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期始考试社会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期始考试社会测试卷

资源简介

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期始考试社会测试卷
卷 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把世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到非洲这片土地上,1990年的非洲大陆就曾经被世界所关注。因为1990年这一年( )
A.标志着非洲殖民时代的终结 B.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C.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 D.非洲国家摆脱了贫困
2.为加快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奋力拼搏一辈子,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被列为“百年中国的十大人物”。此话对下列人物中的哪一位评价最为合适( )
A.焦裕禄 B. 王进喜 C. 黄继光 D.雷锋
3.标志着20世纪70年代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重大事件有(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③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④APEC在上海召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 1980年,生活于下列城市的人,有可能吃到肯德基等洋快餐的是( )
A.杭州 B.深圳 C.广州 D.福州
5、2010年11月23日,朝鲜与韩国在西部争议的海域发生炮战,双方各有伤亡。次日,韩国宣布向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增派军队,同时与美国举行联合军演,美国核动力航母已驶往敏感海域,美国的“炮舰外交将会使局势更加复杂。这反映了当今世界还存在:( )
A、恐怖主义 B、和平问题 C、发展问题 D、环境问题
6.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11周年纪念日,在11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政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的回归( )
①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②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③意味着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④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 “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而3年前发射“嫦娥一号”的任务之一是评估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 根据材料回答7—8小题:
7、探月活动对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改变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现状 B.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C.用月球资源完全替代地球资源 D.扩展资源的开发范围
近年来,宁波市各地农家乐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亮点,为建设“绿色、特色、生态、和谐”的宁波做出了贡献。据此回答8—9题。
8、对右图的认识表述错误的是( )
A.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景区资源与环境
B.景区资源与环境保护开发利用好就促进人口的发展
C.景区资源与环境保护开发利用依赖人口素质的提高
D.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的发展
9、宁波发展农家乐有哪些有利条件?( )
①杭州湾大桥开通,交通便利
②大桥有生态农业,湿地公园等生态环境优美
③人才多,经济基础好
④杨梅、青蟹、竹笋、桃李等生态、绿色农产品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民主、人权、自由的观念是相对的、具体的,是由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人权问题上,可以在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下列中国人权观点与材料相符合的是 ( )
①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 ②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③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④评价一国的人权状况不能割断历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改革开放 D、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2、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作为学生,你的主要责任是 ( )
A、遵守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B、忠诚、互助、互谅
C、萍水相逢,扶危济困 D、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13、“莫道风尘苦,独木难成林,一人栽下一棵苗,沙漠也能成绿荫;莫怨人情冷,将心来比心,一人添上一根柴,顽石也能炼成金。”说明的道理是:( )
①只有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我们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②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社会 ③我们要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④我们要依法办事、依法律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1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爱我中华》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 )
A、各民族的饮食习惯要相同 B、各族人民和睦团结
C、各民族的发展起点要相同 D、各民族要共同富裕
15、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 )
①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③实行对外开放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 ④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就是经济上的对外开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6、浙江省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战略目标,这将有利于促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的协调发展,使天更蓝、地更绿、山更青、居更佳。浙江省提出这一目标体现了:( )
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②必须做好环境、资源等执法工作
③必须做到先污染后治理 ④有利于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下列传统文化中,我们应予以摒弃的是 ( )
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②人生无常,及时行乐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18、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修改后的选举法规
