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世界史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篇一、世界格局的演变1、雅尔塔体系:⑴形成的会议 ,会议参加者 ,⑵特点 ,2、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⑴形成原因 ,⑵开始标志 ,⑶瓦解标志 ,⑷没有参加两大阵营的国家 ,3、美苏争霸:表现美苏两国军备竞赛、对越南的侵略战争、 ,4、多极化趋势:⑴形成原因 ,⑵表现一超多强国: ,⑶影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①和平问题:A、当今时代的基本态势 ,B、原因C、青少年②发展问题:A、称呼 ,B、形成原因,C、解决方法二、东西方之间的战略——冷战1、原因:美国在战后推行称霸全球、反苏反共的全球战略,但又不有采取军事行动。2、标志 ,3、实质:称霸全球4、具体表现:⑴军事上 ,⑵政治上 , ⑶舆论上 ,⑷柏林墙的修建,5、结束标志 ,世界史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篇黄金时代:1、时间 ,2、原因 ,世界史 ——亚非拉国家——政治篇一、殖民体系瓦解1、亚洲——印度:意义 ,2、非洲:⑴1960年 ,⑵纳米比亚 ,二、亚非会议的召开1、原因: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的命运,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2、性质 ,3、中国的贡献 ,4、会议召开的目的 ,世界史 ——亚非拉国家——经济篇一、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他们是 ,二、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目的 ,三、中东国家的觉醒:石油危机,中国史 ——新中国的成立——政治篇巩固新生政权措施:1、抗美援朝⑴原因 ,⑵军队名称 ,⑶指挥者 ,⑷实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⑸取胜原因,2、 ,3、 ——祖国大陆全部解放,4、 ,5、 ,6、完成土地改革——标志着 ,中国史 ——新中国的成立——经济篇一、三大改造1、内容 方式农业 公私合营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2、完成时间 ,3、意义 ,二、一五计划1、时间 ,2、重点 ,3、成就:⑴工业上,⑵交通上,4、胜利原因: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被改造的资本家都踊跃参加祖国建设,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的责任感;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⑶归国华侨和科学家的贡献;⑷苏联的帮助;⑸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史 ——新中国的成立——外交篇一、建国初期1、毛泽东:⑴内容: ,⑵意义 ,2、周恩来:⑴内容: ,⑵意义 ,二、七十年代1、成就:,2、中美关系:⑴历程⑵原因:美国中国 ,中国史 ——新中国的成立——失误与挫折篇失误与挫折 错误原因 错误的表现 后果和影响 评价/教训大跃进(经济) 1、对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不足,2、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3、又急于求成,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1、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3、浮夸虚报的风气长期流传。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人民公社化(经济) 共产风 农村人民公社化,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政治) 1、毛错误地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2、又采取了“大民主”的错误方法3、民主集中制的破坏 破四旧贴大字报开批斗会 1、对传统文化遭到了摧残2、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践踏3、经济濒于崩溃边缘 1、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2、防止个人崇拜,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4、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史 ——新中国的成立——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精神 人物 成就 意义尖端科技 “两弹一星” 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4,中近程地对地导弹试飞成功;1966,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核爆炸成功;1970,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石油战线 “铁人” 李四光王进喜 发现大庆油田 1965年,基本实现石油自给,打破了国际反华势力妄图用“洋油”来迫使中国屈从的神话其他战线 雷 锋焦裕禄黄继光 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党的好干部”(1、两弹一星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2、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中国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 ,2、内容,3、影响 ,中国史 ——改革开放——经济篇1、改革:首先从 开始;⑴农村—— ,⑵城市 ,2、开放:首先从 推行;⑴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 、 、 、 )———— ,⑵对外开放的原因,中国史 ——改革开放——政治篇实现祖国统一的总方针1、目的 ,2、含义 ,3、具体实施——香港、澳门胜利回归⑴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不同之处 ,⑵香港回归时间 ,⑶澳门回归时间 ,⑷港、澳回归意义⑸台湾问题:①阻力:岛内分裂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②中学生:A、学习和宣传“一国两制政策和《反分裂国家法》;B、加强与台胞的沟通与交流;C、同实际行动反对台独,中国史 ——改革开放——外交篇1、原则 ,2、成就,当代中国1、我国的基本国情 ,2、本世纪头20年要实现目标 含义,3、实现目标方式:⑴抓住机遇,⑵迎接挑战⑶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求 ,4、青少年的责任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一道难解的题:PRED问题1、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⑴史前时代(采猎文明时代)⑵农耕文明时代⑶工业文明时代2、PRED问题:⑴涉及到的四个方面 、 、 、⑵实质⑶原因⑷中国的PRED问题:①内容②解决方法3、可持续发展之路:⑴提出⑵要求⑶原则⑷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提出实践二、人口——地位1、世界人口⑴发展特点⑵不同的人口问题:①发达同家( )A、问题B、影响C、解决措施②发展中国家( )A、问题B、影响C、解决措施⑶合理的人口观:合理的人口应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2、中国人口⑴基本特点⑵问题 影响①②③⑶中国的人口政策:①内容②目的③成绩:我国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节约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约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受教育,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⑷怎样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转人口负担为人口优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⑸请你为提出我国的人口素质提出几个好建议:①要切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③要做好优生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④要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大力帮助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降低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⑹青少年在人口问题上能做些什么:了解我国的人口形势,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国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二、资源1、总体情况⑴重要性⑵分类 ( ); ( )⑶现状 原因2、中国资源⑴特征⑵存在问题⑶影响⑷解决问题措施:(总)①②(分)①②③⑸青少年①②③具体资源日常节约方法:《历史与社会P54页、P73页(水资源)⑹关于水资源的问题:为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当地政府应该怎么办?