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历史中考复习模拟卷[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社会与历史中考复习模拟卷[下学期]

资源简介

2006年历史与社会考试
选择题(本题有30题,1-22题每题1分,23-30题每题2分,共38分)
1.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MN为空中索道,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2.根据右图及左下角比例尺,量算出黄河中游的长度约为…………………( )
A 600KM; 11
B 1000KM;
C 1500KM;
D 2000KM;
1∶20000000
3.生活在浙江,你能感受到浙江的气候特点是( )
A.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四季如春 B.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C.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稀少 D.全年高温炎热,降水十分稀少
4.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地名,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没有关系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D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5.与浙江相邻的濒临海洋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沪、苏、皖 B苏、赣、闽 C赣、皖、闽 D沪、苏、闽
6.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
A.元、清 B.金、元
C.辽、清 D.元、辽
7.“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说的是我国何时何地粮食生产的情况( )
A.北宋太湖流域 B南宋钱塘江流域 C南宋太湖流域 D北宋钱塘江流域
8. 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它的发明人是( )
A.古阿拉伯人  B.古埃及人  C.古希腊人   D.古印度人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据此回答9-11题。
9.根据上面资料推算,郑和下西洋发生在( )
A.十三世纪 B. 十四世纪 C. 十五世纪 D. 十六世纪
10.与郑和下西洋相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主要是为了( )
A.获取商业利益 B.宏扬本国国威
C.发展官方贸易 D.开展海外冒险
11.这两次航海“壮举”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 B.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C.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 D.加速了美洲的开发
12.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 )
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13.观察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与②同处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B.②中国革命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C.③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D.④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证明伟大的祖国已经完全实现统一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商鞅变法发生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B、元朝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为国内各民族的联系与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C、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是波士顿倾茶事件
D、日本明治维新逐渐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的国家
一些农民在生产中产生这样的困惑:没有政府介入单靠自己很难干得成;可一旦政府介入太深,又怕什么都干不成。
15.材料中“没有政府介入单靠自己很难干得成”说明( ):
A.市场完全由政府来调控 B.市场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C.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D.农民不相信市场的作用
16.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 ).
A.欧洲联盟的成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17.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 ( )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的广泛应用
C.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应用 D.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应用
18.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 D.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
19.香港回归后,香港民众“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的事实说明( )
A.“一国两制”能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B.香港原本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将永远不变
C.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D.香港回归后各方面都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
20.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种田技术的迅速提高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初步形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施
2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D、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进一步加强
22.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广大发展中国国家来说有不利的一面 B.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
C.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D.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3.美国中部平原能采用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原因有( )
①地广人稀 ②人口众多 ③地势平坦 ④生产力水平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4.下列政权中,亡于元(蒙古)的有( )
①西夏 ②南宋 ③辽 ④金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③④
25.我国历史上虽然曾出现国春秋战果、三国等分裂时期,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统一的,下列哪些事件曾为中国的统一,在一定程度起过促进作用: (  )
①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②焚书坑儒 ③推恩令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航路开辟 ②五四运动 ③鸦片运动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 ⑤辛亥革命 ⑥工业革命
A.①③⑤⑥④② B.⑥③⑤④②① C.①⑥③⑤②④ D.⑥④③②①⑤
27.20世纪90年代,某些地区的冲突和局部战争说明:(  )
①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插手别国事务 ②冷战结束后,各种力量的对比暂时出现失衡
③地区霸权主义引发危机和战争 ④被冷战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60年的风雨历程,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
①维护世界和平 ②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③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 ④解决各国内部武装冲突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它( )
①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②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③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起来了 ④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下列想法和做法有助于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是( )
①保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②变湖泊为粮仓 ③创建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环境 ④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 ⑤垃圾分类处理 ⑥禁止开发不可再生资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题,共62分)
31.填表题(每空格1分,共8分)
名 称 主要思想 作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32.材料一:
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比较
比较项目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国土面积(%) 28.6 71.4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1600 610
高等学校(%) 75.3 24.7
材料二:
我国西部的矿产储量占全国储量的比例
矿种 天然气 煤炭 铅矿 铬矿 钾矿 锌矿
西部储量(%) 57、6 61、2 56、3 89、4 99、6 64、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分别具有哪些优势 (4分)
(2)你认为我国东西部地区应如何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6分)
33. 17、18世纪,英、法等国先后爆发了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此同时,清军入关,中国大清王朝建立,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皇权。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英、法等国的王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的皇权专制情况如何?(4分)
(2)这一变化对英、法等国与中国社会各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4.材料一:外交部长李肇星所言:“爱好和平、讲信
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
不同,追求普遍和谐。”
材料二: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进入
实质性阶段,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已步入一个持续、
稳定、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上海合作组织自2002
年由“上海会晤机制”发展成立以来,在打下了
政治互信基础的同时,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经
济合作,也规模日显;1991年中国加入APEC以
来中国实际上已慢慢成为APEC峰会的主导经济
力量和政治力量,因此各国各地区都把眼光朝中国看。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11月,中国成为南亚联盟的观察员。
(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现在正积极推行一个怎样的外交策略,该策略的目标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中出现的国际组织名称,请你填入右图A、B、C、D四个空格中。(4分)
(3)你认为我国在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方面,还应做哪些工作?(4分)
35.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到大陆访问。胡锦涛主席与他进行会谈,这是两党最高领导人60年以后的历史性握手。有位网友在网上发表了一首名为《娘,我兄弟他回来了》的诗歌。
当你跨出机舱的那一刻,我就认出了你
……
走上前去,说一声——兄弟,你回来了
……
我们兄弟俩可要看清呀
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嘱
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
不管到什么时候
谁也不准更名改姓,谁也不许吵闹着分家分田
这是娘的嘱咐,也是晚辈的希望
兄弟呀,"中国"两个字比你我的生命
——更重要!!!
……
⑴ 请问这是两党最高领导人的第几次“握手” (1分)60年前进行了哪几次合作,各有何主要历史作用 (4分)
⑵ 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这表明解决台湾问题必需坚持什么原则?(2分)
⑶结合所给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一定能顺利解决台湾问题 (3分)(提示:从国际国内角度)
36.材料一: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中存在很多不协调因素,制约着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例如,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问题严重。目前我国GDP约占世界的1/30,但能源消耗约占世界11%,1万亿美元GDP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6倍。我国资源环境面临危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任务急迫而艰巨。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完善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要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仔细阅读材料回答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2分)
(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6分)
(3)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6分)(至少3条)
 
