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晚清的危机与变革第一课 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的背景P12、禁烟运动P3 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3、鸦片战争P3~5 1840~1842年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侵略中国结果:失败 原因 (1)兵力及装备差异 (2)不了解敌人,对敌情判断不当 政治腐败 (3)和战方针不定 经济落后 (4)清军素质和战斗力低下《 南京条约》影响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3)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1860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事件:火烧圆明园 1860年 英法联军 俄国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第三课 旧体制与新体制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1)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军费和战争赔款而加紧搜刮(2)自然灾害频仍时间:1851~1864地点:广西金田村(经过) 定都天京起义领导人:洪秀全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原因: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失败原因: (1)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镇压(2)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湘军、淮军:曾国藩、左宗堂、李洪章“洋枪队”洋务运动时间:19C 60~90年代含义:一切涉外事务目的:师夷长技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内容:(1)兴办了许多近代企业(2)组建了中国新式海军(3)创立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心: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诱因:日本蓄意挑起中日冲突,乘清军应邀出兵朝鲜之机而抢先出兵朝鲜根本原因:吞并朝鲜,入侵中国重要战争:(1)丰岛海战――日本不宣而战,战争爆发(2)黄海海战 “致远号” 邓世昌(3)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4)威海卫溃败 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惨败告终《马关条约》: 1895年(内容、影响)失败原因:(1)清政府腐朽没落(2)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3)军备松驰落后第五课 维新变法背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争夺租借地 (2)划分势力范围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1898.6.11~9.21 (百日维新)理论依据――《天演论》戊戌政变:1898.9.21失败原因:第六课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 时间:19C末口号:“扶清灭洋”性质:反帝《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内容: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七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代表人物:孙中山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第一个)1905年8月 日本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实践:(1)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 a 1911.10(辛亥革命) b 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中华民国成立 c 1912.2.12.清帝退位 d 胜利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洪宪帝制) 83天第二单元 中华民国的兴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第八课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军阀割据第九课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代表:陈独秀、李大钊口号:“民主”与“科学”核心刊物:《新青年》发展: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五 四 运 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时间:1919年5月4日经过:(1)前期:以学生为主力军的学生运动 (2)后期:工人、商人等也参加进来,学生运动发展成为全民爱国运动,其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结果:初步取得胜利性质:反帝爱国意义:第十课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思想基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4、黄埔军校的建立:1925.5,为国民革命运动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时间:1926年5月旗帜:“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军队名称: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铁军”)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吴佩孚、孙传芳)国共合作的破裂1927.4.12.蒋介石 四一二政变 (帝国主义、江浙财阀、帮会势力)1927.7.15.汪精卫 七一五政变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第十二课 十年内战南昌起义1927.8.1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井冈山 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器割据”的星星之火,“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辟了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地点:遵义内容:(1)批判了当时的军事领导人的严重错误 (2)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意义: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长征: 1934.10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6.10 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第十三课 抗日烽火1、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的:a、提出“二十一条”;b、九一八事变;c、策动“华北五省自治”;d、七七事变2、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3、西安事变 时间:1936.12.12. “双十二事变”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结果:和平解决意义:结束了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 1937年7月7日,日本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战爆发以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6、四次会战淞沪会战 “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被打碎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7、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进行了持续六周的大屠杀,30余万中国人遇难。8、1938年秋,武汉、广州失陷后,由于战线延长,日本侵略军被迫停止大规模进攻,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太原失陷后,八路军挺进敌人后方,收复大片被侵占的国土,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9、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0、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第十四课 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双方鉴定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2、沈战役 47万 东北全境平津战役 52万 华北绝大部分地区淮海战役 55万 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主力丧失殆尽,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