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社会模拟试题一社会卷[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6年中考社会模拟试题一社会卷[下学期]

资源简介

2006年中考社会模拟试题一社会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省(区)与浙江省相邻的是(  )
A、①③  B、③⑥  C、④⑤  D、②⑥
一张与《历史与社会》课本大小相同的纸张上,绘制你所在学校的平面图,下列比例尺较合适的是(  )
A、1:1000  B、1:10000 C、    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读东西部地区部分指标比较图,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图表说明了东西部之间在 ▲ 方面差异显著。
A.地形气候 B.教育科技 C.交通通信 D.经济发展
4.为了改变这一差异,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一大批工程的建设,一方面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同时也为东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说明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
①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东西部区域间的优势互补 ③解决我国人均资源不足问题 ④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后颁布了《人权宣言》  
B、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取得了民族独立。
D、中国解放战争是世界反对法西斯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援助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商鞅变法发生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B、元朝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为国内各民族的联系与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C、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是波士顿倾茶事件
D、日本明治维新逐渐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的国家
8.下列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B、在现存国际秩序下,有了和平,第三世界就会飞速发展
C、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贫困是国际形势动荡的原因之一
D、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
9.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派的消亡(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对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B、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
C、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11.阅读图表回答,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
1978年 1990年 1997年 2000年 2002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1 18547.9 74462.6 89442.6 102398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510.2 5160.3 6280 7703
  ①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③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据此回答12~14题。
12.60年的风雨历程,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
①维护世界和平 ②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③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 ④解决各国内部武装冲突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这是因为 (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④中国综合国力的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中国走和平之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一系列成就,这包括( )
①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石 ②2002年,我国已同16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③坚持“一国两制”,成功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④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今日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之路渊源可以追溯到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大多学者研究认为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船队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海外贸易 B.获取商业利润 C.寻找新大陆 D.宏扬国威
16.郑和七下西洋中航程最远的那次航行经过的大洋、海峡和大洲组合中正确的是
A.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南亚 ( )
B.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南亚—西亚/东非
C.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南亚—东非
D.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亚—东非
17.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两者影响共同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都加强了与非洲、美洲之间的联系 B.都促成了新的民族的形成
C.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D.都带来了战争与掠夺
2005年10月25日,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据此回答第18~20题。
18.割让台湾给日本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 B.甲午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
C.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 D.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19.随着抗战的胜利,台湾终于在半个世纪后回到祖国怀抱。抗战能取得胜利,台湾能够光复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国共合作,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B.共产党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C.美国和苏联人民的支持与援助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20.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海峡两岸共同纪念台湾光复,就是要告诉人们
①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增强国力,报仇血耻 ③团结就是力量,凝聚诞生兴旺 ④两岸人民血脉相通,生死相依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已在国人中取得广泛的共识,和谐社会人皆向往。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也许并不完全理解这一新概念的现实含义,但是对美好生活实实在在地追求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真实体现,老百姓企盼:诚信友爱多一点,社会治安好一点,下岗失业少一点,生活环境美一点……,做到这每一点,需要大家共同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材料以上材料,请回答
(1)根据老百姓的企盼,为构建和谐社会,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2)为建设和谐社会,你和你的同学还有哪些期盼?(2分)
(3)作为青少年学生,你打算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做点什么?(2分)
(4)要构建和谐社会,你认为最根本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为什么?(3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亚欧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了繁盛时期。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材料二:清朝前期,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使中国远离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潮流,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从而饱受凌辱。
(1)各举一位汉朝、明朝时期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2分)
(2)汉朝和明朝时期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3)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对外政策有什么消极影响?(3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为什么制定对外开放的方针?(3分)
3.材料一:随着这条1142公里长的“天路”从格尔木成功铺轨至拉萨,世界铁路建设史、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以及青海西藏两省区人民的生活史都掀开了新的一面。国际社会称青藏铁路是“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短短4年多时间,跨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就宣告全线贯通,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这是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表现;是人类千百年来对青藏高原不断认识、探索以及与之亲近、融合的一次升华;是中国人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新时期民族精神在“世界屋脊”创造的世界奇迹。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建设者们肩负着党和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经过艰苦的努力,我们的建设大军克服了高原缺氧、高寒冻土和生态脆弱等重重困难,即将迎来全线通车的时刻。
材料二:2005年5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对今年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作了部署:第一,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第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第三,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第四,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青藏铁路处于我国地势的哪一阶梯?(2分)
(2)请你谈谈我国修建青藏铁路的重大意义。
(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谈) (3分)
(3)列举我国在“十五”期间解决资源和能源分
布不均,在资金、设备材料等方面投入的主要大的工程。(三例以上)(3分)
(4)应该怎样具体落实材料二中国务院确定的四项重点工作?请你献计献策。(2分)
4.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去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盛大庆典。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自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及一些国际的领导人出席了庆典。据此回答:
(1)这向世人昭示了什么?(2分)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届时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某校团委将在纪念日那天举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筹备。
①主题活动设计有“勿忘国耻”图片展览。请你确定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典型图片(写出图片名称即可),并简要说明其内容和影响。(3分)
②主题活动要展示抗日战争不同时期的英雄事迹或抗战成果。请按要求各举一例。(写出名称即可)(3分)
③在主题活动结束语中,要求概括出以下内容,请你完成: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这一财富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重要意义?(6分)
2006年中考社会模拟答题卷一
(本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1.(本题10分)
(1)
(2)
(3)
(4)
22.
(1)
(2)
(3)
(4)
23.
(1)
(2)
(3)
(4)
24(1)
(2)
(3)
2006年中考社会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D A C B A D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A C D B C D A D
二、非选择题
1.(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重视人才培养,坚持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等。(2)如贪污少一点,赌博少一点,文化生活丰富一点,邻里关系好一点,百姓腰包鼓一点…。(3)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肩任历史使命,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2. (1)张骞、郑和(2)促进中外经济文化友好往来。(3)闭关锁国,使中国远离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潮流,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从而在近代饱受列强凌辱。(4)历史告诫,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贫困与落后,而通过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可以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中国经济。
3.(1)第一阶梯(2)对加快西部地区,特别是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沿线各族人民具有重大意义,①为青藏高原资源开发提供经济快速的重要通道,②体现国家对西部大开发重视,对少数民族关怀。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有重要政治意义。③为西藏发展旅游业提供方便,舒适安全运输方式。(3)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输,北煤南运,南磷北运(任答3例)(4)因地制宜,发挥农牧综合优势,搞好水利建设,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大力发展农牧业产品加工,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旅游业,高新技术,普及义务教育,推进医疗制度改革等。
4.
(1)勿忘历史,珍惜和平,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2)①图片名称: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寻找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②抗日战争的开始“平型关大捷(或台儿庄大捷);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这种伟大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0 20米
PAGE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