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课件(37张PPT)+3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课件(37张PPT)+3视频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13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重点】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了解分子、原子的尺度。
2.通过实验探究扩散现象,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并且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培养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3.通过实验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说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能用其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分子动理论;
【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盛夏季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蝴蝶,你猜想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
新课引入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
物质的构成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
1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____________构成的。
分子、原子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米,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电子显微镜
细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的水珠、极细的铁粉都是微小的物体,而不是分子。它们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宏观物体,分子的尺度很小,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的都不是分子,而是物质的微粒,真正的分子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1.
通常情况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空气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些空气分子,要用80多年。
2.
一滴水中有水分子1.67×1021个,如果你一次大约喝100亿个水分子,1秒喝1次的话,要喝1670亿次左右!喝完这滴水,需要5000年以上。
特别提醒
新知探究
知识点
分子热运动
思考:我们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2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气体的扩散实验
演示:气体之间的扩散现象
新知探究
演示:气体之间的扩散现象
现象
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装在下面的瓶中,上面瓶中是无色的空气,抽掉中间玻璃板看到:
上面瓶中颜色______。
下面瓶中颜色______。
最后两瓶颜色变得______。
变深
变浅
均匀
新知探究
课堂练习
不同的物质在___________时,彼此___________的现象,
叫做扩散。
互相接触
进入对方
液体之间能发生扩散现象吗?
新知探究
课堂练习
开始时
10天后
30天后
硫酸铜溶液


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新知探究
液体之间能发生扩散现象吗?
不同的物质在___________时,彼此___________的现象,
叫做扩散。
互相接触
进入对方
固体间能发生扩散现象吗?
铅块
金块
实验前
叠放在一起
五年后
现象:五年后金中有铅,铅中有金,互相渗入1mm深。
说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
新知探究
1.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任意两种状态之间。
2.扩散现象说明: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有空隙。
特别提醒
理解扩散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互接触
彼此进入
微观本质
不同的物质必须相互接触才会发生扩散现象,如果物质之间彼此不是接触,是不可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扩散不是单一的一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而是同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从宏观上讲,扩散是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从微观角度来看,扩散其实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进入到对方分子空隙的结果。
新知探究
同学们能列举生活中见到或感受到的扩散现象吗?
1.人闻到的各种气味;
2.浸入盐水的东西变咸;
3.“墙内开花墙外香”;
4.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有一层厚厚的黑色印迹;
5.令人窒息的“二手烟”;
6.湿衣服晾干了(蒸发);
……
议一议
发生扩散的两种物质不需要借助外力,发生扩散后也不会自动分开,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借助了外力、会自动分开或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则不是扩散,例如:铁钉进入木头、水变浊了、扫地时尘土飞扬、铁生锈了等。
如何判断是否是扩散?
单个分子的运动是看不见的,但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扩散现象,是可以观察到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宏观的扩散现象,通过推理来感知分子的运动。这种通过直接感知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的科学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新知探究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它们的扩散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腌咸菜往往要十多天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这给你什么启示呢?
新知探究
课堂作业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扩散现象快慢。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分子扩散越_____。
剧烈

新知探究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其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运动的程度不同。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相对缓慢,但并没有停止,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物质的分子不再做热运动。
特别提醒
知识点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的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他们拉开。
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
新知探究
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______
分子之间既有______,又有_______。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既然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斥力
引力
斥力
新知探究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什么时候表现为引力?
什么时候表现为斥力呢?
当分子间距______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_______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稍大
很小
新知探究
r0
斥力
斥力
引力
斥力
引力=斥力
引力<斥力
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当距离大于10r0,分子间作用力忽略为零。
r=r0
rr>r0
引力
引力
位置平衡
引力>斥力
新知探究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分子动理论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隙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新知探究
固态
液态
气态
观察下列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模型。
说一说,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分子之间的距离一样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一样吗?
新知探究
气态
固态
液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很小
较大
很大
很大
较大
很小






固(有形有体)
气(无形无体)
液(有体无形)
新知探究
课堂小结
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二、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越快

三、固液气的宏观特性
固(有形有体)
气(无形无体)
液(有体无形)
课堂总结
课堂过关
1.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D.
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运动
课堂训练
2.
关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路上大雾弥漫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C.两小水珠靠近后会结合成一个大水珠,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
B
课堂作
课堂训练
3.
下列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稻花飘香
C.秋天,红叶满山
D.冬天,雪花飘飘
B
课堂训练
课堂过关
4.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A.
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B.
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
C.
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课堂训练
课堂过关
5.
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C
A.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
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
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D.
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课堂训练
6.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
在做无规则运动,而通过“花气袭人”能“知骤暖”是因为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分子
温度
课堂训练
A.
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
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7.
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
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D
课堂训练
8.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A、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B
课堂训练
9.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板从水中缓慢提起,关于测力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板没有浸没在水中时最大
B.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最大
C.玻璃板全部在空气中时最大
D.玻璃板离开水面时测力计示数一直减小
B
课堂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