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思想品德、社会月考试题(10月)考生须知: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表示: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提出要遏制共产主义。这些历史事件表明了( )A、二战的结束 B、冷战的开始 C、美苏争霸的开始 D、冷战的结束2、“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段50多年前万隆会议上的经典之词出自于(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陈毅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宣传口号应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一时期①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②邓小平成了领导核心③农村开始进行改革并推广 ④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建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反映( )①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②我国科学家具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④我国已跻身发达国家行列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7、现在还没有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一个孩子是指我国的 地区,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 ( )A、香港,“一国两制” B、澳门,“一国两制”C、台湾,“一国两制” D、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8、奠定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是( )A、中美正式建交 B、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 D、与苏联等26国建立外交关系9、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增产20%,自20世纪70年代推广至今,增产3.7亿多吨,创经济效益3700亿元。这一事实说明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生产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科学研究③科学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把培养人才放到突出的地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中国政府网就“2006年你最关心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网上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看病难”,还有教育收费,收入差距,社会保障等都排在前十位。这一调查结果,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A、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人民的需求水平太高C、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D、我国即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11、自入世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从2001年的5000多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的1.76万亿美元,由排名世界第六而一跃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这都是因为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了——基本国策。(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对外开放 C、计划生育 D、保护环境12、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10多万筑路大军在“生命禁区”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挑战极限,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这是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A、爱国主义 B、改革创新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13、如果我们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内容比作一只前进航船的话,那么“导航系统、动力系统”应分别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B、四项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某林场原来靠大量砍伐树木赚钱,每年的效益却很低,后来林场领导改变思路,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来发展,两年下来,一棵树没砍,却实现综合经济效益近千元。据此回答14、15两小题。14、该林场的举措体现了(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法制意识增强 C、资源人均意识增强 D、科教兴国战略15、该林场没有砍树,综合效益却反而更高,这说明( )A、经济发展无须开发利用资源 B、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更加促进经济发展C、资源的短缺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D、其他林场都应全部模仿这个林场的做法16、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积累治国治党新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把她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是因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①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扬 ②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③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④是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48分)17、材料一:我国主要资源在144个世界国家中的排序主要资源 总量排序 人均排序耕地面积 第五 126位以后森林面积 第四 107位以后淡水面积 第六 55位以后材料二:国家统计局的专家们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个让人们触目惊心的结论: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以2001年为例,我国单位产出能耗比能耗较高的美国高出2.3倍,比能耗较低的日本高出5.1倍,比一些中等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58%。材料三:在2007年3月12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杨景宇说,企业所得税法草案作了15次修改,主要有4处,如在审议过程中有些代表和财经委员会提出,为了鼓励节能节水,对企业从事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应当给予税收优惠,建议可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我国资源的什么问题?(4分)⑵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制定了什么国策?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发展观?(2分)⑶请你为本市居民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2分)18、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迈出了实质性飞跃的一步。为了实现祖国的“飞天之梦”,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甘愿放弃舒适的生活,扎根茫茫戈壁;他们大胆探索和创新,突破了众多关键技术,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他们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敢于胜利。阅读上述材料,我们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对“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所深深感动。据此回答:⑴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4分)⑵上述材料中,航天科技工作者哪一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请就此谈谈认识。(2分)⑶请例举新时代我国为航空航天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人物。(2分)19、完成祖国统一,是我们在新世纪要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据此回答:⑴浅浅的海峡,是最深的乡愁!这“乡愁”表达了我们怎样的一种愿望?实现这一愿望的最佳方式和主要障碍各是什么?(4分)⑵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针对陈水扁当局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中国人民为什么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祖国统一?(4分)20、材料一:我国是钢铁大国,1996年钢产量已超过一亿吨,但这一亿吨钢却是数百万人炼出来的,平均每个炼钢工人每年只能炼出33吨钢;而日本年产九千万吨钢却只用20万人,平均每人每年炼出450吨钢。我国炼每吨钢的平均能源消耗,几乎是国际先进水平的两倍。材料二: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已显示出优越性,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生制度,还很年轻,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其具体制度还不够健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材料三:我国100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工程师的人数,是美国的1/15,是日本的1/60。目前我国文盲半文盲中,妇女占20%,15岁以上的占15%左右。⑴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⑵上述三段材料共同说明什么问题?(2分)⑶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三中的问题,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21、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位来自政府部门的代表告诉我们,温总理一再强调要保持经济较快平稳的发展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永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经济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⑴为什么说“经济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2分)⑵我国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前提是什么?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3分)⑶你认为青少年该做些什么?(3分)2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使我们党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假如班级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公报后,决定召开一次“‘三个代表’砥柱中流”的主题班会,并推荐你代表小组在主题班会上发言,请你完成下列任务:⑴你将采用哪些途径收集到发言稿的素材?(3分)⑵结合当前实际,例举几件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的典型事例。(3分)⑶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2分)200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思想品德、社会月考答题卷(10月)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48分)17、⑴(4分)⑵(2分)⑶(2分)18、⑴(4分)⑵(2分)⑶(2分)19、⑴(4分)⑵(4分)20、⑴(3分)⑵(2分)⑶(3分)21、⑴(2分)⑵(3分)⑶(3分)22、⑴(3分)⑵(3分)⑶(2分)200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思想品德、社会月考答案(10月)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 2 3 4 5 6 7 8B B D A B C C B9 10 11 12 13 14 15 16D A B A C A B D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48分)17、⑴(4分)答:我国是个资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资源消耗、浪费严重,能源利用率不高。⑵(2分)答:节约和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科学发展观。⑶(2分)答:1、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大力宣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一水多用,双面用纸,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18、⑴(4分)答:1、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3、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4、加大科技投入;5、注重科技创新;6、营造使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任意4点即可)⑵(2分)答:印象深刻:1、航天科技工作者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认识:青少年必须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⑶(2分)答: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任2位。19、⑴(4分)答、渴望祖国早日统一。最佳方式:一国两制。主要障碍:台独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⑵(4分)答: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2、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0、⑴(3分)答: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高。⑵(2分)答:说明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⑶(3分)答:1、推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3、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21、⑴(2分)答:1、只有经济发展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威信都会提高;2、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⑵(3分)答:发展的动力是改革。前提是稳定。它们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⑶(3分)答:1、宣传和支持党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3、坚决与破坏经济建设的现象做斗争。22、⑴(3分)答:上网查询,阅报,杂志刊物等。⑵(3分)答:1、修建青藏铁路 2、取消农业税 3、申办2008年奥运会等。符合题意即可。⑶(2分)答:1、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PAGE初三社会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