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1张PPT)复习旧知我国宪法构成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第一框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三课公民权利学习目标P32-40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什么?公民享有哪些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小云爸爸妈妈工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散步。这是他们平凡而幸福的一天。思考: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权。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权。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权。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权。受教育被选举劳动物质帮助畅所欲言话权利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P33-36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权P39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依照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2.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主体: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所有人都可以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以下的人群享受我国宪法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并说明理由、、外国人小学生少数民族农民工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政治自由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图片 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权利既是权利又是义务。1、盘古市场早上蔬菜摊乱摆,甚至在马路边上摆放,严重影响了仙葫的交通秩序和安全谁来管这个事情?2、我向工商部门和城管部门反映了问题后,他们对这样的情况置之不理。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3、多次反映之后,工商部门全体出动,对市场的部分商户进行了罚款,有些商户对这样的罚款行为表示愤慨,认为自己并没有乱摆放,为什么还要被罚款!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商户该怎么办?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举报时应该注意:(1)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2)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3)投诉和检举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监督权1、如何正确认识政治权利和自由?要点归纳教学目标展示互动16(1)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P33(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P33(3)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P33(5)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P34(4)公民享有监督权,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P34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什么?人身自由内容: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地位(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内涵: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①非法拘禁②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非法拘禁非法搜身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内容: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原因: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名誉权侮辱、诽谤、诬告他人小立长得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对此,小立心里很不好受。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起外号是件很平常的事,无可指责。荣誉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区别名誉权——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荣誉权——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称或称号(是一种组织行为)。如:“三好学生”、“劳动模范”等。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故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姓名权?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包括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更改自己的姓名?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某艺校打着鹿晗母校的牌子虚假宣传招生,该校侵犯了鹿晗的姓名权张明是八(4)班学生,经常迟到早退,但他填写“八(7)班陆某”。他侵犯了陆某的姓名权。是真的吗?是。盗用他人姓名是。冒用他人姓名住宅不受侵犯意义: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内涵: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打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搜查权;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你认为派出所的行为合法吗?不合法!侵犯了公民的住宅不受侵害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内涵: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察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邮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未经同意老师拆看小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属的信件,是否合法?为什么?不合法。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法律链接】公安机关和检查机关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可以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或者扣压,但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对无民事能力的未成年人(指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信件可以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2、如何正确认识人身自由?要点归纳教学目标展示互动32(1)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的生活;P35(2)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P35(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P36(3)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P36(4)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P36依据我国宪法,公民享受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4.公民享有哪些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意义: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内涵: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财产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公民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1、我买了一台电脑,放在书房里2、我用电脑做课件、上网3、我把电脑租给某电脑打字房4、我把电脑卖给别人(使用权)(占有权)(收益权)(处分权)收益权把钱存到银行获得利息连连看小明在金地世家租房子住,他享有对这个房子的使用权半年后,小明所租房子的业主决定把房子卖出去处分权P37探究与分享P37:警察小郑为追赶街头抢包飞奔的男子,亮出警察证,临时借用过路的摩托车并成功抓获抢包人……思考: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财产权劳动权意义: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内涵: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强调!!!劳动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物质帮助权内涵: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形式: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事业受教育权内涵: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意义(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实现(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强调!!!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家庭经济困难补助九年义务教育“绿色通道”是近年来为切实确保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经审核对经济困难无法缴纳学杂费用的,批准暂缓缴纳学杂费,先进入学校学习,然后学校帮助这部分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来解决经济困难的教育部规定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的一种制度。“绿色通道”是确保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文化权利内容: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化艺术创造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创造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实现(保障措施):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文化、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工作,并以鼓励和帮助。科学研究自由:屠呦呦研制出茼蒿素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要点归纳教学目标展示互动49(1)财产权。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P37(2)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P37(5)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P39(3)物质帮助权。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物质帮助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P37(4)受教育权。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制定资助政策,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P38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课堂小结1.下列行为属于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有()①故意给别人起不雅的绰号 ②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被印在通缉令上 ③商场保安强行翻看顾客的背包 ④医院未经患者同意将其姓名和病情发布在网上A.①② 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解析:本题考查对人格尊严权的认识。①的做法带有侮辱性质,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②执法机关因执行公务、维护社会利益在通缉令上印出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是法律允许的,不侵权。③反映了保安侵害了顾客的隐私权。④反映了医院侵害了病人的隐私权。名誉权、隐私权都属于人格尊严权,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D2.大庆市举办“寒窗学子圆梦行动”助学仪式,资助对象为具有大庆市本级户籍、就读于普通高中、高校的生活困难家庭学生。这一助学行动( )A.说明了受资助是学生成长的前提B.体现了大庆市政府重视义务教育C.表明了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D.保障了受资助学生的受教育权53解析:题干行为有利地保障了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前提,A项说法错误;题干中表述的受资助对象是高中学生,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B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符合题意,故选D。D3.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A、全体人民B、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C、全体公民D、十八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D4.兰州市环保局在12369环保举报热线的基础上,开通运行12369微信举报平台,市民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12369环保举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环保部门举报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市民用这种方式参与公共事务,体现了公民在行使()A、建议权B、选举权C、批评权D、监督权D强化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中“不让座青年”的哪些权利遭到了侵犯?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强化训练(2)拍照者和网友的言行启示我们应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①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②理性利用网络参与公共生活。③尊重事实,诚信做人。④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强化训练三、分析说明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6年11月21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81%的人接到过对方知道自己的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53%的人因搜索、浏览网页后泄露个人信息,被某类广告持续骚扰等。强化训练材料二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1)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了当事人的什么权利?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个人信息泄露会产生哪些危害。(2)当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时,大部分人选择了沉默等消极处理方式。请你谈谈正确的维权途径有哪些。(3)在网络时代,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强化训练(2)①遭遇信息泄露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②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进行投诉举报。③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1)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危害:可能使人遭遇陌生电话、垃圾短信、广告邮件等的骚扰,甚至还有可能引发绑架、诈骗、敲诈等刑事犯罪,既影响了个人生活的安宁,也可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损失和人身、精神损害。强化训练(3)在网络时代,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②向网友敞开心扉时,要谨慎选择倾诉对象。③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不在陌生网站注册个人信息,避免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④一旦发现有人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要依法制止,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公民基本权利.pptx 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mp4 言论自由不可违法.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