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做基础实验之一。教材将其放在溶解度、海水晒盐、蒸发结晶之后来讲解,利用过滤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利用蒸发结晶得到食盐晶体,使学生既加深了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蒸发结晶等知识的理解,又逐步学会和体验分析和解决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教材主要内容1、学会除去少量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方法。2、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三已经学过过滤的原理和基本的操作要领,但还未实际动手实验;对于蒸发结晶的适用条件以及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知识也以明确,本节课将过滤和蒸发两项基本的实验操作融合在一起,来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首先要从粗盐中所含杂质的类型入手,从原理上明确除去不同杂质应选择适合的方法,然后明确了原理后,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进一步熟练基本操作。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并学会过滤蒸发操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归纳总结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善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过滤与蒸发操作。2.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注意现象。五、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师: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粗盐精盐对比,结合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粗盐中一般有什么杂质?生: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和可溶性的杂质如氯化钙、氯化镁等。师,请你写出氯化钙、氯化镁的化学式。【活动一:探究粗盐初步提纯的方法】师:要除去粗盐中不溶性的杂质,你采取哪些实验步骤?生: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师:请你将实验过程的图片按顺序排列。(见PPT)师:需要计算精盐的产率,我们还需要添加什么实验步骤。生:计算。师: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提供精盐产率计算公式)。生:所得精盐的质量,溶解的粗盐的质量。师:所得精盐质量可以直接称量,溶解的粗盐的质量如何得到呢?请认真阅读实验步骤,并解决此问题。生:用称取粗盐质量减去剩余粗盐的质量。师:我们看一下其他班级的实验过程,以及他们所得的产品,请你在实验过程中思考为什么盐不多,盐不白。师:本实验较长,实验过程中,还有一些实验操作要领要和大家一起复习:1.水的量取(视线,胶头滴管的使用)2.粗盐的称量,(天平的使用,三次称量,天平复位)3.溶解(注意,加到不再溶解为止)4.过滤(一贴、二低、三靠)5.蒸发操作(直接加热、玻璃棒搅拌作用、何时停止加热、坩埚钳的使用、药品的转移)师:大家知道实验注意事项了吗?请大家合作完成实验。请每一组的实验观察员,根据小组的操作过程进行量化打分。【活动二:实验探究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PPT)实验目标:1.去除粗盐中不溶性杂质2.计算产率(PPT)实验步骤: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5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食盐水是否浑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5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2.过滤连接好过滤装置,过滤食盐水。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3.蒸发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观察蒸发皿中食盐的外观。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制定容器中。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活动时间:约20分钟(老师进行控制)生:实验、记录。师:巡视、参与小组探究活动(过滤蒸发过程中有操作不正确的提醒后告知他正确的做法),计算产率,提示分析问题。师:大部分组实验结束,我请几位观察员上台说明,你们小组操作的得分情况,以及扣分主要原因。生:展示。师:你们找到食盐不多的原因了吗?生:回答。师:请几组同学汇报产率,你能分析出产率可能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吗?生:讨论。师:总结原因师:你能说出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都要使用到的仪器名称吗?该仪器在每一步中的作用?生:回忆,并回答问题。师:(结束)今天,我们一起完成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现在所得粗盐是纯净物吗?那其中可溶性杂质如何去除?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完成相关思考和习题。六、板书设计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一、粗盐中杂质:1.难溶性杂质2.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等二、难溶性杂质去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精盐的质量/溶解的粗盐的质量×1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