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一、国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地方,人民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国土与人民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二、有关我国的知识如下:
1、我国的疆域——辽阔:(1)我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欧洲面积相当,位于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居世界第三位。(2)我国的四个端点:东西跨经度62度(时差差4小时),南北跨纬度49度。(3)我国的海域: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我国的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5)我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与14个国家为邻,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
2、我国的行政区划——有34个:(1)原因或目的是:中国国土面积大,为便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行政区域分三级(省、县、市)。(2)省的由来:元、明、清。具体见课本44页的阅读卡。(3)记住课本44页的图3-3和45页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4)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区域:课本46页。例如:位于东北的3个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5)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南翼。北邻上海与江苏,西接安徽和江西,南连福建。
3、我国的人口——众多:(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很不均匀。(3)我国人口分布线:黑河——腾冲一线。
4、我国的民族——有56个:(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3)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1)地形多样是中国自然环境的显著特点。(2)地形包括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3)高原有青藏高原(位于第一阶梯)——被称为世界屋脊、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这3大高原位于第二阶梯)。(4)山地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大兴安岭等。(5)平原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6)丘陵有东南丘陵。(7)盆地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8)各种地形的面积相差很大。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
6、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第一阶梯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2)第二阶梯是高原和盆地。(3)第三阶梯是平原和丘陵。(4)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长江和黄河都自西向东流。(5)我国人口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在以平原为主的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在以盆地、高原为主的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7、我国的气候——差异显著,受季风气候影响最大。(1)气候类型两种: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2)非季风气候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3)季风气候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浙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4)季风分2种:夏季风和冬季风。夏季风又叫偏南风,是从海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吹向大陆的风。冬季风又叫偏北风,是从大陆(西伯利亚和蒙古)吹向海洋的风。(5)季风的特点:雨热同期。(6)季风的影响: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每年夏季风带来丰沛雨水的时候,恰好是气温较高的时候,因而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农作物、森林的生长极为有利。虽然季风气候能够带给我们很多好处,但是由于它的不稳定性,有时也会带给我们灾难。例如,有的年份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或来得迟、退得早,雨季的长短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洪涝或旱灾,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
8、我国的河流——母亲河——黄河和长江:(1)黄河、长江作为母亲河的缘由是: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2)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注入渤海。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源头——内蒙古的河口段为黄河的上游,其主要特征是水力资源丰富(因为落差大)。河口——河南的孟津段为黄河的中游,其主要特征是含沙量大(因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孟津——入海口段为黄河的下游,其主要特征是地上河(河南开封附近)。主要水利工程:龙羊峡、小浪底等。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3)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注入东海,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大河。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是因为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目前长江的现状: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防洪工作十分重要(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长江源头——湖北的宜昌段为长江的上游,其主要特征是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宜昌——江西的湖口段为长江的中游,其主要特征是河道弯曲,湖泊众多。湖口——入海口段为长江的下游,其主要特征是江阔水深,航运便利。主要水利工程:都江堰(古代)、三峡、葛洲坝。
9、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0、我国的南方和北方。
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的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我国南北方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气候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11、我国的东部和西部。(1)东部地区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大江大河的长期冲积和人民的辛勤耕作培养了肥田沃土。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发展农业。此外,东部地区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这里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也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区面积广大,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但是这里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