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我们与法律同行》(27PPT+教案+6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27PPT+教案+6素材)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教学目
新课导入:
民法典来了!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时刻。
它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法律为我们护航
,我们与法律同行!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七下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二框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目
新课讲解:
第一目:学会依法办事
品读新闻
明悉法治
教学目
课堂活动:
结合视频材料及以下新闻事件。说一说: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品读新闻
明悉法治
教学目
课堂活动:
结合视频材料及以下新闻事件。说一说: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法治建设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教学目
课堂小结:
依法办事的原因(P101)
教学目
知识回顾:
“可为”与“不可为”
新学期开始了,在学校里,我会:
结合本单元所学,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是“可以做的事”、“应当(必须)做的事”,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在公交车上,我会主动:
因故意伤害、虐待女童的生父于某某、继母曲某某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虐待罪被依法逮捕。这是因为他们:
认真学习,遵守规则
《义务教育法》
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社会公德
违背了法律,做出了法律禁止的行为
思考:在生活中,学会依法办事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
《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婚姻法》、《反家暴法》
应该做
可以(鼓励)做
禁止做
教学目
以案学法:
怎样依法办事?
新闻回顾:2019年2月25日,投诉人薛女士与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分期付款购买全新进口奔驰汽车的购车合同;3月27日,提车后的薛女士因发动机问题与售车的4S店自行协商退换车辆未果。此后,她多次与该店沟通,尝试解决问题,却被告知无法退款也不能换车,只能按“汽车三包政策”更换发动机,薛女士被逼无奈,以此种方式进行维权。
与售车店进行反复沟通,协商,耐心等待。这些方式是合法的。
女车主的诉求是合法的,这是消费者的权益。这种维权方式虽是无奈之举,但不值得提倡和效仿。
说一说:
(1)此前薛女士在维权路上作了哪些努力?这些方式是合法的吗?
(2)女车主的诉求合法吗?你赞同女车主以“坐引擎盖“这种方式维权吗?
4月11日,“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4月16日,西安市场监管部门成立专案组调查,同时税务机关已进入现场,对所有收据进行核实。
4月16日晚,奔驰女车主和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达成换车补偿等和解协议。
5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奔驰公司提出了具体整改要求。
5月27日,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通报处理结果: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存在有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夸大、隐瞒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的两项违法行为,被依法处以合计一百万元罚款。
教学目
以案学法:
思考:在此案例中,纠纷的解决得益于哪些力量的参与?这说明了什么?
怎样依法办事?
教学目
以案学法:
怎样依法办事?
思考:在此案例中,纠纷的解决得益于哪些力量的参与?这说明了什么?
有广大网民的关注助力,新闻媒体的跟进,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法办事,让奔驰女车主得以顺利维权。同时,此事件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车主一直都在依法维权。
这说明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P101
也说明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P102
教学目
以案学法:
哪些法律在保护我们?
怎样依法办事?
2020年1月20日,患者崔某因不满手术并发症,持刀至朝阳医院行凶发泄。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因参与过对崔某的会诊治疗,因此崔某用菜刀追砍。陶勇的双手和头部多处被砍伤,左手、前臂肌腱断裂(据说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受损),抢救持续到深夜。现场另有陶勇医生的同事和就诊患者等
3
人受伤。
2020年1月22日,北京市公安局依法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崔某批准逮捕。
思考:崔某的维权行为与薛某的维权行为有何区别?两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崔某的方式不合法,以“闹”维权,以暴力的方式维权
,最终将自己送进了监狱;而薛女士坚持依法维权,最终纠纷得以顺利解决。
这启示我们:要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以法治方式表达诉求;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P101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定捍卫者。
教学目
课堂小结:
怎样依法办事?
(依法办事的具体要求)(P101--P102)
教学目
学以致用:
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宣布破产,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宇的爸爸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骂即打。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小宇的爸爸的行为是否违法?
(2)你认为小宇应该怎样做?请从下面的做法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A.小宇和妈妈一起将爸爸打成了重伤。
B.小宇很害怕,躲在同学家里。
C.小宇拨打了报警电话。
必然违法。违反了《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暴法》……
学会依法办事,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和母亲。
这样做可能违法,也不利于家庭和谐。
这样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学目
学以致用: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中学生小程在放学路上,被几名男生堵截。他们恶狠狠地向小程要钱,小程说没钱。一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说:“给我找块砖,看他说不说实话。”接着,他们又威胁小程:“到底有没有钱?快掏出来!”随后他们便开始搜小程的口袋,掏出所有钱,并警告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
你认为小宇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
A.忍气吞声
B.拼死搏斗
C.事后打击报复
D.先妥协,事后求助
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可能再次受到侵害。
可能寡不敌众,伤到自己,也不能顺利地维权。
可能伤到自己或两败俱伤,构成新的违法。
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再利用合法方式维权。
教学目
新课讲解:
第二目:树立法治意识
教学目
知识回顾:
树立法治意识
建设法治中国
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说一说以下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法律知识欠缺,法治意识淡漠。法治中国的建设任重道远。
思考:什么是法治意识?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教学目
新课讲解:
树立法治意识
建设法治中国
什么是法治意识?(含义)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
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梭
教学目
新课讲解:
树立法治意识
建设法治中国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
教学目
新课探究:
建设法治中国
国家有所为
结合课本探究与分享,议一议:国家领导人就职,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这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宪法进行宣誓,是对人民的庄重承诺,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
这样做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在内心深处尊崇法律,运用法律思维、法律理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遵守和捍卫法律。
教学目
新课探究:
建设法治中国
国家有所为
结合所学,议一议:
(1)20年来严重暴力犯罪率的下降、知识产权一类的案件数据上升说明了什么?
