; (6)《马赛曲》被定为国歌(7)严惩反革命。A、3、4、5 B、3、4、5、6、7 C、1、2、4、5、7 D、1、3、4、5、63、下列属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共同点是 ( )A、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B、都改变了原来的社会制度C、都为限制王权制定了宪法D、都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革命战争4、法国大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 ( )A、通过暴力手段取得了革命的胜利B、必须暂时地限制和打击资产阶级以完成资产阶级革命C、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并推动了革命的发展D、革命经历了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六、教学反思: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第1课时)课型:新授 课时 :1课时 主备 :沈志强 审核 :朱国建 时间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其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及产生的影响和历史作用。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体会他们对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体会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过程 。⑶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奥秘,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过程及其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影响和历史作用。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深远影响。(一)教学导入:出示审判国王查理一世和处死查理一世场面的图片。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这位被处死的国王是谁?身为国王的他为什么会命丧断头台?当时英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认识到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从而引入新课。三、预习导学:1、学习阅读卡上关于国会的介绍,思考:①英国议会成立于什么时候? 。②成立议会的目的是什么? 。③议会的组成人员有哪些? 。④议会有哪些权利?。初步了解议会享有的权利和地位,帮助学生了解议会与王权不断发生矛盾的根源。四、课堂研讨: 1、讨论:国王的要求为什么会遭到议会的拒绝,反映了什么?2、出示英国内战形势图和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作战图,师生共同学习英国内战的经过情况以及结果。3、小组合作探究:①讨论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②克伦威尔受到众人的拥护,成为“护国主”,如果你是克伦威尔,你将怎样实行你的治国之道?议员们共同商讨限制国王的哪些权利?(或国会和人民享有哪些权利?)4、阅读下列材料:四人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让学生从原始资料的分析中,体会《权利法案》核心精神是限制王权。五、课堂练习:1、揭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序幕的是 (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新航路的开辟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是 (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伦3、1649年,被送上断头台的英国国王是 ( )A、查理一世 B、查理二世 C、路易十六 D、路易十四4、《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簪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事成为一种制度B、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C、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D、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5、下列文献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的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1787年宪法》 D《独立宣言》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B、推翻斯图亚特王朝C、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D、确立君主立宪制7、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这是因为( )A、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掀起内战C、议会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D、内战后,议会掌握了全国政权六、教学反思: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召开议会。要求议会同意他征收重税,继续实行对食盐、肥皂等生活必需品的专卖。议会拒绝通过征税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①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越权力,为非法权力。……④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⑥初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非法。……⑧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⑨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第二课时.doc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第1课时 ).doc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第2课时).doc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doc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2.doc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第1课时《最后的盛世》).doc 第五课来自海上的挑战(第3 课时).doc 第五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和《专制帝国》(第2课时).doc 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第1课时).doc 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第2课时).doc 第四课《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第3课时).doc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