定城乡人口按1:1选举人大代表,我国首次实现城乡居民“同票同权”。这体现了( )
①法律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与保障 ②我国民主制度正在不断完善
③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 ④我国人民直接决定国家的一切事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公共安全 ( )
①是大人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化②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③是我们青少年热爱祖国的表现④是国家安全部门的事,与我们普通公民无关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20、“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的观点 ( )
A.是正确的,因为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
B.是错误的,因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内容不同
C.是正确的,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是错误的,因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二、非选择题(共6大题,共40分)
21.某班级筹办主题为“改革开放前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7分)
(1)【收集资料】选出符合主题的资料(填序号):______________。(2分)
①崛起的经济特区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土地改革法》 ④公社社员在吃大锅饭 ⑤第一辆国产汽车 ⑥土高炉炼钢铁 ⑦“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⑧“文革”中的红卫兵
(2)【划分展区】用已选的上述资料作为展品布置展区,完成下表:(3分)
展区 主题 选择展品(填序号)
第一展区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二展区 工业化的迈步
第三展区 成长中的曲折
3)【文字说明】在反思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有哪些值得我们吸取的经验教训?请你发表见解(至少两点)(2分)
22. (6分)材料一: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保卫和平,从来不,也永远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材料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在病故前写了一首诗《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邻人”指谁?当时中国进行了一场什么战争?(1分)
(2)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分)这一方针先后在哪些地区成功实践?(1分)
(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心愿?(1分)
(4)作为我们青少年,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应该怎样做?(2分)
23、感受亚运会:(5分)
2010年11月12日夜晚,珠江流光溢彩,巨轮形状的海心沙亚运开幕式会场,晶莹剔透,仿佛扬帆前行。数万名观众在此度过了一个难忘之夜———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隆重开幕。本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几大亮点:一是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打造不可复制的开放的舞台空间; 二是现场表演与整个城市紧密互动;三是世界最高的舞台帆屏装置,最大的立体表演舞台;四是通过开幕式序曲——珠江巡游,开启一段全城共庆的盛大迎宾曲,全方位立体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五是爆竹烟花点燃了主火炬,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现代体育精神相结合。本次亚运会开幕式“简朴而不失精彩,热烈而不求奢华” 。“幕天席地,天人合一”,中国古人的审美理想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得到充分展现。 根据材料回答:
《1》从百年梦想办奥运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再到亚运会成功举办,从人权观的角度说明了什么?(0.5分)同时也说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什么样的开放?(0.5分)实施这一国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是什么?(0.5分)
《2》本次亚运会开幕式“简朴而不失精彩,热烈而不求奢华”说明符合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型社会和发展观。“两型社会”指什么?发展观是指什么?(0.5分)“幕天席地,天人合一”体现了什么和谐?(1分)
《3》“爆竹烟花点燃了主火炬”说明我国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1分)
《4》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角度说一说,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1分)
24、材料一:【站直了,别趴下,再议中国的稀土问题】(6分)
我国的稀土出口量达到97%,而且价格却等于泥土般的价格。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政府整治稀土资源出口的举措结结实实地打到了一些长期以来一直从中国廉价获取此类珍稀资源的西方国家痛处。 不久前, 日本驻华大使召集美、英、德、法、韩等国家驻华大使开会,谋求各国联合一致采取行动迫使中国缓和对稀土资源的出口管制。网络民意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网民支持政府采取严厉措施对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出口进行治理和管理,这充分反映了民众的心声。
材料二:【主权问题,寸土必争】2010年10月,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前夕,日本外交当局伙同别国通过媒体不断散布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论。回顾这两个月来日本政坛关于渔船冲突事件及钓鱼岛问题的言论,几乎呈现了强硬势力一边倒的态势。再加上美国利用他军事霸主的地位切入亚太地区所有问题轻率表态,这无疑将给亚太安全带来无穷后患。针对上述涉及国家主权问题,中国政府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中断同日本的军事、政治等活动的交流,同时,中国政府严正声明:中方对美国国务卿关于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言论表示强烈不满。据新浪网调查,95%以上的网民对日本和美国的行径表示强烈的不满。
根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中从资源的种类来分,稀土是属于哪一种资源?(0.5分)
《2》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说说我国政府采取限制出品稀土的正确性(至少2个角度)(2分)
《3》在稀土和钓鱼岛问题上,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什么?(0.5分)美、日等国的做法是一种什么行径? (1分)
《4》网民的关注说明我国公民行使什么政治权利?也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核心是什么?(2分)
25、 [精彩世博]:(7分)
