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反思
温州市文成西坑民族学校 魏庆川
通过10月12日这次《复杂多样的地形》的备课与开课,至今回想起来,感悟到了许多东西。各位评委中肯的点评也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明白一节课的抓手所在。
对于我来说,由于才刚刚教了一年,每一次研修班,都是一次成长的舞台。每一次的进步到离不开各位前辈对我指导和建议。每一次的教学反思,使我在自己的专业上不断前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我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很多问题也是老生常谈。
一、熟读课标,重中之重。
2—4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课标解读:运用多种地图、各类图片,形象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和地势特点。
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课标解读:通过各种地形特征下,人们社会生活和生产的特点,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因地制宜。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着课标的内容进行教学,在环节的设计上,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和地势特点,采用竞赛的形式是很好的一种形式,但是对竞赛结果的公布没有很好的处理,导致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强,如果能采取前面抢答后面必答可能会更好。
通过山区利弊的讨论,基本达到预设的效果,如果在对学生能进一步追问:山区人们思想为什么会落后,或许课堂会更加精彩。各种地形对人们生产的影响探讨的不多,以及结合实际如何开发山区这一问题的探究还没有深入挖掘,造成本堂课深度上的不足。
二、精选素材,联系课本。书本中的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都是专家精心挑选的,都是塞选过的材料。课本资源的深入解读,对学生而言,非常关键,因为是开卷,对很多知识的回顾,学生不一定能记住老师的幻灯片,但课本由于是经常翻,由于熟悉亲切,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持久。另一方面,如果对课本资源很好的利用,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比如书本图3-12《中国的地形》这幅分层设色地形图就是一个很好的材料:看这幅图片颜色多不多,这些颜色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各种颜色代表的数值有什么差异?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本本”还是要学习的,离开“本本”,我们失去了一个和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载体。载体的选择,精简深挖,重点难点容易突破,这就好比一目十行看十本书,倒不如静心看一本书,前者讲究面广但不一定了解书中的细节。
三、有效衔接,激情创新。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富有效率的课堂,环节上讲究环环相扣,如果在过渡上就出了问题,一方面,给听课老师感觉,课堂是一盘散沙,成不了堂“气候”的课堂。另一方面,衔接上的问题会使开课老师紧张,甚至不自信,当然上起课来教态会不自然,出现口误,课堂气氛会沉闷。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的课,在本节课当中,学生思维很开阔,在谈到山区有什么劣势时,有位同学谈到了思想封闭,如果能进一步追问,思想封闭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想必精彩必定还会在后面。一节课的出彩往往在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 课堂氛围中产生,老师开放性的设问,往往是学生创新的指南针。
同步教案和课件详见http://vip.21cnjy.com/H/20/54345/S44288.shtml
2010年10月16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