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下总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七下总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世界
公元2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首次展示大地不是一个平面,并且使用了经纬线。
15-16世纪,麦哲伦等航海家最终证明了人类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
西晋时期的地图学家裴秀所创制的“制图六体”是关于地图编制原理的精辟论述,代表了中国古代先进的制图理论和技术。
地图是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经济与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与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地球上的陆地占地表总面积的29%,被人们划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地球上的海洋占地表总面积的71%,被人们划分为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7月18日为国际海洋日。
国家的根本特征是拥有主权。有些地域不具有被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被称为地区。最早的国家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是目前拥有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亚洲是目前人口最多的大洲。
国家的分类有多种方法:依据领土面积的大小;依据领土的形状;依据民族宗教信仰;依据海陆位置;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等。
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构成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五要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其中地形又分为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气候由气温和降水两种因素构成。
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世界人口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世界人口稠密区有三大区域:第一稠密区是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第二稠密区是西欧;第三稠密区是北美洲的五大湖区周围和美国大西洋沿岸。
中国的人口分布也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其东南面人口稠密,西北面人口稀疏。
在世界填充图上相应位置标注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用彩笔描画出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之间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并注记相应的地理事物名称。第三单元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历史的因素,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贫富不均现象十分明显。
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及大洋洲。
美国、日本、德国的GNP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建于1776年,首都位于华盛顿。
科学技术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引发历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中,首先出现在美国的有:电的应用技术、核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
德国在近代曾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世界带来极大的灾难,也导致国家分裂。1990年10月重新实现统一,首都位于柏林。
德国工业发达,工业区的分布比较均衡,是西欧实行社会福利最早、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
日本是近代亚洲唯一走上工业化道路的独立国家。首都位于东京。
由于地狭人稠,矿产资源贫乏,日本工业发展依赖于国际市场。工业集中于太平洋沿岸地区。日本有“造船王国”之称。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首都位于堪培拉。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拥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称号。
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由于地区性冲突和战乱,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非洲整体经济落后。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
石油工业和石油输出是海湾国家的经济命脉。印度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肯尼亚是非洲工农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野生动物园闻名于世界。巴西有“人种大熔炉”之称,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实力已跃居南美洲首位。
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进步拉近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距离,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联系与合作更为重要。国际合作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和技术等多领域。
当今世界贸易所依赖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陆运、海运以及管道运输。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海运航程。
在日益紧密的国际合作中,出现了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国际合作组织,成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形式。联合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的代表;欧盟是区域性合作组织的典型。主要的国际合作组织有:UN、WTO、IOC、EN、APEC、OPEC、NATO、ASEAN、Arab League等等。第五单元 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3、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目的: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4、造成全球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发达国家消耗大量资源,发展中国家过度开发资源。环境问题是没有国界的,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5、中国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原因:(1)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2)过多人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源相对短缺、居住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
7、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工作重点:农村
8、中国资源、环境国策:中国政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通过行政和立法手段,要求人们必须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
9、落实资源和环境国策的要求:转变粗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物耗,增进效益,保护环境。第二单元 生产活动与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
农业和工业属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农业分为耕作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部门。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品种、土地、热量、光照、水等。
驯化产生了原始农业。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使人类获得较为充足、稳定的食物来源,为人类步入文明时代提供了物质基础。
最早驯化动植物的基地分别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小麦、猪、牛、羊;中国的长江流域——水稻;中美洲地区——玉米。
世界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地区,特别是中纬度地区,即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南部。中国耕作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地区。
世界上的天然牧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草原区。中国草场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的高原和山地。主要牲畜有羊、牛、马等。
林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具有可更新的特点。
中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中国沿海渔业资源比较丰富,因一度捕捞过度,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中国沿海普遍实行了休渔制度。
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大类。金属矿又分为黑色金属矿和有色金属矿。矿产资源属于不可更新资源,人类应该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中国矿藏资源种类繁多。锡、钨、锑、稀土等有色金属矿的探明储量位居世界首位。
煤和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很不平衡。西亚是目前世界上石油探明储量最多的地区。中国探明的石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煤的产量和储量都占世界首位,山西省是我国煤的主要产地。
电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由煤、石油、水能等常规能源转化而来。中国的水能资源的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西北地区。
欧洲是工业化开始最早的地区。
人类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开始于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第二次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以电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第三次开始于20世纪中期,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在引发历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多与能源的利用有关。
“开源”、“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从“开源”来看,要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使资源的开发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从地球走向太空。从“节流”来看,要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第四单元 发展中的中国
1、造成地区间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海拔高度、海陆分布等自然地理因素。
2、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类型,我国大致可分为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在地图中找出每一个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和主要城市以及主要地形的分布状况。
3、南北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它与一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重合。
4、中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但优质资源比重偏小,人均占有量少,且后备自然资源普遍不足。
5、东南沿海是指广东、福建、海南三省。
6、在地图中找出:中国最早设置的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7、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地区是位于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这里已成为中国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产地。长江流域的经济重心在长江三角洲,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8、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广州。珠海是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1)20世纪90年代前,依靠位置优势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出口加工业。(2)20世纪90年代后,二次创业,与内地联合,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
9、在地图中找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它位于中国南北沿海海运航线和长江航线的交汇处,是一个国际性的港口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重点开发浦东,上海正努力成为“世界城市”。
10、中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五个自治区均位于西部。这里地广人稀,自然环境差异巨大。2000年,国家正式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争取10年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11、在地图中找出相关城市的位置:重庆、成都、西安、兰州等城市是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克拉玛依已发展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石油城市,四川攀枝花是新兴钢铁工业基地;绵阳是新兴电子城。
12、“十五”期间国家启动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
13、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特征:(1)农业科技化程度的提高、(2)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14、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标志:现代化的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
15、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6、中国工业走向现代化的特征:(1)中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2)现代化的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3)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17、中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小城镇。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8、中国城市化的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快速增长。(2)城市数量增加。(3)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结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变化。
19、中国的城市化的两种方式:(1)国家根据需要在某些地方建立城市,如湖北十堰、深圳、大庆、攀枝花。(2)农村社区在自身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形成城市,如浙江温州的龙港镇、广东顺德容桂镇。
20、工业的核心部门是制造业,它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带动性。旅游业也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带动性。城市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