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乐川专集】201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真题分点汇编分析题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师工作室@乐川专集】201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真题分点汇编分析题部分

资源简介

魏庆川整理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真题分点汇编分析部分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考点33 理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b)(课本P11—19)
(2010台州卷)26.(3分)读图,回答问题
(1)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雨历程,1952年—1978年新疆、浙江经济发展缓慢,请你谈谈主要原因。(3分)
(2010湖州卷)23.(9分)我国农村60年发展见证了共和国风雨历程。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一五”时期,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
长率达10%左右。1978年后,农民均收入更是大幅提高,年均增长率达到12.7%。
材料二:下面两幅图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失误与挫折。
⑴材料一中的我国农民收入在两个时期快速增长分别得益于哪些农业政策?(3分)
⑵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2分)
⑶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60年的发展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
设有哪些启示?(4分)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考点34 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b)(社九P23)
(2010金华卷)24.(4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在寻梦、追梦。
(1)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什么措施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20世纪70年代末,为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进行了什么改革?(4分)
考点35 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及其实践。(a)(社九P26)
三、和平与发展
考点36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b)(社九 P32、36)
考点37 分析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b)(社九 P32)
考点38 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分析造成南北问题的原因(c)
四、人口、资源与环境
考点39 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b)
考点40 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c)
考点41 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c)
(2010温州卷)24.(4分)
材料三:A市某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设备变废为宝,从“地沟油”中提炼出用途广泛,几乎没有污染的生物柴油。
(3)让“地沟油”变废为宝的做法对解决资源问题有何启示?(4分)
(2010温州卷)26.(13分)
世博会的主题既体现了全球的共同兴趣,也涉及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最关注的领域。
材料一: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第一次提出世博会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科学的巨大力量贯穿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这个世纪的进步就是科学技术应用的结果。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世界。
(1)请我列举一项工业革命期间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变的科技成就。(2分)
材料二:下表是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时间 主题
1998年 海洋——留给未来的遗产
2000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05年 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
(2)以上各届世博会的主题共同体现了人类在寻求怎样的发展道路?(3分)
材料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结合这一主题,上海某调查组进行了一次调查,图6是其中一组数据。
(3)从图6可以看出,就业是公众最为关注的因素,请从我国
人口特点的角度来分析就业难的原因。(4分)
(4)从图6中选择一个你关注的因素(除“就业“外),谈谈其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4分)
(2010杭州卷)36.(共12分)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明显减小的特殊天气现象。据中国中央气象台消息,20140年3月19—22日,我国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先后出现沙尘天气。这是近年来影响中国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沙尘天气过程。图八表示了我国自1960年以来,每年平均出现沙尘天气日数的分布情况。图九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累计次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⑵从图九年,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最多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在该
时段多发的自然原因。(8分)
⑶列举两项可以减少沙尘天气危害的
有效措施。(4分)
(2010宁波卷)19.(8分)请结合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呈现了我国的哪些人口问题 (2分)
(2)上述人口问题对我国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右图中两条曲线形成的原因。
(3分)
(2010绍兴卷) 25.(12分)一切始于世博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世博会是文明演进的承载者和推动者。世博会直面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与困境,它不断变化的主题传递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理念:下表中世博会的不同主题共同反映出哪一发展理念 为什么这一理念备受世人关注 (8分)
近30年来部分世博会主题一览表
年份 举办地 主题
1982 美国诺克斯维尔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84 美国新奥尔良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85 日本筑波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90 日本大阪 人类与自然
1999 中国云南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5 日本爱知县 超越自然——大自然的智慧再发现
2010 中国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播种希望,开启未来是上海世博会承担的使命。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链接中的城市生活案例是如何向世人展示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的。(4分)
