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每日一练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每日一练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每日一练2.25
1.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读书笔记,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西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1)错误: 订正:
(2)错误: 订正:
(3)错误: 订正:
(4)错误: 订正:
2.根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麦哲伦环球航行是哪条路线? (写出字母)环球航行横渡 洋 洋和印度洋。
(2)观察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②发现了新大陆“美洲”③证明了地球是圆的④新航路开辟后,太平洋沿岸的工商业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西方航海家在航海中使用了古代中国人发明的什么科学技术?
(4)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有何不同?
⑸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传到了世界各地,试举两例。
每日一练2.28
( )1.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是“瓦特”,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
A.发明“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发明火车机车  D.设计内燃机
(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相对清洁的能源是
A.煤炭 B.石油 C.电力 D.原子能
( )3. 下列带动机器运转的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电力-水力-蒸汽动力 B.蒸汽动力-水力-电力
C.水力-电力-蒸汽动力 D.水力-蒸汽动力-电力
4. 请看下图,回答与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的问题。
(1)图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一种动力机械,它的名称是什么?它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把人类到什么时代?
(3)如今,我们仍在享受着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技神奇而巨大的力量,请举出一个实例说明科技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材料一: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厂生产的飞跃,19世纪40年代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以上材料均出自2007年第二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岳麓书社出版)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指的工业革命开始于何时?在动力革命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变成了现实的两项主要发明是什么?想起交通运输领域革命性变革的发明又是什么?
(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呈现哪些突出的特点?
每日一练3.1
( )1. 我国古代有这么一位帝王,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革新经济;北击匈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这位颇具雄才大略的帝王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康熙帝
( )2. 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孔子名言,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这则名言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3. 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 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某班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大多数同学认为应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文化形象。
(1)填写下列儒家思想发展简表的相关内容:(5分)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春秋 ① 仁、礼
战国 孟子 ②
③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汉代 董仲舒 ④
⑤ 朱熹 理的学说
(2)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请举一例说明。
右图上的历史人物曾先后吞并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请你说说与其相关的史实:
①你知道他是谁吗?
②请你说出他统一全国的时间。
③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下,他下令修筑了一个防御工程。这一工程是什么?
每日一练3.2
( )1. 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再次遭受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之苦——经济低迷、公司倒闭、失业增加……这与1929—1933年的情况极为相似,当时的美国靠罗斯福新政逐渐走出困境。以史为鉴,罗斯福新政可供奥巴马政府战胜当前危机借鉴的内容有
①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②由国家承建公共工程
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④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 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参战国 (个) 卷入人口 (亿) 参战人员 (亿) 伤亡人员 (亿) 直接经济损失 (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①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 ②两次战争都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最终赢得了独立。”——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这段话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国北伐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4.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世界各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占用邪恶的战争。材料:法西斯的暴行(图十,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被关押者;图十一,毫无人性的日本法西斯分子)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法西
斯的“邪恶”表现。
⑵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举出这一年影响战争走向的两件大事。
每日一练3.3
( )1.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主要朝代兴替呈现正确的是
①夏→商 ②秦→汉 ③元→宋 ④隋→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下面能水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3.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叛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 下列属于清政府采取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是
A.在西南率先改土归派 B.在北方修筑长城
C.设筑藏大臣 D.派郑和下西洋
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请写出下列相关内容。
(1)最早出使西域、加强西域与内地联系的历史人物
(2)迁都洛阳,促进民族融合的著名改革是
(3)“唐蕃和同为一家”中的吐蕃族是今天的
(4)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6. 近些年来,于丹解《论语》,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说“红楼”,举国兴起国学热。回顾历史,探究问题。
(1)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产生于春秋。它的创始人是谁?战国时期,思想空前活跃,出现“百家争鸣”。除了儒家、道家外,战国还有哪些重要学派?
(2)秦朝时期,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对统治思想进行了第一次选择。秦朝尊奉法家思想,压制儒家及其它学说,制造了什么事件?
