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前热身历史与社会试卷(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201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前热身历史与社会试卷(1)

资源简介

2009-2010年历史与社会考前热身一
第一卷 (选择题,共5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哪些远古人类过着定居生活(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3、西藏自治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19日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决定从2009年起把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请问:西藏在什么时候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3月14日,中国渔政311船昨日抵达西沙群岛。这艘渔政船将主要担负在中国南海中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护渔护航的任务。这一行动说明 ( )
A.我国捍卫对南海诸岛拥有的主权
B.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
C.我国领土的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D.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在南海海域
2008年入冬以来,干旱席卷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西中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都出现了重度气象干旱情况。
(图一中阴影处为不同程度遭遇干旱的部分地区。)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7——8题(图 一)
5、材料中提到的省级行政区,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单元中的( )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6、在抗旱过程中,黄河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省份黄河干流没有流经的是( )
A. 河南 B. 河北 C. 山东 D .山西
7、从右图(图二)可知,广州位于深圳
的什么方向?(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8、下图(图三)中A、B、C、D四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为赣的是( )
9、下图是“中国历史部分纪年表”(a、b、c、d代指4个朝代),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a和b之间的这段时期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 ②c和d这两个朝代,封建皇权高度强化
③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④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是按历史事件发生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其反映的内容分别跟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
①同文馆旧址 ②京师大学堂校牌 ③《新青年》
A.①戊戌变法②洋务运动③新文化运动 B.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新文化运动
C.①戊戌变法②洋务运动③五四运动 D.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五四运动
11、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 )
A. 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B. 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 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
1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准备,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正值2009年新年刚过,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1月10日抵达澳门,为同胞们齐心协力、艰苦奋斗迎战国际金融危机鼓劲加油。请问:今年澳门即将迎来回归祖国多少周年( )
A.15周年 B.12周年 C.10周年 D.5周年
15、下列与“大跃进”运动无关的是( )
A.大炼钢铁运动 B.建立“一大二公”的农村人民公社
C.浮夸风 D.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6、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实践,所依据的理论源自下列哪一部历史文件( )
A.《共产党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17、右图最能反映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局面? (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明清时期
18、在四川抗震救灾的现场上,到处活跃着带有“红十字”标记的医护人员。“红十字”成为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此,你认为“红十字”标记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9、下列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B、都属于大河流域的文明
C、都建立了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D、都设立了维护公民权利的保民官
20、《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这里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是指(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新航路的开辟
21、据悉,目前深圳市各街道居委正在进行换届选举,这体现了社区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22、奥运火炬在深圳传递时,很多市民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了现场景况。这体现了大众传媒的( )
A.获取和传递信息功能 B.文化传承功能
C.监督功能 D.娱乐功能
23、据报道,深圳市从今年开始免去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和课本费,这维护了未成年人的( )
A.生命健康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4、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行政法》
25、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 )
A.生存权 B.监督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发展权
试卷Ⅱ 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会议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二: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荒山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人民生活也达到了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很小,综合国力不强,解决人民生活温饱问题的压力很大,技术水平又较低,在那样的具体条件下,比较偏重于发展的速度。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深圳速度”。
材料四: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1982年1月26日
问题一:材料一提到的中国的农村改革主要从哪个省开始?(1分)加强农村改革发展有什么意义?(2分)中国的开放从哪里开始?(1分)
问题二:除深圳经济特区外,你知道广东省还有哪些经济特区?(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深圳的发展有哪些优势?(3分)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概括追求“深圳速度”的原因。(2分)
问题四:邓小平说:“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结合材料说说国家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2分)
27、读《中国地图》,完成相关题目。(每空1分,共10分)
(1)邻 国:B_________,C__________。
(2)省区简称:E_________;F________,L________。
(3)海 域:G_______,H__________。
(4)地 形 区:M___________; O___________。
(5)我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陆地面积约为_______平方千米。
28、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3分)
材料一
图5 二战中的三巨头(左起: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材料二
图6 北约与华约对峙
材料三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既有利于实现和平统一,又有利于共同发展。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结合学过的知识指出,由丘吉尔领导的国家在历史上通过哪一法律文献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面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什么办法使美国得以从危机中走出来?由斯大林领导的国家在历史上通过哪一次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3分)
问题二:读图6。图中的和分别代表哪一个国家?A代表哪一个海洋?图中的东欧国家属于二战后建立的哪一个军事政治集团?该组织在什么事件后解散?(5分)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运用“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两个成功事例。你从这两个事例得到什么启示?(3分)
问题四:图5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什么能够团结起来?(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后面问题(9分)
材料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大浩劫:中国有3000多万人死于战乱,前苏联有2600多万人丧生硝烟,有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杀。这场战争留给后人恒久的思索。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1950年,欧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及美国的50%,工业和农业生产不能自给。1979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浩劫”指的是什么 这场“浩劫”是哪一年结束的 (2分)
问题二:这场战争在中国战场又称什么战争 请举出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一件。(2分)
问题三:这场战争结束后,成立了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叫什么 (1分)
问题四:材料二中的欧共体发展到现在的名称叫什么 它的发展使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问题五: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分)
考前热身一
一、选择题: CDBAB BBCDB BACCB ACCAD AACAC
二、非选择题:
26、(共13分)
问题一:安徽(1分);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分);沿海(1分)
问题二:珠海、汕头(2分);优势是:水路交通发达;临近港澳和东南亚;对外贸易历史悠久。(3分)
问题三:经济总量规模很小,综合国力不强,解决人民生活温饱问题的压力很大,技术水平又较低(2分)
问题四:以多种形式吸引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2分)
27、(1)印度、朝鲜(2分)。 (2)黑、桂、鄂 (3分)。 (3)黄海、南海(2分)。
(4)青藏高原、华北平原(2分)。
(5)960万(1分)。
28、(共13分)
(1)《权利法案》; 实行“新政”; 十月革命 (3分)
(2)③苏联(1分); 英国(1分); A是 大西洋(1分)
华约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分)
(3)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2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1分)
(4)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分)
29、(共9分)
问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或二战)(1分);1945年(1分)
问题二:抗日战争(1分):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或731细菌部队、“三光”政策等(只要答出其中l点即给分)(1分)
问题三:联合国(1分)
问题四:欧洲联盟(或欧盟)(1分);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1分)
问题五:战争带来灾难(或大量人员伤亡)(1分)、合作促进发展(1分)
(必须从战争与发展两方面来回答,才能得满分)
((图二)




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