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三历史模拟考试思想政治·历史试卷历史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8年初三历史模拟考试思想政治·历史试卷历史部分

资源简介

2008年初三历史模拟考试
            思想政治 历史试卷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C、甲午战争的爆发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2、“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诗中“大将”指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3、下列关联有误的一项是
A、南昌起义——中国工农红军   B、百团大战——八路军
C、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上甘岭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
4、南京曾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与变迁。下列历史事件与它有关的是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③日军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④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右边宣传报道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6、“五星旗帜耀香江,四海炎黄意气扬。一洗百年民族耻,邓公勋业永流芳。”一诗歌颂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新中国成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香港回归 
7、周恩来是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也是一个活跃在国际舞台的外交家。在一场“周恩来的外交风范”的研讨会上,李芳同学列举了四个事例,其中有一例列举不当,它是(  )
A、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C、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与美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8、在历史课上,老师要小明对油画《蒙娜丽莎》作简短的介绍,下面是小明发言的纲要,其中不正确的一处是
A、油画作者:达 芬奇 B、创作时代:文艺复兴时期
C、作者国籍:意大利 D、作品主题:宣扬复古思想
9、马克思《美国内战》中说:“这个争斗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这里所说的“两种制度”指的是
A、封建君主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  B、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
C、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  D、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战役
11、法国与德国是欧洲大陆两个重要的国家。下列有关这两个国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三国同盟的主要成员     B、在一战中成为交战双方
C、在二战中德国占领了法国     D、都是欧洲联盟的成员国
12、历史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之称。这颗“宝石”脱离英国殖民地统治获得独立的领导人是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尼赫鲁 D、纳赛尔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三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10分,共26分。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列强欺凌、民族危机关头,中国的出路在哪?这是几代人不懈的探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二 梁启超说:“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取得全面成功),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义》
  (1)据上述材料,说说梁启超与李鸿章的主张有何不同?(2分)
  材料三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它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2)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的政治目标实现了吗?(2分)为什么说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2分)
  材料四 李大钊说:“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3)据材料四,说说在李大钊的眼里,中国的出路在哪里?(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投降时,国家经济陷于破产,据1949年日本官方统计,日本在战争中物资财富的损失率达36%,全国有119座城市被美国飞机炸成废墟,236户住房被烧毁。生产极度萎缩,物价暴涨,大批人员失业,粮食严重短缺。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元)
年份 1952 1955 1958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产值 173 239 320 431 682 1026 1438 1969 2942 4545 5544
(1)据材料一,说说日本当时的经济状况。(1分)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趋势。(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15、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新的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富尔顿的汽船 图二 卡尔 本茨的汽车 图三 莱特兄弟的飞机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分)
(2)图一、图二分别使用的是哪种动力机器?它们分别使用何种能源?(4分)
(3)20世纪初为中国交通运输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分)
(4)针对“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九(1)班的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肯定了它们的积极作用,有的也指出了它们的消极影响。如果你是他们班上的一员,请说说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C A A C D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D B A C
二、综合题
13、(1)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或主张变“官制”),(1分)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学“制器之器”)。(1分)(2)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实现了。(2分)因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2分)(3)学习俄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2分)
14、(1)日本经济陷于破产。(1分)(2)趋势:高速发展;(1分)原因:①实行非军事化,进行土地改革;(1分)②美国的扶持;(1分)③利用最新科技成果;(1分)④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军需订货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1分)(3)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演变。(2分)
15、(1)图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图二、图三:第二次科技革命。(2分)(2)图一:蒸汽机——煤炭(2分);图二:内燃机——石油。(2分)(3)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冯如,设计制成一架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任意列举一位即可。2分)(4)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如:积极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世界各地联系加强等;消极方面——增加了能源、环境等压力。
PAGE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