(3)西汉时期,对统治思想再一次进行选择。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采取什么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4)明清时期,君主为加强专制权力,进一步强化儒学的统治地位,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传统文化日益僵化。请列举明清两朝实行文化专制统治的措施。
每日一练3.8
( )1.右边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 B.对内集权专制
C.对外闭关锁国 D.频遭列强入侵
( )2. 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而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小明同学在整理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线索时,画了一个年代尺。
(1)该年代尺罗列了中外政治经济方面的大事,请你找出其中经济方面的事件。)
(2)该年代尺中,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之间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还不够完善,请你帮助小明列举至少两项可以补充的内容。
(3)根据该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方工业革命开始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概况,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每日一练3.9
1.17世纪至19世纪初,殴美各国发生了重大的文明演进,突出表现在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创立了新的政治体制,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这方面,英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⑴期间,英国的政治体制与生产方式分别发生了在怎样的变化?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仍然在原轨迹下运行,随着列强的入侵,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受到严重践踏。
⑵将下表中标明数字的内容补充完成。
条约 其中相关内容 该内容带来的直接影响
《南京条约》 ① 破坏国家领土完整
《马关条约》 ②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 ④
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国侵略的同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逐渐汇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之中。
⑶请举出我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对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两次运动。
2. 材料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在这个时期,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后来,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温家宝总理
⑴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任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 (填图片编号)——《 条约》
⑵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连接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每日一练3.10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依次写出这两幅图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图A_________ 图B_________
(2)读图A,京师同文馆成立于何时?概要叙述这场运动的主要活动。
(3)读图B,这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意义?
2. 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四 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四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每日一练3.11
1.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一康有为
(1)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材料二:… … 追本溯源,… … 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斯(sC ienCe )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一一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2)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每日一练3.15
1.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
(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谁?出现“无力回天”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纲领,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孙中山在该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创立民国”的革命目标最终是通过 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实现的。
(4)根据材料四,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该运动中另外两位代表性人物的名字。
2.根据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写出B国到A国最近路线依次经过的大洋和重要海峡。
(2)近代C国为反抗B国殖民侵略而进行的战争是 ;C国现任总统是 。
(3)战争结束后,B国与A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A国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每日一练3.16
1.浮雕是历史的丽卷,碑文是历史的陈诉。下列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部分浮雕图
材料二: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浮雕1反映了材料二中所说的“三年以来”的哪一历史场景?
(2)写出浮雕2反映的“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事件名称,这一事件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
(3)浮雕3反映了“南昌起义”这一历史场景,请你说说它的历史意义。
(4)浮雕4反映的是自l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是什么历史事件?它胜利的伟大意义还有哪些?
2.仔细观察右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A、B两地是我国的两个省级行政区,请写出这两个行政区的简称。A地和祖国大陆之间“一衣带水”的“水”是指图中C所代表的哪一地理事物?
(2)A、B两地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政府统一中国后对两个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请选择其中一处,举一例简要说明当时政府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在B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目前,我国的哪一基本国策与A地区有关?在这两个问题上,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什么?(3分)
每日一练3.17
1.【兄弟阋墙】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一再强调,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同仇敌忾】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 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闪战役。(2分)
【败走麦城】1950年,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2.【走进历史,整理史实】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请列举近代史上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举二例)(2分)
(2)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辨认下图中的人物,将图片下放的序号填入表格中。(3分)
历史事件 人物序号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台儿庄大战
【回顾历史,昭示未来】
材料一: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直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材料二: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3)材料一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指的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每日一练3.18
1.从源头走向大海,纵观历史长河,长江流域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长江源头所在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并用“★”在图中标出该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
⑵图中的字母A、B、C、D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影响)的事件发生地。请将这些字母真入下表右栏,使之与左栏内容相对应。
重大事件的意义(影响) 事件发生地
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前进!进!”这首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被广泛传唱。
(1)假如你是当时的某报记者,你将会选择30年代哪些事实来向国人报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长城”在当时最终建立起来了。请问这“新的长城”指的是什么?它对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3)上述事件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是什么?这一精神财富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作用?
图十
图十一
皇上,我朝物产丰盈,无须与他国交流。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开始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开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法国大革命开始
工业革命开始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600年 1700年 1800年 1900年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B
C
PAGE
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