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政治 教材名言试题 集萃本资料来源:05.3..15 ( http: / / education. / edu2004 / editor_2004 / zhongkao / 050315 / 050315_183766.html" \l "#" \t "_blank )四川新闻网 ( http: / / www.newssc.org ) 谢纯万在初三《思想政治》教材中,由编者以“名言”为栏目形式出现在教材文图旁的有28处(其中入中考题的有14处,达50%)之多,它们是中外伟人名人高屋见瓴的精辟见解(论断),对教材内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失为学子们领悟教材知识的良师益友。那么,在复习时又复不复习一下“名言”呢?答案是肯定的! 由是,笔者按“名言”在教材中出现的先后为序,采撷与之“配套”的中考题排列于后,供正在学习或复习之中的初三朋友参考,希藉此举能为你尽绵薄之力。 一、(教材第13页)董仲舒的话有两处在考: 1、(内蒙古)单项选择题“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句话反映了( ) A、封建剥削的方式B、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 C、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社会生产力 2、(青海)填空题·封建社会“富者……之地”这一社会现象告诉我们___________。 二、(教材第15页)(北京)单项选择题·毛泽东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虽然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最终却都没有能够推翻封建统治。这是因为( ) A、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镇压 B、农民起义缺乏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 C、农民起义没有立场坚定、才干出众的领导者 D、农民小生产者的历史局限性,不可能建立一种比封建制度更进步的社会制度 三、(教材第22页)(黄冈)简答题·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上,就曾先后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请你分别概述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材第23页)小平同志的名言,陕西省考了两次,各有侧重: 1、(01年)多项选择题·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使生产工具不断更新 B、极大地扩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 C、使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小 D、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 2、(02年)简答题·一百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也包括科学。”一百年后,邓小平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请你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例,简要回答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 五、(教材第24页)(陕西)单项选择题·马克思说:“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马克思在这里说的“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指( ) A、雇佣工人B、农民 C、小资产阶级D、中产阶级 六、(教材第24页)马克思的此处名言(“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有两个地区考。 1、(广州)单项选择题·马克思所说的“看不见的线”指的是( ) A、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B、资产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 C、雇佣工人和资本家订立的契约(合同) 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陕西)多项选择题·这段话表明( ) A、工人和奴隶相比,都没有人身自由 B、工人和奴隶相比,已经有人身自由 C、是否受资产阶级雇佣和剥削,工人是不能决定的 D、是否受某个资本家雇佣和剥削,工人可以决定 七、(教材第26页)(厦门)单项选择题·列宁说:“技术愈向前发展,劳动力就愈供过于求,资本家就愈能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这一论断说明( ) A、先进技术可以创造更高的剩余价值 B、先进技术的发展阻碍社会文明的发展 C、工人受剥削的程度是由技术发展的程度决定的 D、资本家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八、(教材第26页)恩格斯的此处名言(“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有南昌与厦门两地考,题型不同,但考知识点是相似的。例如厦门,运用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回答下面问题·这句话集中体现了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是:__________________。 九、(教材第29页)马克思在此处的名言(“吃穿好一些……容许把它略徽放松一点。”)有两地(吉林、厦门)考,二地也是题型不同,但所考知识点相似。例如吉林,简答题(用最简炼的语言概括出下列材料所提示的道理)马克思的这段话提示的是:______________。 十、(教材第41页)毛泽东的这段名言,2004年厦门市考了其中的大半内容:“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面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这说明( ) A、落后就要挨打 B、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C、中国不能向西方学习 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面貌 十一、(教材第107页)毛泽东的这段名言,2003年益阳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考了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这段话启示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要( ) A、批判地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 B、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科学文化 C、创造性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 D、对历史上的一切文化都要继承 十二、(教材第117页)马克思的名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有遵义、呼和浩特、厦门三地均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例如: 1、(遵义)“手推磨……的社会”。它说明了( ) A、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 B、手推磨和蒸汽磨产生的作用 C、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厦门)“手推磨……的社会。”所提示的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道理 B、生产力决定于生产关系的道理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道理 十三、(教材第118页)邓小平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段名言陕西、黄冈二地考过,题型不同,但考点相似。例如黄冈市:“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之一。请回答这一规律及其基本内容。 十四、(教材第134页)江泽民的名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较多地区考,如: 1、(广东)多项选择题·“创新……动力。”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会永远受制于人 B、在国际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 C、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 D、提高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2、以下两地用的题型是:单项选择题: (1)(黑龙江)“创新……动力。”新一代青年人要( ) ①敢于创新②善于创新③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④等长大以后再去创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兰州)“创新……动力。”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 ①不切实际,盲目蛮干②敢想敢干,敢为人先③怀疑一切,否定一切④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读了以上十四处“名言”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此类试题的“决窍”:它们均和“课标”要求、教材知识点相吻合。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在复习教材内容时勿忘文旁的“名言”栏目;复习名言时切记与教材知识点相扣。这样,我们便会胸有成竹地直面中考,心想事成。读者朋友,你说是吗?参考答案一、1、C2、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二、D三、①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飞跃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蓬勃发展和社会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四、1、ABD2、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工具从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极大地扩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为经济发展提高了广阔的天地。促使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形式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及影响表明,科学技术培训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五、A六、1、A2、BCD七、D八、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九、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十、B十一、AC十二、1、C2、A十三、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十四1、ABCD2、(1)C(2)D(共12张PPT)——材料题的解题思路材料: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破解“四难一差”,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协调发展。民生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好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办事难和环境差等“四难一差”问题,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材料题立意情景设问试题所确立的主题根据立意要求选择的背景材料试题要求回答什么,回答到什么程度材料一: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破解“四难一差”,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协调发展。民生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好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办事难和环境差等“四难一差”问题,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读设问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内容、深度和特殊限定1、读材料,获取信息(分层)、概括材料的主题是什么?哪部分材料知识点知识块材料的具体内容怎样构建和谐社会临安市政府破解“四难一差”是怎样体现“以人为本”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启示、分析、建议3、结合关键词(主、谓、宾)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怎样构建和谐社会4、组织答案:准确运用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材料一: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破解“四难一差”,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协调发展。民生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好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办事难和环境差等“四难一差”问题,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临安市政府破解“四难一差”是怎样体现“以人为本”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怎样构建和谐社会材料: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必须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要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分析当前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有哪些?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分析当前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有哪些?1、关键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2、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要进一步完善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公平。3、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5、积极扩大就业问题。扩大就业是我国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因而要进一步扩大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求我们把“三农问题”当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分析当前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有哪些?经济学生产力生产关系市场经济发展经济所有制分配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宏观调控经济法律行政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材料: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是中国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现代信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重要支柱。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然包括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和谐社会的特征根据材料四,材料: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行为不能违法,政府不能滥用权力,这是对政府公信力的基本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和谐社会建设落到实处。怎样构建和谐社会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如何加强政府信用建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政治 教材名言试题 集.doc 构建和谐社会.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