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例名称: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一、学情分析本节是继学生学习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后来学习东北地区的产业,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环境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储备,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前几节学习所掌握的方法,并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二、教学目标根据湘教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的要求,结合闽宁中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项: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的农产品生产结构及其布局特点。2.运用资料学习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特点3.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阵型背景和战略转型4.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中关于位置与分布知识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相关的地理技能。三、教学内容《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中的第三节。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农业、工业在全国皆占据重要地位。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知识点:1.农产品生产结构及其分布特点;2.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3.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特点;4.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阵型背景和战略转型。四、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的农产品生产结构及其布局特点。2.运用资料学习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特点五、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东北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发展有利条件。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六、教学方法《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中的第三节。学生已学习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人口与城市分布。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区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方法,所以在本节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产业布局的特点。另外,依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采用先学后教的思路,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谈话法、读图分析法。五、教学手段:运用希沃5软件课件教学。七、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课情境设计(时间:2分钟)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总结前两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师问: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衣食住行跟我们的哪些产业有关?(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高新技术产业……)出示图片农业生产图片和钢铁生产图片,引到东北地区的产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明白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让学生回忆一下前面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用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并出示农业和工业生产图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主要学习:东北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学习目标】让全班同学朗读教学目标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教学目标,明白本节课主要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明白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时间:36分钟)一、农产品生产基地(时间:18分钟)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农产品生产基地出示“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并提问:1、东北地区主要有哪些农作物?2、哪些是粮食作物,哪些是经济作物?3、粮食作物(大豆、玉米、水稻、小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4、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形区?5、东北地区的小麦属于冬小麦还是春小麦?为什么?1、阅读课本P36图并回答老师的问题。2、读图并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导学案:1、农业布局特点:种植农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平原、______平原和_____平原。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1)、粮食作物:历史上以盛产大豆、高梁、谷子著称。新中国成立后,被______、______、和______所取代。其中______种植发展很快,以平原和______平原相对集中。东北地区自然条件适合种植___,总产量占全国的2/5强。(2)、经济作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重要的糖类作物是_____,主要产于____省,尤其集中在______和_______平原,其总产量占全国1/3强。设计问题,循序渐进的学习东北地区的农业,结合导学案,能够说出东北地区的农产品生产结构及其布局特点,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一。第5小问,提问:东北地区的小麦属于冬小麦还是春小麦?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热量一、农产品生产基地黑土地:黑土和黑钙土的有机质含量高,是中国自然肥力很高的土壤,但长期的开垦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为此,我国政府有了什么新决策?请同学们阅读导学案了解“如何保护东北黑土地”。自主学习:导学案如何保护东北地区的黑土地:1、应该使用生物有机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2、让土地“休闲”,就是休耕和轮作,充分发展有机农业。3、给黑土地补充养分,秸杆还田。4、国家已经将黑土地的保护纳入“十三五”规划种中,大力支持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补贴等机制,提升土地有机含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闽宁中学学生大多数是农村孩子,父母多是农民,对土地比较熟悉,学习如何保护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可以迁移运用到闽宁镇这边的土壤保护中。商品粮基地:1、出示:2010年全国和东北地区部分农产品产量数据表,提问:议一议,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三大平原中为什么辽河平原不是商品粮基地呢?1、阅读表格,能够说出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大,人均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说出:农产品商品率高导学案:(3)、东北地区的_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辽河平原:人口稠密,商品采用谈话法,不断地进行追问,让学生不断地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东北地区由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今日的“北大仓”,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它农业生产优势的条件有哪些?教师播放:三江平原小视屏率比较低,达不到商量基地的条件。导学案:(二)、合作探究:东北地区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有哪些?(提示:从地形、气候、土壤、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通过合作探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二、重工业基地(时间:15分钟)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重工业基地1、出示机械化耕作图片并讲述:东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离不开哪个产业的支持?(工业)2、出示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提问:找出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有哪些?3、学生活动三:(1)、请同学阅读教材图6-36并上讲台将主要工业部门拖动到相应的工业中心。(2)、想一想,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与这些写城市附近的资源状况有何关联?(3)、议一议,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读图回答老师的提问,并自主完成导学案:1、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优越的,丰富的资源,便利的,较好的基础。2、支柱产业:。3、矿产与工业:(1)矿产特点:种类、储量。(2)主要矿产。(3)主要工业部门:。(4)专业化工业基地:①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国最大的油田是;②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③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中心形成的冶金设备、生产基地;④以、大连为中心形成运输机械制造基地。(5)工业分布特点:靠近产地总结:东北地区依托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并不断地追问,让学生知道: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让学生先读课本,完成导学案的相应内容,并让学生上黑板拖动主要的工业基地到相应的工业中心,达成教学目标二。教师给出合作探究问题,并下讲台指导学生讨论,帮助部分困难学生。教师给与总结,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教材p39阅读“辽中南工业基地”和所学知识,讨论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2分钟通过合作讨论,突破学习难点二教师提问:1、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重工业的重工业遇到什么问题了?2、国家为什么会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3、国家该怎么做呢?4、完成课本P40活动第1小题:正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发展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老师的提问,观看小视屏,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阵型背景和战略转型。对资源枯竭性城市提出建议进行讨论。通过学习达成学习目标三课堂小结:1分钟教学反馈:2分钟1、东北地区的糖料作物是()A、花生B、油菜C、甘蔗D、甜菜2、东北地区也能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应是()A、平原广大,土壤肥沃B、降水丰富,灌溉便利C、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D、夏季雨热同期的气候3、下列农作物,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A、冬小麦B、大豆C、棉花D、甘蔗4、下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提高资源利用率B、加快产业结构调整C、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D、加大矿产开发力度,保证资源供应教学反思:1、本节课课堂活动较多,没有给学生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导学案。2、并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还是讲的太多。课堂教学存在前半部分太紧,而后半部分太松散。3、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存在的口头语太多,语言不精炼。4、后期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案,然后再进行课程活动的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