(2)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说明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国家的法治体系不断在完善;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在不断加强。
建设法治国家是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厉行法治、全民守法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
新课探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律不是万能的。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法治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教学目
观点巩固: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满满的佩服与感动。不因一名患者家属的暴力而迁怒于其他患者,不因曾经的生死一线而放弃对职业的热爱,陶勇医生是一位有着高尚医德的好医生。
结合所学,说一说:
(1)对于陶勇医生以德报怨,原谅施暴患者的举动,你有什么感受?
(2)为了保护更多像陶勇这样的好医生,你认为在法治层面可以怎么做?
国家和地方都应该加速推进立法进程,以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教学目
课堂活动:
做自觉遵守法律的公民
说一说:以下这些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怎样才能更好地遵守?
受教育者应当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
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
规范。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进者。
教学目
拓展空间: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
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自觉遵守法律的公民
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法治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教学目
课堂小结: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树立法治意识对青少年的意义
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进者。
我们与法律同行
树立法治意识
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
学会依法办事的
具体要求
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目
知识梳理: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什么是法治意识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青少年更应该成为法治中国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教学目
结束语:
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信赖、遵守和捍卫法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题
《我们与法律同行》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知识目标: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重点
学会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难点
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解说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诞生
讨论交流
引导同学们关注本课主旨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会依法办事活动一:品读新闻
明悉法治给出两会期间的相关新闻图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民法典诞生、香港国安立法、校园欺凌等等。教师小结: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治建设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活动二:知识回顾:“可为”与“不可为”结合本单元所学,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是“可以做的事”、“应当(必须)做的事”,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如:新学期开始了,在学校里,我会:______因故意伤害、虐待女童的生父于某某、继母曲某某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虐待罪被依法逮捕。这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小结:思考:在生活中,学会依法办事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活动三:以案学法:怎样依法办事?①结合视频《奔驰女车主维权》,说一说:(1)此前薛女士在维权路上作了哪些努力?这些方式是合法的吗?(2)女车主的诉求合法吗?你赞同女车主以“坐引擎盖“这种方式维权吗?②展示女车主维权进程图,思考:在此案例中,纠纷的解决得益于哪些力量的参与?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小结:这说明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P101也说明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P102③给出新闻案例:北京朝阳医院伤医案。思考:崔某的维权行为与薛某的维权行为有何区别?两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小结:要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以法治方式表达诉求;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P101活动四:学以致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结合课本P101两则情境进行分析。老师给出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请同学们广泛参与讨论,最终形成一致观点:学会依法办事,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目标导学二:树立法治意识活动五:树立法治意识
建设法治中国展示几张漫画,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说一说以下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教师小结:反映了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法律知识欠缺,法治意识淡漠。法治中国的建设任重道远。思考:什么是法治意识?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通过预习自学课本,得出答案)活动六:建设法治中国
国家有所为①结合视频:《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议一议:国家领导人就职,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②结合视频《20年法治意识在提升》,议一议:(1)20年来严重暴力犯罪率的下降、知识产权一类的案件数据上升说明了什么?(2)这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小结:建设法治国家是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厉行法治、全民守法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活动七: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①结合视频:《法治与德治》,让同学们明白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②结合视频:《受伤医生陶勇以德报怨》。思考:(1)对于陶勇医生以德报怨,原谅施暴患者的举动,你有什么感受?为了保护更多像陶勇这样的好医生,你认为在法治层面可以怎么做?课堂活动:这些法律规定你都自觉遵守了吗?
通过请同学们回答问题,明确观点:中学生要自觉遵守法律,因为我们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教师小结: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建设法治国家是人民的共同事业。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关注时政热点,激发学习热情,明确课本观点。多角度举例,参与交流,使同学们明白要尊重法律,依法办事。通过身边的新闻热点事例,探讨如何依法办事。从正反两方面设问,提高同学们的思辨能力,更加明晰观点:依法办事就是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以致用,学会用法律来解决自已遇到的难题。回归社会生活,从细节处探讨全民法治意识的现状。通过生动翔实的事例和数据,说明国家在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明确人民既是法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通过两则视频让同学们理解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通过相互交流,明确青少年要主动遵守法律。
拓展空间
做自觉遵守法律的公民,你打算怎么做?
课堂小结
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信赖、遵守和捍卫法律。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