【相关链接】丹麦欧登塞赛倡导将骑自行车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推行用自行车取代汽车的公共计划;西班牙马德里致力“公共廉租屋的创新试验”,为穷人建造好房子,让每一个人都感到城市的舒适和宜居;日本展馆面对老龄化社会,展示了能承担看护、医疗和家政援助具有高难度控制技术的伙伴机器人;德国展馆展示了只有参观者齐声鼓掌或呼喊才能在空中轻易摆动的重达l.5吨的金属球……
(2010嘉兴卷)23.[绿色创富](10分)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浙江省应立足省情积极行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浙江省能源生产与消费构成表
材料二:
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 1229 2011年,“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全线投产。 2010年,来自新疆的天然气将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浙西、浙中、浙南等地的居民家中和厂矿企业里面。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15117
煤碳 62.0%
石油 21.6%
天然气 1.4%
水电、风电、核电 8.1%
其它 6.9%
材料三:
(1)材料一显示,目前浙江省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上存在什么问题?(4分)
(2)联系材料一、二,分析浙江省在节能减排中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3)对材料三中企业家的做法或农民的想法,请选择一种加以评析。(3分)
(2010台州卷)22.★倡导低碳生活 共建美好家园★(10分)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家庭一幕】有一天,潇潇一家三口边散步边聊天……
子:爸,你经常忘记切断计算机的电源,水龙头的水流又开得很大,真浪费。
父:地大物博的大中国,一点点水电,何足挂齿!
母子:反对!……
(1)请你针对我国资源现状说说母子俩反对的理由。(3分)
【社会一隅】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台州市区已陆续投入上千辆公共自行车,每几百米设一个公共自行车亭,不少拥有轿车的市民也骑着公共自行车上街。
(2)材料反映了市民什么意识在提高?(1分)我们还可选择哪些低碳生活方式?(2分)
【图说举措】
读图回答国家采取哪些措施努力实现减排 (4分)
(2010丽水卷)22.(8分)浙江民生频道《1818黄金眼》“红黑榜”节目,把弘扬社会正气的事件推上“红榜”,反有违社会正气的事件推上“黑榜”,发挥了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某校九(3)班以“节能减排”为主题,模拟“红黑榜”节目,举行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我看我辨】
(1)按节目要求对以下事件进行判断,在( )内填上“红榜”或“黑榜”。(2分)
A.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把废弃饮料盆分离加工成多种产品,获得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 )
B.企业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节约了成本,获得了丰厚经济效益。( ▲ )
【我评我析】
(2)请围绕班会主题,分析A、B企业的做法,从中你能获得什么启示?(4分)
【我思我行】
(3)我们身边还存在一些与本次班会主题相违背的现象,请举一例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2分)
(2010义乌卷)23.(8分)
【材料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专家指出:作为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楼兰城当时充分吸纳了来自东西各方交通和商业资源潜力,加之邻近孔雀河,河道密布而水量充盈,楼兰城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 ——2001年1月17日《南方都市报》
【材料二】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挟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2001年1月18日《华声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途经楼兰王国商路的东方起点是哪一城市?(1分)
往西方贩运的货物主要有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楼兰王国消失的原因。(3分)
(3)要避免楼兰的悲剧重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3分)
五、当代市场经济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考点42 知道现代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a)(九P110、113)
考点43 理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c)(社九P116)
六、经济全球化
考点44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b)(社九P142-151)
七、国际组织
考点45 知道欧盟、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及其作用(a)
2010年中考我们面临机遇和挑战分析题部分试题特点分析:从2010年浙江各地中考出题的特点来看,大多数试题喜欢在分析题部分考查以下3个考点:
考点39 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b)
考点40 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c)
考点41 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c),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分析题落在了这三个考点上,翻阅历年中考试题,这三个考点都是历年的高频考点,因此,PRED问题是我们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学业考试复习永远的重点,考生在复习时务必要
在考点39—41上多花时间。分析题还有另一特点,往往喜欢考查新增考点,对于考点43、44、36、37、38也要稍加留意,在出题上可以看出往往以当年热点问题,问题设置上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逐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答题过程中,考生特别要注意的是认真审题,抓住提干关键词,快速定位考点,查阅课本,材料可能在平常模拟考当中见过,但设问的不同会导致答案截然相反。
201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真题分点汇编分析部分
参 考 答 案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考点33 理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b)(课本P11—19)
(2010台州卷)26(3分)
(1)经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挫折。(3分)(若从政策存在失误等方面回答酌情给分)
(2010湖州卷)23.(9分)
⑴“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⑵图一反映了大跃进运动,图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⑶必须不断坚持改革,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4分)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考点34 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b)(社九P23)
(2010金华卷)24.(1)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
考点35 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及其实践。(a)(社九P26)
三、和平与发展
