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思品社会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思品社会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资源简介

201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思品·社会》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D B D B B B C D C D B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B A B D D D C C A B C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按序为7分、10分、7分、8分、8分,共40分)
31、(1)周恩来这段话是针对哪一件事而发表的讲话?(1分)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中国最终采取了什么对策?结局如何?(2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如何理解“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4分)
见作业本答案,每点一分。
32、(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2分)
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富国强民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是由谁设计的?(2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
(3)请选择八大历史变迁中的任意两个方面,运用具体事例说明其成就。(2分)
要求:两个角度,一点一分。
(4)我们目前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下一个美好目标是什么 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中学生应该怎么办?(4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小康社会;言之有理就有分数。
33、(1)材料一说明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是什么?从材料二看出,威胁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什么?(2分)
和平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材料三说明什么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什么?(2分)
发展问题(或者南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粮食问题,贫困问题也可以);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或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3)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材料三的问题?(3分)
三点。中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同时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等。
34、(1)从材料中看出亚非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与会各国的“同”有很多内容,写出其中一点。(2分)不同的社会制度;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运的共同愿望。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在亚非会议上由周恩来引申和发展的外交原则是什么?(2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请你写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3分)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个合法席位;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对外政策又有什么重大的发展?(1分)
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35、材料一:(2分)
土地改革: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等。
材料二:(2分)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等。
材料三:(2分)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等。
材料四:(2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7
九年级思品社会质量检测参考答题 第 1 页( 共 2 页)201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思品·社会》质量检测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德黑兰会议
2、二战后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实质是
A、美苏争霸斗争 B、美国的霸权政策C、两国间的对抗 D、遏制共产主义
3、下列新中国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与钱学森、邓稼先贡献最为相似的是
A、焦裕禄 B、 王进喜 C、雷锋 D、钱三强
4、下列历史现象与文化大革命有关的有:①土办法炼钢 ②破“四旧” ③批斗资产阶级当权派④写大字报对别人进行任意攻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能够反映二战后落后国家与地区经济现代化现象的是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B、新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
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黄金时代”的到来
D、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
6、下列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成就有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
C、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D、鞍山钢铁公司的扩建
7、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历了持续近二十年的“黄金时代”,最主要的原因是
A、工人队伍的壮大 B、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C、采用国家干预的政策 D、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8、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B、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C、欧洲加快一体化进程 D、各国都致力于发展经济
9、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10周年的纪念日,当年香港媒体在评价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了历史与现实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香港顺利回归
10、“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解决“乡愁”,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的是
A、坚持“一国两制” B、坚持两岸平等
C、坚持“一中一台”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具有世界意义变化之一的事件是
A、万隆会议 B、非洲大陆的解放
C、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D、“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12、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那么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
A、首先从农村推行开放 B、首先从城市推行开放
C、首先从山区推行开放 D、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13、“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是指
①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由大陆台湾各自表述)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具有的意义是:①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②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标志③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④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不平凡的变化说明了:①改革开放是正确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所作的政策、决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③公有制经济不再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20世纪60到70年代,茶余饭后一起听广播是最大的乐趣;改革开放后,全家人围座一起欣赏电视节目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进入21世纪,MP3、QQ聊天成为人们的一大喜好。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①生产力迅速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③现在的人们贪图享受,艰苦奋斗过时了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急剧下降,人民公社化运动最根本的错误在于
A、造成了国民经济的迅速下降 B、忽视了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
C、扩大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 D、提出了无法达到的生产目标
18、非洲( )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奴役非洲历史的终结,而中国( )的顺利收回,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A、纳米比亚 香港 B、纳米比亚 澳门 C、埃及 香港 D、埃及 澳门
