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鲁教版初三化学《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及应用2.记住碱的化学性质(碱的通性)3.会写关于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4.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认识几种重要的碱,掌握使用碱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对碱的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洗发水、洗衣粉、肥皂,包括实验室当中的石灰水,那么这四种物质当中有什么共同点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碱及其性质。2、明确目标生读目标三、自主学习,基础认知学生回答课前预习的碱的定义:溶于水后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教师引导:结合酸的定义,重新考虑一下学生: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师提出要求:学生观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外观,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学案表格。学生:观察并总结。[学生汇总答案,老师加以简单评价][幻灯片]初步认识NaOH、Ca(OH)2性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颜色、状态??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头发丝在其中的变化??其他??俗称??教师要求:大家记忆两种碱的性质期间学生上台书写钙三角的化学方程式。[幻灯片]①钙的三角变化:CaCO3→CaO③↖↙②Ca(OH)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任务1、小组内完成课本P8——P9实验探究1、2、3,观察并记录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教师:指导加入药品的量,指导学生的操作10分钟左右,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现象,教师对比小组间的实验差距,分析原因。[幻灯片]1、与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的作用?滴入石蕊试液后的现象滴入酚酞试液后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氢氧化钙溶液__________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后的现象生锈铁钉??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教师:大家写出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刚才大家写的化学方程式属于什么类型?学生:思考,部分能说出复分解反应教师:强调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教师完成任务2,学生观察现象]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说出化学方程式。教师:同学们结合方程式思考以下问题:检验CO2时为什么用Ca(OH)2溶液而不用NaOH溶液?吸收或除去CO2时为什么用NaOH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小结]教师:同学们继续思考:NaOH、Ca(OH)2溶液与CO2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一定是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吗,有没有别的可能?如何证明?教师提示:可从验证生成物的角度分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小结][幻灯片]课本选取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二氧化碳、生锈铁钉、碳酸钠和氯化铜溶液来进行碱的性质探究,每一种具体物质背后代表的是哪类物质?你能总结出碱的通性吗?教师: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学生小结,幻灯片]碱的化学性质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③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教师:碱具有的通性的原因?学生: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教师:同学们试着思考任务3的问题[教师提示和点拨,碱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学生:1、加碳酸钠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2、向两个试管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教师进行评价]五、当堂达标测试1.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A.氧化钙、消石灰、CaOB.氯化氢、盐酸、HClC.碳酸钙、熟石灰、CaCO3D.氢氧化钠、烧碱、NaOH2.下列物质与澄清的石灰水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A.二氧化碳B.氯化钙溶液C.硫酸铜溶液D.碳酸钠溶液3.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B.C.D.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没有塞橡皮塞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全部变质?【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氢氧化钙溶液可能全部变质,变成碳酸钙。猜想②:氢氧化钙溶液可能部分变质,其成分是__________。【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样于试管,滴加稀盐酸,充分振荡有_____生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钙(2)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原溶液中含有_____【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1)、(2),你得出的结论是猜想__________成立。【反思与拓展】(1)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在分析化学反应后的物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反思总结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二氧化碳石蕊酚酞氯化钠PAGE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