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郑和的远洋船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一说寻找建文帝,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4.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独立自学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2.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次数?3.倭寇是指哪些人?4.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体现了什么精神?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1405~1433年先后7次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2、概况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一、郑和下西洋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明成祖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一、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提高我朝威望,也别忘了找惠帝!遵命!材料阅读: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反映出当时统治者目的是什么?答:目的:找惠帝,更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声望,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惠帝朱元璋之孙规模大,货物多装载物品: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物品用途: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3.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时间:1405-1433年。次数:7次3.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猜猜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郑和到达占城(越南)郑和到达阿拉伯郑和到达非洲双方互动郑和的船队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明梁庄王墓出土外国宝石所做饰品通过对比发现了什么?航海家郑和哥伦布达·加马到达地点下“西洋”,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到达美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船数共百余艘17艘4艘船只大小大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120吨、100吨、50吨规模大 时间长 次数多 时间早 航程远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1)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3、历史意义(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4)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积极影响:(1)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并做出了伟大贡献。消极影响:七次大规模远航和馈赠性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想一想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雄无畏的气概。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说明理由。合作探究你认为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明政府的支持造船技术的发达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平外交政策……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客观主观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原因1.背景(什么是倭寇?)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二、戚继光抗倭2.抗倭经过(戚家军)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二、戚继光抗倭戚家军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结果: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这句话体现了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3.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过程: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抗倭形势图台州大捷4.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戚继光(1)倭寇的含义: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集团(2)戚继光抗倭背景:倭寇走私、抢劫,损害百姓生命财产 概况:戚家军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过程:台州九战九捷,消灭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倭寇结果:平息了倭患,抗倭斗争取得胜利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连环画《抗倭英雄戚继光》5.分组合作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4.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5.得到沿海一带广大爱国军民的支持。总结提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的对外关系交往冲突国力强盛国力日渐衰落封建制度走向衰败达标检测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A.蔡伦B.毕升C.郑和D.郑成功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郑和B.戚继光C.李时珍D.宋应星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镇南关大捷D.戚继光抗击倭寇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邓世昌CBAC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6.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A.山东B.浙江C.福建D.广东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的联系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业绩8.“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BACA达标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