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社会试卷答案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D A B A C C C A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C B D C B B B D21、(1)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2)实现了温饱到初步小康的跨越(2)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2)(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只要回答一个原因即可得全部分数。)(3)启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从国情出发等等(任选其中两个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分析说明:只要能解释是什么或为什么即可。(2)22、(1)和平主题(2分)(2)“六十年不衰的哀思”指的是对战争灾难的痛惜,“六十年不变的希望”指的是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2分)(3)中国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等(2分)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分)(4)从爱护和平,珍惜稳定局面的角度回答。(4分)23、(1)材料一表明中部地区具有旅游资源、人力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等明显的区位优势。(2分)材料二表明中部地区在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对外开放度、非公有制成分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分)(2)①因地制宜,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②积极引进外资,学习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③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④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等。(第一点必答,其余任选一点作答,每点2分)24、(1)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遵循自然规律,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2分) 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2)可以从两种不同的情景来描述,言之有理即可。(4分)(3)根据江南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区域经济;(2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2分)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等。(2分)25、(1)中国与世界文化的相互传播与交融。(2分)文化的多样性。(1分)(2)不同意,(2分)因为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财富的源泉,是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2分)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交流和融合,才能保证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2分)抵抗“文化侵略”最好的办法是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努力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大力弘扬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2分)(3)越剧、乌蓬船等(1分)能扩大家乡的知名度,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果,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增强家乡人民的自豪感,为家乡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2分)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卷 一题号 一(1-20) 21 22 23 24 25分值 40 12 12 10 12 14得分阅卷人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06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宣布,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9%。我国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C.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这一组织主要是进一步加强了我国A、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B、与中亚国家的关系C、与东亚国家的关系 D、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3、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在A、沿海开始 B、城市开始 C、北方开始 D、农村开始( )4、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内容是①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设立深圳、广州、上海和厦门为经济特区 ④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和原则是A、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改革开放( )6、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有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②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两项重大工程,据此回答7—8题( )7、两项工程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资源A、科学利用不够 B、质量不高 C、分布不平衡 D、人均占有量少( )8、“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使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可以减少生成“二氧化硫”废气较多的“燃煤”能源消费,这主要表明两项工程有利于A、能源浪费的减少 B、贫富差距的缩小 C、生态环境的改善 D、城乡发展的协调( )9、我国在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中,引入了一个“绿色GDP”的概念,这种做法主要目的是A、使人们不再关心经济发展速度 B、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比经济建设更重要C、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 D、加速经济发展的速度( )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人口众多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人口越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C、人口越少,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就越大D、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影响( )11、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非盟 D、欧盟( )12、构建和谐世界是全人类的美好理想,其最根本的途径是A、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13、联合国会徽上的橄榄枝象征的是A、保护环境 B、奥运精神 C、和平 D、团结( )14、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引进资金和人才,使农牧业、工矿业、旅游业等得到了发展。这一事实阐明区域经济发展应①因地制宜 ②优势互补 ③完全均衡 ④体现特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90年代以来,大国之间的首脑外交活动空前活跃,大国之间纷纷建立多种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大国关系的调整是①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产物和表现 ②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③以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为特点的伙伴关系 ④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充当制定世界市场规则主角的国际组织是A、世界银行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7、文化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起重要影响的是A、个人因素 B、地理环境 C、社会因素 D、心理因素2005年11月11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问世。它们是五个可爱的小伙伴,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灿烂文化。据此回答( )18、“福娃”自问世以来,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这说明①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必须保护、珍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③要珍视民族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④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才更具有吸引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福娃”充分反映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这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①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②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③使世界文化百花园多姿多彩 ④造成世界文化的趋同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20、2005年,在世界人民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中国人民也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在这场战争中,600万人失去了生命,交战双方物资总损失达40000亿美元。这说明①和平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 ③我们要反对任何战争 ④应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卷 二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21、材料:过去的二十多年来,中国百姓生活十大变化:一、鼓起来的钱袋子 二、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 三、精起来的饮食 四、长起来的人均寿命 五、大起来的住房 六、多起来的私人轿车 七、靓起来的衣着服饰 八、高起来的文化程度 九、热起来的假日旅游 十、快起来的通信方式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此变化的起点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把中国带进了怎样的新时期?(2分)“十大变化”说明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百姓生活十大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至少两个)?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分析说明。(6分)22、材料:2005年1月27日,在波兰举行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正式纪念仪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共同慰藉110万亡灵,表达后人六十年不衰的哀思、感悟世人六十年不变的希望。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1)材料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一个什么主题?(2分)(2)“六十年不衰的哀思”、“六十年不变的希望”分别是指什么?(2分)(3)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为这不变的希望做些什么?(4分)面对此情此景,你在什么感受?(4分)23、材料一: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六个省,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名山大川气势磅礴,名胜古迹多不胜数,在全国119个重点风景区中,中部地区拥有27个;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以全国10.7%的土地承载了全国28.2%的人口,创造或提供了全国50%的原煤、55%的我色金属、40%以上的劳动力输出,为全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材料二:中部与东部、全国部分数据对照表万人所拥有的科技人员数 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 非国有企业从业人员中部 16.7% 2.9% 52%东部 37.01% 91.9% 76%全国 24.61% 100% 73.1%(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部地区的优势和劣势。(4分)(2)联系材料,说说中部地区怎样才能实现“崛起”的目标。(6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密密麻麻的开发区,日日夜夜的推土机,让“世界工厂”取代“鱼米之乡”成为如梦江南的新“名片”。“我担心她会淹没,我的江南,古典的雨巷,千年的梦里”这是很多人的忧虑。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一农科所所长江惠芳说,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已让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如果再这样下去,江南水乡将“花容失色”,“鱼米之乡”将成为“无米之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第4页 共5页(1)“古典的雨巷,千年的梦里,正在淹没”的根源是什么?这种做法违背了什么发展战略?(4分)(2)你认为继续下去,图三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如果大家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措施,又是怎样的景象?请分别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描述。(4分)(3)你认为怎样才能防止江南水乡“花容失色”?(4分)25、今天,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无所不在:美国的NBA实况转播,英国的《哈利-波特》在中国孩子的关注下一部部问世,韩国的《大长今》的热播所带动的对韩国饮食文化的强烈兴趣。与此同时,中国文化的精粹:武术、京剧等也走向了世界,为全球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基础和动力是什么?(3分)(2)有人把外来文化的大量传播看作是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认为将导致中国民族文化的灭亡。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8分)(3)“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真正源自民族传统的文化成果,才会引起世界的共鸣。请你推荐能体现家乡特色的文化产品,并说明搞好这一产品的宣传对促进家乡建设的意义。(3分)……鱼米之乡“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世界工厂“古典的雨巷,千年的梦里,正在淹没”如梦江南如泣江南???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第 1 页 共 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doc 社会试卷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