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政治模拟卷(13)一、选择题(1~8/1分,9~20/2分)1、200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上不平凡的一年,今年下半年将召开 对党和国家工作作出全面部署。A、中共十六大 B、十一届全国人大 C、中共十七大 D、十二届全国从大2、衢州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铁面御史”是:A、孔洙 B、赵鼎 C、赵抃 D、周雄3、2006年11月9日 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这是中国首次提名竞选并成功当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最高领导职位。A、铁凝 B、孙家正 C、陈冯富珍 D、潘基文4、衢州于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 批历史文化名城。A、一 B、二 C、三 D、四5、200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年纪念A、60年 B、70年 C、80年 D、85年6、2007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A、诚信、维权 B、绿色消费 C、安全健康 D、消费和谐7、“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词句反映出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西南高东北低8、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的最大的青铜器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大孟鼎 D、晋侯苏编钟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座,据此回答9~10题。9、辛亥苦命时期,孙中山先生为实现民主共和所做出的贡献有:①创建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发动武昌起义 ④颁布《临时约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在实现救国救民伟大理想的征程上,孙中山先生一次又一次地从失败中奋起,坚持不懈,不折不挠,这说明孙中山先生的意志品质具有A、灵活性 B、坚韧性 C、果断性 D、乐观性2001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WTO第四次部长会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决定》,中国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位成员,据此回答11~12题。11、材料中的WTO是:A、区域性国际文化组织 B、区域性国际不许组织C、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 D、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12、在中国加入WTO五周年之际,浙江省出台了国内首个反倾销地方性文件《浙江省应对出口反倾销行为法》,为浙江外贸企业提供有利指导。这说明:①中国加入WTO有利有弊②浙江企业无须遵守古贸规则③浙省政府积极维护外贸企业利益④我国外贸企业发展有了法律依据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③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13~14中国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之比 能源综合利用率耕地 水 矿产资源 中国 发达国家1/3 1/4 1/2 30% 70~90%13、表格中的数字对比,反映了我国的资源国情①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总量丰富 ②人均资源短缺③我国资源储量少 ④资源的科学利用不够,浪费换失严重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14、针对上述国情,我们应坚持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②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③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树立科学发展观 ④崇尚节约,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对市场经济发挥着调控作用。下列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有:①果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②对毒品、枪支弹药的管理③路灯、防洪堤等的共设施 ④个体工商业者的经营品种与规模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6、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般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新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A、“仁”的思想 B、“兼爱”思想 C、“非政”思想 D、“无为”思想17、兵马俑代表了我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这个王朝是: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18、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19、非公有制经济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因它①促进了浙江经济增长 ②代表了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③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④繁荣了市场,方便了人民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947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确立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创立这一传统的著名人物是:A、华盛顿 B、杰斐逊 C、林肯 D、罗斯福二、非选择题(48分)21、(8分)2006的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305班同学举办了一次知识竞赛。[再现长征](1)中央红军于1934年开始长征,出发地是瑞金,它所在省简称A、浙 B、皖 C、赣 D、闽(2)毛主席诗词“更喜岷山千里雪”反映了岷山一带的气候类型是[感悟长征](3)长征能够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什么?(4)你所感悟到的长征精神有哪些?(5)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接过先辈的接力棒,进行新的长征,新的长征指的是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先后13次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材料二:在近代历史上,中日两国都向西方学习,结果大不同,日本走上了发展酱主义道路,中国则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战争,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现在日本对在战争期间所犯罪行提也不提。材料三:1999年5月,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离职演说中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痛苦经历是战争……。德国在过去50年中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的国家在道义上被摧毁,并为世人所不容。但是,德国人民从丧失自由和专制制度的经历中看到了前程鉴。(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得出什么信息?(2)列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两个事例(3)从唐朝时日本学习中国到近代日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结合材料二、三,你认为今天的日本应以从中学到什么?23、阅读材料(9分)材料一: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多次以各种方式和人民群众、法律专家征求对《物权法》草案的意见。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请回答:(1)十届全国人大通过《物权法》,说明了什么?(2)为制定法律,征求各方面意见,有什么意义?(3)《物权法》的制定,为什么要“根据宪法”?24、初二学生小高的爸爸最近烦恼不己,请你帮他一下:(1)小高经常逃课、厌学,批评他,小高都说,上学是我的权利,你管不着。(2)小高的妈妈在享受了“ 免费美容”后皮肤又红又胖(3)小高爸爸自己在超市购买东西时,无故被超市保安搜了身。25、阅读材料:外国人眼中的三个中国外国人初次来到中国,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他们看到的是,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外国人到了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外国人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验生活,对农村有较深认识。他们看到中国是一个还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回答下列问题:(1)外国初次到中国,认为中国是发达国家,在于中国近3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问: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2)“三个中国”状况的出现说明了什么?(3)为改变“三个中国”的状况,政府和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办?26、2007年3月7日至18日,衢州市委、市政府在市会展中心举行浙江衢州首届农村科技信息交流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送“信息政策到农民、资金订单到农户、科技农资到农村”,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难题。(1)“农交会”可为农民解决哪些难题?有什么重要意义。(2)举办农交会体现了当前党和政府新的一项什么重要措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C 3、C 4、B 5、D 6、D 7、A 8、B 9、B10、B 11、C 12、D 13、D 14、D 15、B 16、A 17、A18、A 19、A 20、A二、非选择题21、(1)B (2)高山高原气候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坚定的革命信念;勇于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2、(1)唐朝时,唐朝国力强盛,中日关系友好(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落后就要换打,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4)日本应该向德国学习,承认历史罪行,取得东亚各国的谅解。2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大通过《物权法》行使最高立法权等。(2)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立法的积极性,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立法机关立法过程的公开性,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3)宪法是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母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物权法是宪法的具体化,是“子法”24、(1)小高爸爸批评是对的,是在履行家庭保护的责任,小高逃课厌学是错的,受教育既是一个公民的权利,又是义务。小高应回到学校,认真履行受教育的责任。(2)小高妈妈的知情权、生命健康权受到侵犯。可以要求商家赔偿损失。(3)小高爸爸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可以要求保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25、(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等。(2)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3)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个人: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26、(1)解决了自信息不灵,政策不到位,资金缺乏,农产品销售无订单,农业科技水平低,农资有假冒伪劣产品等(2)有利于提高农业水平科技水平;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