19、科学家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使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大油田,有力批驳了“中国贫油”的论点,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 ①不畏惧权威的大无畏精神②“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的创新精神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④“人定胜天”的革命英雄主义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0、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反映:①我国在核研究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②我国科学家具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④我国已挤身发达国家的行列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1973年,中东爆发了石油危机,从石油危机中看出:①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不仅把石油作为资源,而且作为与欧美强国进行较量的武器和筹码 ②危机的发生是因为石油能源的减少导致石油价格上涨 ③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已经凝聚成一股重要力量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石油需求已经越来越少了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2、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严重危害有:①传统文化遭到严重摧残 ②民主被严重践踏 ③人格尊严受到严重侵害 ④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出现上题中失误和挫折的原因有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缺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 )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军事和经济 B、军事和教育 C、经济和科技实力 D、政治和经济实力
25、当人类跨入21世纪时,我国人民的生活已经(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A、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B、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C、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D、全面实现小康
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重大事件,我们始终都没有动摇这个重心。这里的“重心”是指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党的领导 D.自力更生
27、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严令美国代表团成员不能与周恩来总理握手。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早早地微笑着伸出手,周恩来也迎上去,两双坚定而有力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足足有一分多钟。从拒绝握手到主动握手说明了:①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接触、对话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③中美之间从此握手言和,再无分争④当时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美苏争霸,美国感到要改善中国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有①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 ②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 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间太短 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根本的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30、放眼世界,中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大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以下属于我们面临的挑战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 B、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C、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 D、亚太地区相对稳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按序为7分、10分、7分、8分、8分,共40分)
3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讲话
请回答:
(1)周恩来这段话是针对哪一件事而发表的讲话?(1分)
(2)中国最终采取了什么对策?结局如何?(2分)
(3)如何理解一位美国将军所说的“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4分)
32、(10分)2009年9月20日——10月20日,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 美好未来”为主题的“辉煌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根据内容提示,回答问题。
伟大历程:在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经历了两次伟大变革,第一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创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
请问:(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2分)
(2)“富国强民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是由谁设计的?(2分)
辉煌成就:60年来,新中国取得了体制机制、对外格局、综合国力、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市场供应、人民生活、法制建设等八大历史变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请问:(3)请选择八大历史变迁中的任意两个方面,运用具体事例说明其成就。(2分)
美好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观结束后指出:未来是美好的,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见许多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困难。
请问:(4)我们目前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下一个美好目标是什么 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中学生应该怎么办?(4分)
33、(7分)材料一:人民网大马士革10月26日电 据阿拉伯媒体26日报道,25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的两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已造成至少160人死亡,500多人受伤。由于许多人伤势严重,死亡数字随时可能攀升。材料二:漫画
材料三:新华网2009年10月19日转载光明日报文章《饥饿人口数字映衬中国贡献》:全世界饥饿人口数量已突破10亿,创下历史新高。这是10月16日第29个世界粮食日来临前夕,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报告中的数字。报告说,全世界饥饿人口几乎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饥饿浪潮严重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说明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是什么?从材料二看出,威胁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什么?(2分)
(2)材料三说明什么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什么?(2分)
(3)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材料三的问题?(3分)(写出三点)
34、(8分)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而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和转机是在20世纪70年代。阅读材料,结合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回答:
(1)从材料中看出亚非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与会各国的“同”有很多内容,写出其中一点。(2分)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在亚非会议上由周恩来引申和发展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分)
(3)请你写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3分)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对外政策又有什么重大的发展?(1分)
35、(8分)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土地制度的改革——做出了具体的表达,给出了明确的方向。以下材料均与土地制度有关,请仔细阅读,然后写出各自材料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及所带来的影响。(8分)
材料一: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1956年) 第一个亿五年计划实施以来,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以上,其中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的农户87%以上,参加合作社的个体手工业者占总户的90%以上。( )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 )
材料四:“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 )
7
九年级第一学期思品社会质量检测试题 第 1 页共 5 页201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思品·社会》质量检测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按序为7分、10分、7分、8分、8分,共40分)
31、(1)(1分)
(2)(2分)
(3)(4分)
32、(1)(2分)
(2)(2分)
(3)(2分)
(4)(4分)
33、(1)(2分)
(2)(2分)
(3)(3分)
34、(1)(2分)
(2)(2分)
(3)(3分)
(4)(1分)
35、材料一:(2分)
材料二:(2分)
材料三:(2分)
材料四:(2分)
7
九年级思品社会质量检测答题卷 第 1 页(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