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1、目的:⑴加强与海外联系,扩大政治影响,宣扬国威。 ⑵寻找建文皇帝。(3)搜集海外奇珍异宝,以供官员挥霍。2、条件:⑴ 郑和屡建奇功,深得成祖赏识、信任,他吃苦耐劳、英勇无畏,才能卓著。(主观条件) ⑵ 明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治经济) ⑶ 天文、 地理、 航海知识的积累, 造船业发达,罗盘针的使用。(科学技术)⑷船队船长、舵手船员群策群力,通力合作。(重要条件)思考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P67末段)提示: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和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1、郑和远航体现中国人民酷爱和平的美德。2、我们应当发扬郑和远航精神,继续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不断吸纳各国先进思想文化。3、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才能在外交中掌握主动权。4、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5、迎难而上、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6、将“走出去”和“引进来”进行战略结合,积极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扬长避短,有利国家发展。巩固与提高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和地点是 ( )A、1405年 占城 B、1405年 刘家港 C、1433年 占城 D、1433年 刘家港2、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明太祖朱棣派遣 B、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C、西洋即今天的南洋 D、先后六次出使西洋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以下哪一个地区: ( )A、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 B、印度古里C、吕宋、文莱一带 D、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 )A、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对外贸易B、郑和第一次出使到达苏门答腊后返回C、郑和远航扩大了中国和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D、郑和远航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题目: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加强与海外联系,并宣扬国威,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材料二:“支费浩繁,库藏为虚” ,是终止下西洋的直接原因。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了约二千艘海船。这些船只主要用于下西洋。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需五、六千银两。此外,还要加上各种赏赐品的费用。据说大约花了六百万银两。而直至明中叶时,财政每年税收不过三百余万两。如此宣扬国威的收获之一,是朝贡使臣大量涌至。永乐年间,每年来贡的外国使团平均七个。在第六下西洋回朝时,竟有十六国遣使臣一千二百人同时来朝!对这些外邦朝贡者,按规矩还要赏赐。明成祖曾说:“朝廷取四夷,当怀之以恩。今后朝贡者,悉以品级赐赍,更加厚不为过也。” 以上还没有计算生还者要赏赐;死去的大约一万人则要抚恤。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这些壮举只好中止。 ——毛佩奇《郑和下西洋》 思考:1、郑和下西洋“半途而废”的原因(为何七次后不再继续)2、明朝前期的对外开放与中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差别(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郑和下西洋“半途而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郑和远航是为加强海外联系,不是去发展经济。郑和的远航是政治目的,与哥伦布航行的海外扩张的经济目的有本质的不同。由于下西洋的开支巨大,导致明朝国库空虚,下西洋被迫终止。也就是说:从商业角度看,下西洋并没有给明朝带来多大的实际利益,这样的对外开放对明朝的发展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2)现在的中国也实施对外开放,30年的历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请思考:明朝前期的对外开放与中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差别呢?提示:明朝前期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为了炫耀自己,主要是“走出去”,而我们现在的对外开放,不但是“走出去”了,更重要的是“引进来”了。我们引进了外国先进的经验、管理、技术等等,为我们自己的发展服务,从而推动了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3)国家尚且要注意学习他国的先进之处,那我们个人呢?提示:应该多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