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复习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复习资料

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世界史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篇
一、世界格局的演变
1、雅尔塔体系:⑴形成的会议 ,会议参加者 ,
⑵特点 ,
2、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⑴形成原因 ,
⑵开始标志 ,
⑶瓦解标志 ,
⑷没有参加两大阵营的国家 ,
3、美苏争霸:表现美苏两国军备竞赛、对越南的侵略战争、 ,
4、多极化趋势:⑴形成原因 ,
⑵表现一超多强国: ,
⑶影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①和平问题:
A、当今时代的基本态势 ,
B、原因
C、青少年
②发展问题:
A、称呼 ,
B、形成原因

C、解决方法
二、东西方之间的战略——冷战
1、原因:美国在战后推行称霸全球、反苏反共的全球战略,但又不有采取军事行动。
2、标志 ,
3、实质:称霸全球
4、具体表现:⑴军事上 ,
⑵政治上 , ⑶舆论上 ,
⑷柏林墙的修建,
5、结束标志 ,
世界史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篇
黄金时代:1、时间 ,2、原因 ,
世界史 ——亚非拉国家——政治篇
一、殖民体系瓦解
1、亚洲——印度:意义 ,
2、非洲:⑴1960年 ,
⑵纳米比亚 ,
二、亚非会议的召开
1、原因: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的命运,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性质 ,
3、中国的贡献 ,
4、会议召开的目的 ,
世界史 ——亚非拉国家——经济篇
一、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他们是 ,
二、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目的 ,
三、中东国家的觉醒:石油危机,
中国史 ——新中国的成立——政治篇
巩固新生政权
措施:1、抗美援朝⑴原因 ,
⑵军队名称 ,⑶指挥者 ,
⑷实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⑸取胜原因

2、 ,
3、 ——祖国大陆全部解放,
4、 ,
5、 ,
6、完成土地改革——标志着 ,
中国史 ——新中国的成立——经济篇
一、三大改造1、内容 方式
农业 公私合营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2、完成时间 ,
3、意义 ,
二、一五计划1、时间 ,2、重点 ,
3、成就:⑴工业上

⑵交通上

4、胜利原因: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被改造的资本家都踊跃参加祖国建设,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的责任感;
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⑶归国华侨和科学家的贡献;
⑷苏联的帮助;
⑸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史 ——新中国的成立——外交篇
一、建国初期
1、毛泽东:⑴内容: ,
⑵意义 ,
2、周恩来:⑴内容: ,
⑵意义 ,
二、七十年代
1、成就:

2、中美关系:
⑴历程
⑵原因:美国
中国 ,
中国史 ——新中国的成立——失误与挫折篇
失误与挫折 错误原因 错误的表现 后果和影响 评价/教训
大跃进(经济) 1、对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不足,2、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3、又急于求成,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1、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3、浮夸虚报的风气长期流传。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人民公社化(经济) 共产风 农村人民公社化,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政治) 1、毛错误地估计了我国的阶级斗争形势,2、又采取了“大民主”的错误方法3、民主集中制的破坏 破四旧贴大字报开批斗会 1、对传统文化遭到了摧残2、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践踏3、经济濒于崩溃边缘 1、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2、防止个人崇拜,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4、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史 ——新中国的成立——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
精神 人物 成就 意义
尖端科技 “两弹一星” 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4,中近程地对地导弹试飞成功;1966,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核爆炸成功;1970,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石油战线 “铁人” 李四光王进喜 发现大庆油田 1965年,基本实现石油自给,打破了国际反华势力妄图用“洋油”来迫使中国屈从的神话
其他战线 雷 锋焦裕禄黄继光 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党的好干部”
(1、两弹一星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2、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中国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
2、内容
,3、影响 ,
中国史 ——改革开放——经济篇
1、改革:首先从 开始;
⑴农村—— ,
⑵城市 ,
2、开放:首先从 推行;
⑴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 、 、 、 )——
—— ,
⑵对外开放的原因

中国史 ——改革开放——政治篇
实现祖国统一的总方针
1、目的 ,
2、含义 ,3、具体实施——香港、澳门胜利回归
⑴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不同之处 ,
⑵香港回归时间 ,⑶澳门回归时间 ,
⑷港、澳回归意义
⑸台湾问题:①阻力:岛内分裂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
②中学生:A、学习和宣传“一国两制政策和《反分裂国家法》;B、加强与台胞的沟通与交流;C、同实际行动反对台独,
中国史 ——改革开放——外交篇
1、原则 ,
2、成就

当代中国
1、我国的基本国情 ,
2、本世纪头20年要实现目标 含义

3、实现目标方式:
⑴抓住机遇

⑵迎接挑战
⑶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求 ,
4、青少年的责任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一、一道难解的题:PRED问题
1、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
⑴史前时代(采猎文明时代)
⑵农耕文明时代
⑶工业文明时代
2、PRED问题:⑴涉及到的四个方面 、 、 、
⑵实质
⑶原因
⑷中国的PRED问题:①内容
②解决方法
3、可持续发展之路:⑴提出
⑵要求
⑶原则
⑷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提出
实践
二、人口——地位
1、世界人口
⑴发展特点
⑵不同的人口问题:
①发达同家( )
A、问题
B、影响
C、解决措施
②发展中国家( )
A、问题
B、影响
C、解决措施
⑶合理的人口观:合理的人口应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2、中国人口
⑴基本特点
⑵问题 影响