考点36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b)(社九 P32、36)
考点37 分析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b)(社九 P32)
考点38 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分析造成南北问题的原因(c)
四、人口、资源与环境
考点39 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b)
考点40 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c)
考点41 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c)
2010温州卷)24.(4分)
⑶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运用科学技术,扩大资源二次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这一新兴产业(或答:在“开源”与“节流”过程中,科技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0温州卷)26.(13分)
(1)举出一项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果即可。如:电灯
(2)可持续发展之路
(3)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给社会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
(4)选择一个因素,问题表述清楚,解放对策合理即可。如:我关注的因素是“医疗”:其存在的问题是“就医难,看病贵”;解决对策是: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社区医院建设、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2010杭州卷)36.(共12分)
⑵A(2分)
原因:(要点)北方春季降水少;
地表裸露(植被稀少);春季多大风。(每要点2分,共6分)。
⑶在干旱地区通过植树种草,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在草原地区,禁止毁草开荒和避免过度放牧而导致草场退化和沙漠化。(每例2分,共4分。其它回答若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010宁波卷)19.(共8分)
①我国人口持续增长;②人口总量大。(2分)
(2)①生态失衡(或环境恶化);②就业压力增大,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交通拥挤等);③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或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的发展等。(3分)
原因: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很快(人均寿命延长或自然死亡率降低)。 (1分)
②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下降。(1分)
③人口出生率下降,使人口增长速度趋缓。(1分)
(2010绍兴卷) 25.(12分)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维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8分)
(2)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崇尚公平与正义;发挥科技对生活的作用;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4分)
(2010嘉兴卷)23.(10分)
(1)消费量远远大于生产量,能源短缺严重;消费以煤炭和石油为主,水电、风电、核电和天然气的比重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2)利用科技,提高煤、石油资源的利用率;加大 对本省水电、风电和核电等的开发和利用;依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尽量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
(3)企业家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做到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农民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在使用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的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稻草、秸杆等在田里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
(2010台州卷)22.(10分)
(1)我国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少,当前我国资源短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资源。(3分)
(2)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节约意识);(1分)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尽量不使用电梯,而多走楼梯;多步行、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答对两点给2分)
(3)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制定计划);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扶持新能源产业,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如开发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答对两点给4分)
(2010丽水卷)22.(8分)
(1)红榜 黑榜
(2)A企业加强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改善了环境,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B企业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虽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但破坏了生态环境。从中可以看出,能否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所举事例必须联系实际。
(2010义乌卷)23.(8分)
(1)长安(1分)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写出其中的一点即给1分)
(2)人类活动的加剧,水系的变化,战争的破坏(每点1分,共3分)
(3)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每点1分,共3分)
五、当代市场经济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考点42 知道现代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a)(九P110、113)
考点43 理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c)(社九P116)
六、经济全球化
考点44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b)(社九P142-151)
七、国际组织
考点45 知道欧盟、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及其作用(a)
新疆、浙江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亿元)
我们是造纸公司,在企业发展中投入了大笔资金用于治污和脱硫。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产生的污泥和硫化氢,用于生产纱管纸和提取单质硫。
我是水稻种植户,在生产中只使用了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等,稻草和秸杆也都烧在田里了,减排与我们农业无关。
到2020年,
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
比2005年下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页 (共 1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