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鲁教版初三化学《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两种常见的碱,知道其物理性质及俗称。2掌握碱的化学性质,理解碱的化学性质就是氢氧根的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3通过阅读课本,观察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认识几种重要的碱,掌握使用碱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对碱的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金秋过后,黄橙橙的柿子挂满枝头,熟透的柿子吃起来味道甜甜的,爽爽的,但未熟透的柿子吃起来有一种发涩的感觉,这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类重要化合物—碱,本节课我们就走入碱及其性质的探究。2、明确目标生读目标三、新知探究任务一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指导阅读]快速阅读课本,并动手实验,完成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们交流。1、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根据7页“活动天地”中的要求,完成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对比表格;通过阅读7、8页碱的化学性质前面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2、使用氢氧化钠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沾到皮肤上如何处理?3、工业上是如何制取CaO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aOH、Ca(OH)2的俗名分别是什么?5、CaO的俗名是什么?有何性质?有何用途?6、Ca(OH)2是如何制得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常见的碱还有哪些?8、总结本章学过的干燥剂有哪些:[学生汇总答案,老师加以简单评价][幻灯片]颜色状态置于空气中的变化在水中的溶解性羊毛线在溶液中的变化俗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针对练习一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说明它具有()性质,这种性质决定它的用途是()2.羊毛绒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的现象说明了()使用氢氧化钠时应注意()3.你认为应该怎样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答:4.钙的三角变化:CaCO3→CaO↖↙Ca(OH)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碱的化学性质,完成8页“实验探究”中的表格[知识回顾]学生回顾前节课学过的酸的化学性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汇总实验方案并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尝试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总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老师加以评价][幻灯片]1.碱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举例说明(化学方程式)12342.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学生小结,幻灯片碱的化学性质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③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四、课堂小结五、当堂达标测试1.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A.氧化钙、消石灰、CaOB.氯化氢、盐酸、HClC.碳酸钙、熟石灰、CaCO3D.氢氧化钠、烧碱、NaOH2.下列物质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但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A.稀盐酸B.氯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碳酸钠溶液3.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的质量减少的是()A.浓硫酸B.石灰水C.浓盐酸D.氯化钠溶液4.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B.C.D.【中考链接】1.(2013江苏苏州)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A.浓盐酸B.氯化钾溶液C.浓氨水D.氢氧化钠溶液2.(2013江苏苏州)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A.红色B.紫色C.无色D.蓝色3.同学们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对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溶液呈中性。【查阅资料】:①Ca(NO3)2溶液呈中性。②Ca(NO3)2+Na2CO3=CaCO3↓+2NaNO3【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乙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Ca(OH)2;丙同学认为:含有NaOHCa(OH)2Na2CO3;你认为可能含有。【分析讨论】:丁同学认为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实验设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滤液于试管中猜想正确甲同学也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猜想正确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盐酸酚酞石蕊二氧化碳PAGE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