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社会思品复习国情教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社会思品复习国情教育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五、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考点36 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1、整体上来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见《思品》P101—104)
2、彼此的作用来看: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物质基础
社会条件
政治保障
文化环境、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建设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原 因
根本任务
主要内容
作用
(1)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能对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考点37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传统美德
1、传统美德的内容
2、传统美德的不断发展
★(二)中华民族精神
1、含义
核心是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新时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②不断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3)对青少年的要求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考点38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一)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已经渗透到每一个领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从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中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材P58——62)
(二)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中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2、中国在科技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3、但从整体上看,仍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4、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体现,是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三)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从国际形势看:
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竞争、人才竞争。 也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从中国国情看: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3、从教育对人的作用看:
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4、总而言之: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
2、措 施
①加强科技创新
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②教育创新
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③还要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3、意 义
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只有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P88 疑难解析——1、2
六、我们的理想和责任
1、共同理想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六个”更加
3、构建和谐社会
内容
考点39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考点40 理解维护公平正义 的重要性,增强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一)维护社会公平 增强公平意识
1、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
2、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3、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二)维护社会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
1、为什么要自觉维护社会正义
2、自觉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
考点41 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认识当代青年的责任
①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
②维护国家的尊严
③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度难关
④青少年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2)自觉承担责任
1、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 )
A.科教兴国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D.培育“四有”新人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 ▲ 的轨道上来。 ( )
A.引进技术和加大投资力度
B.农村人口的控制和农业现代化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D.加强国防和提高军事实力
3、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要 ( )
①把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 ③把教育作为国家投资的重中之重 ④超前考虑、重点保证、率先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材料一:2006年9月24日,“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长征组歌》这激昂的歌声,在北京解放军歌剧院的大厅回荡,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把观众又带回到七十年前的雪山、草地、大渡河、腊子口……
材料二:2006年7月19日至8月30日,“情系长征路——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三十多名开国元勋子女沿着父辈足迹,寻长征精神,重走了一次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1)罗荣恒元帅之子罗东进在重走长征路途中问过不少学生,他们理解的长征精神仅限于“吃苦”精神,这是不全面的,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事业必胜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畏艰难,不怕困难,不惜付于一切牺牲,一往无前的精神;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70年后,我们弘扬和培育长征精神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3)弘扬和培育长征精神对青少年有何要求?
长征精神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长征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需要。弘扬和培育长征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现代化建设中种种强敌与困难的力量之源。
青少年要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并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青少年要增强弘扬长征精神的自觉性,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青少年要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为长征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言之有理即可)(共23张PPT)
专题六 国情教育
党的基本
路线
共同
理想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当代青年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考点26: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为什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
2、我国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如何解决主要矛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我国当前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含义
意义
要求
地位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改革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P35——36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依据和出发点
依 据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出发点
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2、内 容
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考点27: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考点28:运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一、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二、用理论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2、改革:
是强国之路,发展的活力源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开放:
①对外开放的原因
②对外开放的地位
③对外开放的定位
④对外开放需要注意的
《精析》P112
教材P47——49
1、改革开放
是我国的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全方位的开放
三、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29 知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
二、公有制经济
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30 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
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加快生产力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4、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考点31 懂得我国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在分配中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基本经济制度
三、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1、要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的要求和体现
2、要理解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时、同等富裕
3、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动后富”的过程
4、知道我国现在所采取的措施正是先富带后富的过程
四、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
(国 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32 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前提
中心环节
关键
必要保证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依法行政
1.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这充分表明依法治国( )
A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B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C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工作人 员,D就是不断制定新的法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个要求?
(宪法,有法可依)
3.材料、重庆政府打黑频出重拳,该市公安局副局长,和司法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文强等以受贿罪被审判,受到法律严惩,还了人民一方净土……
材料反应了教材中的哪些基本观点 (至少两条)
基本观点: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
考点33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地 位
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最高纲领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医保对象由城镇职工扩大到城镇非就业居民。
根据材料回答
1、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党哪个代表的思想?
2、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3、这些措施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如减免农业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实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
知识延伸
考点34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
包括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立法权(包括制定、修改宪法、法律)
对法律的制定或修改,或有时表述为通过了“对某法律”的制定或修改,都属于行使“立法权”
任免权(对人事的决定)
决定权(对重大事项的决定)
监督权(监督由它产生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
通常会出现“听取了某某部门的工作报告”或者是“通过了某部门的工作报告”的字眼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人 民)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
3、我们每个公民都有选举权被选举权。
(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
判断并说明理由:
2010年3月5日,2918名全国人大听取审议了一府两院的报告;制定和修改了基本法律。许多代表为行使好自己的权力,他们在会前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听取民声,在大会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民生问题提出提案和议。
(1)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反映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由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2))全国人大是什么性质的机关?材料体现了它履行了哪些职权?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履行了最高监督权,最高立法权)
(3)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在会前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听取民声?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人大代表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正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始终对人民负责。
网络问政成了今年两会的新风尚
两会期间,中国广播网推出的两会互动平台,吸引了大量网民参与提问。网民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与代表委员良性互动,理性交流。网民朋友对此好评如潮。
1.材料中网民行使了什么权利?
2.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向人大代表提建议吗
3.如果你想提建议你会提些什么建议呢?
考点35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新型的民族关系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立场、原则、态度
(2)立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
“四个决不”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③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④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