⑶中国的人口政策:
①内容
②目的
③成绩:我国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节约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约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受教育,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⑷怎样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转人口负担为人口优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⑸请你为提出我国的人口素质提出几个好建议:
①要切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③要做好优生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
④要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大力帮助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降低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⑹青少年在人口问题上能做些什么:了解我国的人口形势,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国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二、资源
1、总体情况
⑴重要性
⑵分类 ( ); ( )
⑶现状 原因
2、中国资源
⑴特征
⑵存在问题
⑶影响
⑷解决问题措施:(总)①

(分)①


⑸青少年①

③具体资源日常节约方法:《历史与社会P54页、P73页(水资源)
⑹关于水资源的问题:
为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当地政府应该怎么办?
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禁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合理调整水价,引导公民节约用水;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对污水进行处理;打井抗旱;南水北调;植树造林;改进灌溉方式;循环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率等。
三、环境
1、总体情况
⑴实质
⑵重要性
⑶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问题:
①史前时代
②农耕文明时代
③工业文明时代
⑷特点
⑸世界上重大环境问题:书本P58页。
2、中国的环境问题:
⑴原因
⑵分类
⑶影响
⑷解决措施:


⑸青少年:①

③具体保护环境方法:《历史与社会》P76页。
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
一、人权
1、世界人权
⑴人权的发展历程:
①古代社会——残忍的娱乐(古罗马的角斗士)——王权对人权的残踏
神权的威严——布鲁诺被处于火刑(基督教对人的压抑)——神权对人权的奴役
②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对人权的尊重
启蒙运动——天赋人权
③之后,各国人民不断取得了丰硕的斗争成果,典型事例有:
A、 ——第一个人权宣言;
B、 ——天赋人权第一次写进国家根本大法;
C、 ——对劳动权的追求;
D、妇女选举权——争取男女平等权;
E、“我有一个梦想”(美、马丁.路德.金)—— ;
F、 ——第一次系统地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了人权的具体内容。
⑵人权的内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等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文化教育权等
⑶人权的特点:
⑷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
2、中国的人权
⑴中国人权的历程:
①新中国成立前(如20世纪初克林德碑的故事) ;
② ----人权事业掀开新篇章;
③20世纪下半叶,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
原因: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
⑵中国的人权观
二、民主
1、我国民主制度
⑴参与民主政治形式——
⑵ ——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⑶国家各级机关——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其监督,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力)。
⑷人民代表大会:由 组成,是我国的 ,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使 权;
⑸人民代表:①由来
②特点
③职责:书本第91页;
2、政府
⑴含义
⑵宗旨:①为人民服务;②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③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⑶相关部门:户口登记 ;结婚登记
⑷职能:为人民服务;
①通过立法和执法活动,建立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②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加速经济的发展,举办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使社会日趋繁荣;
⑸履行职责的途径:
① ——至关重要的
A、目的:保证人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更好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决策科学民主化;
B、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质询制度;

目的:防止政府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3、公民的民主权利
⑴内容:①最重要的民主权利——
条件
② ③ ④
⑵行使途径A、
B、 C、
D、
⑶行使要求
⑷启示
三、法治
1、治国方略—— 和 ,
两者区别:最根本区别是看在法律与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 治 人治
基础 建立在的基础上,可以使国家的决策更好地体现民意,有效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的基础上,是与落后的农业和的工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治国方式,是专制主义的表现。
特点 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随意性、多变性,造成社会不稳定
体现原则 体现平等原则,可以克服人治造成的等级与特权 体现等级与特权的原则
2、依法治国
⑴法治国家的根本特征——即法律是最大的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政府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⑴概念:依法治国就是依照 (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确保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⑵意义: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⑶要求
3、公民
⑴概念
⑵特点① ②

⑶公民与人民的区别:①人民是个政治概念,而公民是个法律概念;②人民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而公民指一国中所有具有该国国籍的人,不以其是否起进步作用为标志。③人民是个集体概念,而公民则可用于单个人。
⑷最重要的特征
4、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尊严
⑴公民 行使权利与自由;
⑵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
⑶对 特殊保护
①原因:弱势群体在一般法律下,由于在生理、经济等方面原因无法保证其合法权益,而法律面前事人人平等,每个人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每个都应得到尊重。所以制定相关法律事为了真正保障他们的权利,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意义
第四单元 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
一、经济的发展
1、“看不见的手”——市场
⑴作用:能够自动组织、协调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⑵运作:
⑶市场交易原则
2、“看得见的手”——政府宏观调控
⑴原因① ②

⑵手段① ② ③
⑶要求
⑷市场经济运行要求
3、发展区域经济
⑴原则
⑵制约因素
⑶优势:书本P116最后一段
4、角色与选择
⑴消费者:①消费者的维权途径:书本第 页;②消费者的权益:书本第 页;
⑵劳动者:①最基本的义务 ;②提倡的精神 ;
⑶经营者:书本第 页;
二、科技的进步
1、⑴科学技术的来源
⑵科技革命的影响
2、知识经济:⑴三个经济时代:
人类社会形态 利用资源 使用劳动工具 经济发展关键
农业经济时代
工业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⑵知识作为经济资源的优点:
⑶知识经济中企业制胜法宝
3、学习型社会:⑴原因
⑵要求
⑶科学技术各教育带来的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教育观念的等方面变化 P129第三、四段及课堂笔记
三、市场经济与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⑴经济的发展①


⑵科技的进步:世界观、价值取向、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等方面(P134页——136页)
2、消极影响:⑴内容:书本第 页第 段 行;
⑵克服的方法:①

A、
B、
PAGE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