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0—2011学年上学期思政社会期中测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D B C C D A D B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D C D D C C C D A21 22 23 24 25B D B D D二.材料分析题(44分)21.(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2)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6分)(3)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2分)(4)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分)22.和平和发展(4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4分)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发挥联合国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4分)(4) 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倡导国际新秩序。(4分)23.澳门 中国(4分)葡萄牙殖民者,16世纪中叶(4分)根据一国两制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订了《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行政区。(8分)三.简答题(6分)24.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2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要不断完善这项基本经济制度。(4分)2010—2011学年上学期思政社会期中测试试卷答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二.材料分析题(44分)21.(1)18位村民的协议做出了怎样的创造性的决定?(2分)(2)这一伟大的创造对中国而言有何历史性的意义?(6分)(3)目前我国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水平?(2分)(4)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是什么?(2分)22.材料一表明了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4分)造成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国际社会应如何构建一个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4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式,应该采取怎样的内外政策?(4分)23.文中的“妈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4分)“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中的“他们”指谁?“他们”又是在何时掳去“我的肉体”的?(4分)“我”又是怎样回到“母亲”怀抱的?(8分)三.简答题(6分)24.现阶段我国实行什么经济制度?(2分)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分)考场号: 班级: 姓名: 座位号:……………………………………装……………………………………订……………………………………线…………………………………………201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思政社会期中测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标志着( )A. 冷战政策的开始 B.美国开始推行霸权主义政策C. 美苏开始军备竞赛 D.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2.1990年__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结束。( )A. 古巴 B. 纳米比亚 C. 埃及 D. 印度3.标志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消灭的事件是( )A.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B. 1953年国民经济的恢复C.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D.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4.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的是( )A. 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社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5.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资源与环境 B. 人口与发展 C.和平与建设 D.和平与发展6.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B.伊拉克战争爆发C. 北约轰炸南联盟 D.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7.南北问题实际上是( )A. 人口问题 B. 资源问题 C. 和平问题 D. 发展问题8.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A. 1970年 B.1971年 C. 1972年 D. 1978年9.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资源 B.环境 C.发展 D.人口10.2009年6月14日至20日是我国第19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是“推动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要”。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B.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C.出门时随手关闭电源 D.把家里的电灯换成节能灯11.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破坏问题是( )A.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B.土地荒漠化和气候变暖C.三废问题 D.赤潮问题12.《吕氏春秋》中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旨在说明( )A.鱼类资源十分稀缺使人类吃不到鱼B.人类的捕鱼技术越来越高C.水资源的短缺,无法为鱼类提供生存环境D.人类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要付出代价13.世界上最典型的人口大国是中国和印度,人口过多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下列属于人口众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①就业压力大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③劳动力逐渐减少④居民住房紧张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4.下列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 B.煤矿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C.草场资源、铁矿资源、稀有金属资源 D.风能、水能、太阳能15.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的人口面临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作为重大的环境问题( )①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②说明环境问题只是某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③反映了环境问题是关乎全球的问题④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总是不协调的A. ①② B. ②④C.①④ D.①③16.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B.我国有着位居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C.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生产力低,发展不平衡17.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发展生产力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实现现代化18.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台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是( )①我们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②国家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③我们始终只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兴国之要④正确处理了改革,稳定,发展三者的关系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②④ D.①③④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最高国家行政机关C.基本经济制度D.根本政治制度20.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 )A.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B.建设全面小康社会C.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D.综合国力赶上发达国家21.我国正承受着“银色浪潮”的冲击,这里的银色是指( )A.白色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B.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带来的老龄化问题C.土地荒漠化,盐渍化造成的资源短缺D.水土流失,土地干涸造成的缺水问题22.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但未来几年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形势严峻。这说明( )①我国社会的要矛盾依然突出②我国的人口素质普遍较低③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机会④我国经济已经超负荷发展A. ①② B. ③④C.②③ D.①③23.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保持了繁荣发展,这证明( )A.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是完全正确的B.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 D.我国已经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24.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B.保证少数民族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C.保证各族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D.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25.当的十七大报告,把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范畴,这充分说明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①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②有利于维护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③更好的体现基层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④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群众民意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二.材料分析题(44分)21.30多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在协议上按下历史性的手印,掀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我国目前正在实施三步走战略,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小康。(1)18位村民的协议做出了怎样的创造性的决定?(2分)(2)这一伟大的创造对中国而言有何历史性的意义?(6分)(3)目前我国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水平?(2分)(4)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是什么?(2分)22.材料一:2009年,国际格局总体稳定,局部震荡,巴以冲突进一步演变为军事进攻,在短期内很难看到和平进程取得长足进展。美国增加对阿富汗驻军。朝鲜和伊朗核问题举步维艰。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国际经济关系不平等的现状依旧。材料二:2009年9月,我国国家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讲话,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材料一表明了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4分)造成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国际社会应如何构建一个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4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式,应该采取怎样的内外政策?(4分)23.“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中的“妈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4分)“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中的“他们”指谁?“他们”又是在何时掳去“我的肉体”的?(4分)“我”又是怎样回到“母亲”怀抱的?(8分)三.简答题(6分)24.现阶段我国实行什么经济制度?(2分)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思政社会期中测试试卷.doc 答案 .doc 答题卷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