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卷[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卷[上学期]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参考答案(2006.11)
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共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C B B C C B B A A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A B C A B C B A B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56分)
23.(8分)(1)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 (2分)
(2)台独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潮流,搞台独是逆历史潮流的;从人民看:人民渴望统一,搞台独是不得人心的;从国家看:中国大陆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有能力,有决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从国际看: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支持。(6分)
24.(8分)(1)和平问题(2分)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4分)
(3)恐怖主义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威胁(2分)
25.(8分)(1)上海(2分)
(2)改革开放(2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经济建设(2分)
26.(12分)(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2分)
(2)小康(2分);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3分)
(3)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3分)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27.(10分)(1)A人口老龄化;B有限的资源(言之有理即可)(4分)
(2)人口(2分)
(3)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答出二个即可)(4分)
28.(10分)(1)因为人类乱砍滥伐森林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暴雨的自然因素,从而形成了洪涝灾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3分)
(2)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3分)
(3)节约纸张、回收废纸、尽量不寄贺卡、用电话、电子邮件等向亲朋好友问好、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等(答出二个即可)(4分)九年级(下)期中阶段性检测历史与社会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共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56分)
23.(8分)(1)漫画一表明,在实行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我国已取得了哪些成就?(2分)
(2)漫画二说明,祖国和平统一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为什么说 “陈水扁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是个梦,是注定要失败的。”(请你至少从两个角度分析,为什么注定要失败的?)(6分)
24.(8分)(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有哪些?(4分)
(3)为什么全球如此重视打击恐怖主义?(2分)
25.(8分)(1)材料中所提到的这个共同的城市是哪里?(2分)
(2)这些成就与我党提出的一个伟大决策密切相关,你知道是什么决策吗?(2分)
(3)提出这一政策的会议是什么?(2分)会议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2分)
26.(12分)(1)“梦想一”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
(2)请在“梦想二”中划线部分填上相应内容。(2分)说说我们所达到的该水平的特点。(3分)
(3)我国实现“梦想三”以后,国家的发展蓝图是怎样的?(3分)
(4)“梦想一”到“梦想四”描绘的是我国哪一社会发展阶段?(2分)
27.(10分)(1)在下面算式里填上恰当的内容(一个具体问题或现象),使算式成立(4分)
A( )乘以13亿=很大很大的问题
B( )除以13亿=很低很低的水平
(2)你认为要使以上两道算式不成立,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2分)
(3)“乘一乘,除一除”说明我国该坚持哪些基本国策或战略?(4分)
28.(10分)(1)请你简单描述三幅漫画之间的因果关系。(3分)
(2)材料告诉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哪三者关系?(3分)
(3)为避免家园被毁,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哪些“小事”做起?(4分)九年级(上)期中阶段性检测
历史与社会试卷(开卷)
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事件是
A.北约的建立 B.华约的建立 C.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2.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利形容某一场战争时说:“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一战争在我国称为
A.朝鲜战争 B.朝鲜半岛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3.下列关系中,我们简称为“南北关系”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C.南半球国家与北半球国家之间的关系
4.中国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地区是
A.城市 B.农村 C.沿海
5.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下列都是《时事》杂志中的文章标题,直接反映发展这一主题的是
A.漫话伊拉克 B.食品安全真揪心 C.世界贫富差距惊人
6.摆在当代世人面前的一道难解而又必须有解的题是指:
A.人口问题与资源问题 B.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 C.PRED问题
7.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是以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下列事例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淘米用过的水,再用来浇花 B.发展水电、风电等代替火电 C、刷牙时关上水龙头
8.在我国北方地区有这样的顺口溜:“一年开荒,二年打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沙梁指沙地)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想有粮食,就要开荒
B.人类不合理的开垦是引起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
C.要想经济得到发展,环境就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
9.“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个原则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10.下列选项中,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面上升 B.赤潮、水土流失、水体污染