2006年历史与社会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30题,1-22题每题1分,23-30题每题2分,共3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D D A C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C B D B A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B A C A A A D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题,共62分)
评分说明:在非选择题的阅卷评分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方向正确,意思相同或相近,言之有理,就应给分。
31.填表题(每空格1分,共8分)
名 称 主要思想 作用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 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为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32.(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高等教育发达;西部地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4 分)
(2)东部地区应对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援;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其在资源与能源上的优势,积极与东部地区互通有无,共同发展;通过西部大开发,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以实现共同发展。(6分)
33.(1)欧洲的专制王权被推翻;中国的专制皇权得到加强。(4分)
(2)使欧洲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并加快了对外侵略的步伐;而中国则逐渐衰落,饱受列强侵辱,最终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只要答出欧美变得“强大”,中国逐渐“落后”的意思即给满分)
34.(1)和谐外交;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2分)
(2)A:上海合作组织 B:南盟 C:东盟 D:APEC(4分)
(3)①必须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②坚持多边主义,确立新的安全观。打击恐怖主义、毒品走私、跨国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问题
③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在上海合作组织、APEC等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④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
⑤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为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答出任何两点给4分)
 
35.⑴第三次握手。(1分)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作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2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用:领导了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2分)
⑵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2分)
⑶国际: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等。
国内: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港澳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两岸人民人心所向,渴望统一等。(3分)
36.(1)根据材料一中的国情制定材料二中的相应国策。(2分)
(2)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我们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或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②我国企业、公民普遍地存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差,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严重。
③我国科技水平低,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每点2分,共6分)
(3)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科学发展观)
②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依法保护资源和环境。
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环境的保护力度。
④依法严惩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实现政府问责制。
⑤实现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引进和利用国外资源和节能技术。(只要答出上述任何3点,就可得满分6分)

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2006年历史与社会考试答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30题,1-22题每题1分,23-30题每题2分,共3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题,共62分)
31.填表题(每空格1分,共8分)
名 称 主要思想 作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32.(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分别具有哪些优势 (4分)
你认为我国东西部地区应如何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6分)
33.(1)英、法等国的王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的皇权专制情况如何?(4分)
(2)这一变化对英、法等国与中国社会各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4.(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现在正积极推行一个怎样的外交策略,该策略的目标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中出现的国际组织名称,请你填入右图A、B、C、D四个空格中。(4分)
A.( ) B.( ) C.( ) D.( )
(3)你认为我国在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方面,还应做哪些工作?(4分)
35.⑴ 请问这是两党最高领导人的第几次“握手” (1分)60年前进行了哪几次合作,各有何主要历史作用 (4分)
⑵ 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这表明解决台湾问题必需坚持什么原则?(2分)
⑶结合所给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一定能顺利解决台湾问题 (3分) (提示:从国际国内角度)
36.(1)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2分)
(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6分)
(3)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6分)(至少3条)




1840
1919
1949
1956
199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