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届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归类(word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2020届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归类(word版)

资源简介

基础知识必备
国情领域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而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4.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5.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9.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10.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2.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1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5.“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7.我囯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1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19.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0.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2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重要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24.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6.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7.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8.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9.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30.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1.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3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6.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37.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个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8.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法律领域
1我国法律的本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法律的特征:①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犯罪的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4.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5.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6.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7.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9.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0.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11.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1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13.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14.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15.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16.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7.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18.法治与自由的关系: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②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19.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20.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
21.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2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23.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26.知情权是民主政治的前提,参与权是关键,表达权是本质,监督权是重要保障。
27.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推动法律有效实施,保障司法公正。
心理道德领域
1.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2.网上交往的特点虚拟、平等、自主。
3.自强不息促使个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战胜挫折。
4.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贡献。
5.与异性相处的正确方式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要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
每个人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9.调控情绪的方法:改变认知评价、合理宣泄放松训练、转移注意等。
10.集体力量的来源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1.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我们要学会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核心知识归类
“国情”类
1.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独生亍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资源国情: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科学、不合理,浪费严重。
4.环境国情: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已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5.科技创新现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在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6.教育现状: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低,高素质人才不足,人力资源处于劣势。
7.目前小康生活的现状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制度”类
1.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民族区域城自治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国家机构”类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4.国家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国策”类
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3.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5.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根本类”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2.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3.现阶段我国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4.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8.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沿着中国特色杜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
9.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
“战略”类
1.可持续发展战略。2.人才强国战略。3.科教兴国战略。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基本”类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而协调可持续。
2.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3.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点:全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性。
4.杜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爱岗敬业。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核心”类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人民当家作主。2.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
共产党。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5.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6.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中心”类
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基础”类
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2.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国家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4.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民族精神。
“原则”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2.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方针”“政策”类
1.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
3.我国的民族政策:①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点”类
1.杜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世界文化的特点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4.和谐社会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证”类
1.全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杜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地位”类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改革开放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4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9.科学立法的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公正司法的地位是依法治国的防线;严格执法的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全民守法的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10.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道,是我国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11中国的国际地位我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