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考前冲刺历史与社会试卷(5)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201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考前冲刺历史与社会试卷(5)

资源简介

2009-2010年历史与社会中考冲刺五
第一卷 (选择题,共5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1、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会议是 ( )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德黑兰会议
2、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事件是 ( )
A、“北约”的建立 B、“华约”的建立
C、“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D、“冷战”政策的出台
3、下列科学家中与发明“原子弹”无关的是 (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李四光 D、钱三强
4、下列历史现象与文化大革命有关的有 ( )
①土办法炼钢 ②破“四旧” ③批斗资产阶级当权派④写大字报对别人进行任意攻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然宣称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使命的总统是( )
A、尼克松 B、罗斯福 C、邱吉尔 D、杜鲁门
6、下列哪一事件的历史作用与其他选项不同(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7、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镇压了反革命 B、实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 ( )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B、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C、欧洲加快一体化进程 D、各国都致力于发展经济
9、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是 ( )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D、1949年新中国成
10、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 ( )
A、艰苦奋斗 B、爱国主义 C、独立自主 D、改革开放
11、“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副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1949年——1952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取得了以下哪些成就:①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②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③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上坚持“一边倒”的原则。“一边倒”是指( )
A、坚定地站在亚洲国家的一边 B、坚定地站在亚非国家一边
C、坚定地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时 间 2008年9月25日—27日
事 件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7日,航天员翟志刚首次成功进行出舱活动, 27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与三位航天员安全着陆返回。
回答问题 第15、16题 分 值 4分
14、神舟七号飞天成功,是在我国哪项技术基础上的进步( )
A.原子弹 B.氢弹 C.人造卫星 D.航天飞机
15、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邀请,神舟七号三名航天员瞿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于2008年12月5--10日先后访问了香港和澳门,受到了港澳同胞热烈欢迎。香港、澳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分别开始于( )
A.1997年、1997年 B.1997年、1998年
C.1997年、1999年 D.1997年、2000年
16、“两弹元勋”是( )
A、杨振宁    B、华罗庚  
C、钱学森   D、邓稼先
17、中国在2008年8月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但美国和其他59个国家曾于1980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5月8日 苏联宣布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美、苏互不参加对方举办的奥运会,其历史背景是:( )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处于紧张阶段 B.金融危机,影响体育活动
C.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 D.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大爆发
18、阅读打油诗,思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首诗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②当时开展的这项运动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
③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④当时开展的这项运动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19、新中国建设过程中出现失误和挫折的原因有( )
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缺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银色”浪潮是指( )
A、老年人口数量增多 B、人口总数增多
C、男女比例失调 D、女性人口数量增多
21、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提高人口素质 D、实行计划生育
22、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简称 ( )
A.PRED问题 B.PDER问题
C.RPED问题 D.DPRE问题
23、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关键因素是 ( )
A.人口 B.资源 C.环境 D.发展
24、中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有 ( )
①人口数量大 ②人口素质低 ③老年人口数量少 ④人口增长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不堪重负》这幅漫画的寓意是 ( )
A、人口众多会带来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了沉重压力
C、人口数量越少越好,增长越慢越好
D、人口众多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试卷Ⅱ 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
材料一: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材料二:30年前,一声惊雷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从此以后有了全世界羡慕的中国速度。
材料一诗句中的划线部分反映的是我国在哪一计划中的哪一项工程建设?你认为这一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的“一声惊雷”指的是什么事件?尘封已久的大门最早在哪里打开?(3分)
(3) 材料一、二的事件分别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5分)
2008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讲话中说:“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请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讲话中说“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那么,依据课本知识,你知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1分)
问题二:讲话中说。“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 那么第三次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这场革命又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1分)
问题三:讲话中说: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把改革开放称为第三次“新的伟大革命”,它与前两次革命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那么你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什么吗?( )
(单项选择 2分)
A.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B.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历史证明,过去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各国,结果无一不是高投入低效益,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所导致的是短缺经济……苏联和东欧各国领导人也曾经试图进行改革,但是,都失败了。……(中国)不断调整自己的经济策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问题二:材料二显示,东欧、苏联及中国都实行了改革,结果却明显不同。请问,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哪项政策?这项政策是哪一年、哪次会议制定的?这次会议的意义如何?(8分)
29.阅读图表,回答相关问题:共(9分)
请回答:
(1)在 1949—1957年;1958—1960年; 1978年以后三个时间段里,我国粮食产量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分别指出上述三段时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变化的原因。(6分)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个政策被民间称为“新土改”。
问题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于1952年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这次土改有多少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1分)?请简要评价这次土改的历史意义。(2分)
问题二:从1958年---1976年间,我国经历了那些失误与挫折(回答其中两项)(2分)?请说出这些失误与挫折的后果(对应回答其中两项)(4分)。
问题三:中国农村全面推行土地承包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哪次重要会议之后实现的(1分)?土地承包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标志着什么(1分)?
问题四:请你就“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中考冲刺五
一、选择题: BCCBD DBBBD AADCC DCCDA CAACB
二、非选择题:
26、(1)一五计划中武汉长江大桥 新中国的成立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创造热情
(2)改革开放、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中国开始改变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2分)
27、问题一: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
问题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农村开始;
问题三;D
28、(12分)
问题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分) 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2分)
问题二:改革开放政策(2分) 1978年(1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意义: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标志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按人教版回答也给分)(3分)
29.(9分)
(1)1949—1957年变化:粮食产量上升。(1分) 1958—1960年变化:粮食产量下降。(1分) 1978年以后变化:粮食产量大幅上升。(1分)
(2)原因:土地改革和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答改革开放也给分)(2分)
30、(1)近三亿(1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2)、失误与挫折:大跃进运动(如答“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大炼钢铁”酌情给分)、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回答其中两项即可,每项1分、共2分)
危害性:大跃进: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2分)
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和肆意践踏;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2分)
(对应回答其中两项,并且意思相近即可,每项2分,共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分)。
(4)从社会稳定的角度回答:农业是立国之本,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才会逐步富裕,社会才能稳定快速发展。
或者从社会发展角度回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通过普及义务教育、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或者从提高农村生产力的角度回答:加强农村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深加工能力。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或者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回答: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选取一个角度阐述,根据言之有理程度酌情给分,最高2分)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的欧洲
1
爱沙尼亚
拉托维亚
立陶宛
白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5
6
2
乌克兰
1 波兰 2 德国 3 捷克 4 斯洛伐克
5 匈牙利 6 罗马尼亚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的欧洲
俄 罗 斯
4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