材料一:2010年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正式落下帷幕。这届由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盛会,自5月1日开幕以来,共迎超过7000万人次海内外游客,中国兑现了“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之诺。上海世博效应将持续释放带来的转型推动机遇,新理念、新模式将融入城市发展各个环节,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将成为发展转型的突破口。上海世博会所呈现给世界的“科技盛宴”,既不是点缀、更非作秀,而是将对今后全球的技术发展产生切实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温家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为此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材料三:有人把生产知识、输出知识的国家称为“头脑国家”,把引进知识、应用知识的国家称为“躯干国家”。目前,西方国家是“头脑国家”,而我们还是“躯干国家”。所以我们不能永远跟在外国人后面。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上海世博效应将持续释放带来的转型推动机遇,新理念、新模式将融入城市发展各个环节,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将成为发展转型的突破口。”这说明我国正在实施哪一发展战略? (0.5分)实行节能减排有利于实施哪些基本国策?(1分)
《2》材料一中“上海世博会所呈现给世界的“科技盛宴”,既不是点缀、更非作秀,而是将对今后全球的技术发展产生切实而深远的影响。”说明了什么道理?(1分)。材料三中说明我国要把“躯干国家”变为“头脑国家”,为此我们要实施什么战略?(0.5分)其关键是什么?(1分)
《3》为什么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至少从两个角度分析说明)(2分)
《4》要把“躯干国家”变为“头脑国家”,我们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1分)
26、关注民生 (9分)
材料一:“赚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的速度“。电视剧《蜗居》里的台词折射出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道出都市无房族的困惑与无奈。“蜗居”一词迅速成为年度热词。
材料二: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上,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温家宝总理的《政治工作报告》指出: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对哄抬房价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材料三:去年和今年“两会”期间,网民通过网络向"两会"代表、委员提问达到数十万人次,据悉,现在从国务院、中央部委到县级政府均建有网站,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跨越了地域疆界,突破了组织界限,实现了党和政府与普通群众的直接通。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报告材料二中: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上,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温家宝总理的《政治工作报告》说明了什么? (1分)
《2》蜗居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分)为了使当代百姓不再蜗居,解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2分)
《3》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关注百姓的“蜗居”问题?(2分)
《4》想一想:网民与政府的沟通渠道除网络等媒体以外,还有哪些渠道 (2分)
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期始考试社会答题卷
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共40分。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卷 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40分)
21、(1)【收集资料】选出符合主题的资料(填序号):__________。(2分)
(2)【划分展区】用已选的上述资料作为展品布置展区,完成下表:(3分)
(3)(2分)
22、(1)(1分)
(2)(2分)
(3)(1分)
(4)(2分)
23《1》(0.5分)
《2》(2分)
《3》(1.5分)
《4》(1分)
24、(1)(1分)
(2)(4分)
(3)(3分)
(4) (2分)
25、《1》(1.5分)
《2》(2.5分)
《3》(2分)
《4》1分)
26、《1》(2分)
《2》(3分)
《3》(2分)
《4》(2分)
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期始考试社会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5 ABDBB 6---10 DDBCD 11---15 BACBA 16---20 DBADB
二、非选择题(40分)
21、1)②③④⑤⑥⑧ (答案中出现①⑦不给分,少1个扣0.5分,少4个不给分2)第一展区:②③(1分);第二展区:⑤(1分);第三展区:④⑥⑧(1分)。3)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重视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民主、法制;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至少两点,每点1分,共2分)
22、(1)朝鲜;抗美援朝战争。(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港澳。(3)祖国统一。(4)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宣传一国两制方针;积极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行作斗争;认真学习,立志成才----。
23、〈1〉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全方位;加入WTO 〈2〉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 人与自然和谐。〈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学生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24、《1》非可再生资源。《2》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它涉及到我们的国家安全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问题;限制稀土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爱国主义。
25、《1》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关键是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6、《1》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的监督权。《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3》政府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4》向人大代表反映;向有关部门反映。
班级 姓名 试场号 考号(座位号)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展区 主题 选择展品(填序号)
第一展区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二展区 工业化的迈步
第三展区 成长中的曲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