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课题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目标了解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总路线。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事实;知道八字针和国民经济调整务的基本完成。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时间;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阅读教材P27第1段(1)中国共产党八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制定的主要任务。小组回答:1956年,北京;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小组回答: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制定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阅读教材P27第2段,(1)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又提出了什么路线?具体内容是什么?后果如何?小组回答: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后果: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你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小组回答: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3.活动一阅读材料,思考:(1)“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材料一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了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小组回答:表现: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导致后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什么?这样做带来了什么后果?材料二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材料三小组回答:表现: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后果: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4.阅读教材P28第2段,回答:面对严重失误和自然灾害,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哪八字方针?有何作用?小组回答: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5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小组回答: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启示: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文化大革命”1.阅读教材P28本目第2段,回答:“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是什么?小组回答: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教师小结:“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在我国经济建设上的表现,“文化大革命”则是这种“左”倾错误在政治上的表现。②主观原因:毛泽东的个人专断作风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受到严重损害,个人崇拜现象迅速滋长,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③客观原因:林彪、江青、康生等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并把“左”倾错误推到极端。2.阅读教材P29,回答:(1)在“文革”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分别是哪两个?小组回答: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2)“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小组回答: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残酷迫害。(3)刘少奇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就被陷害折磨致死,这说明了什么?小组回答: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连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都自身难保。于是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到处一片内乱景象。(4)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是怎样被粉碎的?小组回答: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企图乘坐飞机叛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小组回答: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3.“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小组回答: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教师小结:“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三、建设成就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取得了许多的辉煌成果,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党领导的结果。阅读教材P30本目第1、2段,思考: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小组回答: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出示图片,阅读教材P31内容,回答:(1)请分别简单介绍图片中人物的突出贡献。小组回答: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小组回答: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3.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小组回答: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教师小结: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人民在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中坚持奋斗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激趣导入,引入变态发育的话题。板书设计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二、“文化大革命”三、建设成就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