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禁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合理调整水价,引导公民节约用水;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对污水进行处理;打井抗旱;南水北调;植树造林;改进灌溉方式;循环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率等。三、环境1、总体情况⑴实质⑵重要性⑶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问题:①史前时代②农耕文明时代③工业文明时代⑷特点⑸世界上重大环境问题:书本P58页。2、中国的环境问题:⑴原因⑵分类⑶影响⑷解决措施:①②⑸青少年:①②③具体保护环境方法:《历史与社会》P76页。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一、人权1、世界人权⑴人权的发展历程:①古代社会——残忍的娱乐(古罗马的角斗士)——王权对人权的残踏神权的威严——布鲁诺被处于火刑(基督教对人的压抑)——神权对人权的奴役②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对人权的尊重启蒙运动——天赋人权③之后,各国人民不断取得了丰硕的斗争成果,典型事例有:A、 ——第一个人权宣言;B、 ——天赋人权第一次写进国家根本大法;C、 ——对劳动权的追求;D、妇女选举权——争取男女平等权;E、“我有一个梦想”(美、马丁.路德.金)—— ;F、 ——第一次系统地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了人权的具体内容。⑵人权的内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文化教育权等⑶人权的特点:⑷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2、中国的人权⑴中国人权的历程:①新中国成立前(如20世纪初克林德碑的故事) ;② ----人权事业掀开新篇章;③20世纪下半叶,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原因: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⑵中国的人权观二、民主1、我国民主制度⑴参与民主政治形式——⑵ ——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⑶国家各级机关——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其监督,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力)。⑷人民代表大会:由 组成,是我国的 ,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使 权;⑸人民代表:①由来②特点③职责:书本第91页;2、政府⑴含义⑵宗旨:①为人民服务;②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③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⑶相关部门:户口登记 ;结婚登记⑷职能:为人民服务;①通过立法和执法活动,建立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②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加速经济的发展,举办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使社会日趋繁荣;⑸履行职责的途径:① ——至关重要的A、目的:保证人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更好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决策科学民主化;B、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质询制度;②目的:防止政府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3、公民的民主权利⑴内容:①最重要的民主权利——条件② ③ ④⑵行使途径A、B、 C、D、⑶行使要求⑷启示三、法治1、治国方略—— 和 ,两者区别:最根本区别是看在法律与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法 治 人治基础 建立在的基础上,可以使国家的决策更好地体现民意,有效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的基础上,是与落后的农业和的工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治国方式,是专制主义的表现。特点 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随意性、多变性,造成社会不稳定体现原则 体现平等原则,可以克服人治造成的等级与特权 体现等级与特权的原则2、依法治国⑴法治国家的根本特征——即法律是最大的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政府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⑴概念:依法治国就是依照 (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确保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⑵意义: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⑶要求3、公民⑴概念⑵特点① ②③⑶公民与人民的区别:①人民是个政治概念,而公民是个法律概念;②人民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而公民指一国中所有具有该国国籍的人,不以其是否起进步作用为标志。③人民是个集体概念,而公民则可用于单个人。⑷最重要的特征4、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尊严⑴公民 行使权利与自由;⑵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⑶对 特殊保护①原因:弱势群体在一般法律下,由于在生理、经济等方面原因无法保证其合法权益,而法律面前事人人平等,每个人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每个都应得到尊重。所以制定相关法律事为了真正保障他们的权利,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意义第四单元 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一、经济的发展1、“看不见的手”——市场⑴作用:能够自动组织、协调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⑵运作:⑶市场交易原则2、“看得见的手”——政府宏观调控⑴原因① ②③⑵手段① ② ③⑶要求⑷市场经济运行要求3、发展区域经济⑴原则⑵制约因素⑶优势:书本P116最后一段4、角色与选择⑴消费者:①消费者的维权途径:书本第 页;②消费者的权益:书本第 页;⑵劳动者:①最基本的义务 ;②提倡的精神 ;⑶经营者:书本第 页;二、科技的进步1、⑴科学技术的来源⑵科技革命的影响2、知识经济:⑴三个经济时代:人类社会形态 利用资源 使用劳动工具 经济发展关键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⑵知识作为经济资源的优点:⑶知识经济中企业制胜法宝3、学习型社会:⑴原因⑵要求⑶科学技术各教育带来的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教育观念的等方面变化 P129第三、四段及课堂笔记三、市场经济与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1、积极影响:⑴经济的发展①②③⑵科技的进步:世界观、价值取向、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等方面(P134页——136页)2、消极影响:⑴内容:书本第 页第 段 行;⑵克服的方法:①②A、B、PAGE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