C.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11.2005年1月6日零时2分,我国内地第13亿个公民平安诞生。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这说明:①我国的人口已不再增长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 ③我国的人口素质过低 ④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放慢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12.鲁迅先生说:“挖出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使用数百年,但是数百年后呢?数百年后,我们当然是或上了天堂、或下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却是要生存的……”鲁迅先生是要告诉我们:①自然资源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②煤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③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④资源的开发还应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13.科学家李四光根据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使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大洪、胜利、华北等大油田,有力批驳了“中国贫油”的论点,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①不畏惧权威的大无畏精神② “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的创新精神③“人定胜天”的革命英雄主义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14.有人讲我国地大物“薄”,下列能证明我国“物薄”的是:①我国土地资源中山地多,平原少②我国的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③我国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④我国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不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15.“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对我国具有的意义是:①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②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③该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④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16.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有利于
A.改变资源的时空分布 B.扩展资源开发的空间 C.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7.上个世纪50年代进行的三大改造包括
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③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对第三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18.2005年2月19日,美日两国外交、国防部长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谘商会,会后,美日发表的共同声明中,首次具体提到台湾问题,并将台湾问题列为美日共同战略目标之一。美日两国将台湾问题列为战略目标的各种做法:①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主题 ②粗暴地干涉了中国内政 ③有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④会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利于台湾稳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19.100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革命。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这是因为①它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②它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③它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妨碍农业生产④它会消耗大量资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20.由于“铝”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国家建设部在2000年强行推广由高科技研制而成的塑钢门窗,风靡一时的铝合金门窗将逐步退出建材市场。这一事件表明①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可以离开部分资源②只有合理地利用资源,才能保证资源的再生性③依靠科技是解决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④要努力开发新的能源和资源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21. 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限制生育,如中国,而另一些国家则鼓励生育,如日本等,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有:①这些国家的人口国情各不相同②人口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③中国人口过多而日本等国缺乏劳动力④中国有计划生育政策而其他国家没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22.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简称PRED问题,下列问题中属于PRED问题的是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自然资源短缺 ③全球气温变暖 ④土地荒漠化 ⑤酸雨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卷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56分)
23.(8分)阅读右边的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一表明,在实行祖国统一大业的
道路上我国已取得了哪些成就?(2分)
(2)漫画二说明,祖国和平统一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为什么说 “陈水扁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是个梦,是注定要失败的。”(请你至少从两个角度分析,为什么注定要失败的?)(6分)
24.(8分)材料一:在美英联军发伊拉克战争一周年之际,美英澳等国纷纷举行示威游行,反对伊拉克战争和继续占领伊拉克。“9.11”事件后,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全球努力打击恐怖主义的宣言》,呼吁对恐怖主义进行严厉打击。
材料二:2003年3月,美国绕国联合国,一意孤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在过去的2004、2005年,世界上许多国家,如伊拉克、俄罗斯、西班牙、英国等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恐怖袭击。请你回答: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有哪些?(4分)
(3)为什么全球如此重视打击恐怖主义?(2分)
25.(8分)2001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及相关会议;2001年,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成立;2002年,我国成功获得了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1)材料中所提到的这个共同的城市是哪里?(2分)
(2)这些成就与我党提出的一个伟大决策密切相关,你知道是什么决策吗?(2分)
(3)提出这一政策的会议是什么?(2分)会议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2分)
26.(12分)梦想剧场:
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曾叫嚣:“中国共产党能打赢战争,却无法解决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奇迹般地实现了一个个梦想,又满怀豪情地向实现一个个新梦想迈进:
梦想一:实现制度变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梦想二:解决温饱,并实现由温饱向 的历史性跨越;
梦想三: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梦想四: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梦想一”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
(2)请在“梦想二”中划线部分填上相应内容。(2分)说说我们所达到的该水平的特点。(3分)
(3)我国实现“梦想三”以后,国家的发展蓝图是怎样的?(3分)
(4)“梦想一”到“梦想四”描绘的是我国哪一社会发展阶段?(2分)
27.(10分)温家宝总理近来一直和人们演算“13亿的乘除法”。他说:“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13亿乘除法”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请你认真思考,领会含义,回答问题:
(1)在下面算式里填上恰当的内容(一个具体问题或现象),使算式成立(4分)
A( )乘以13亿=很大很大的问题
B( )除以13亿=很低很低的水平
(2)你认为要使以上两道算式不成立,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2分)
(3)“乘一乘,除一除”说明我国该坚持哪些基本国策或战略?(4分)
28.(10分)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请你简单描述三幅漫画之间的因果关系。(3分)
(2)材料告诉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哪三者关系?(3分)
(3)为避免家园被毁,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哪些“小事”做起?(4分)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