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学科视角下的疫情知识及试题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与社会学科视角下的疫情知识及试题练习

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学科视角下的疫情知识及试题练习
编者按:我们见惯了道德与法治学科视角下的疫情资料,但是很少见到历史与社会视角下的复习资料。今天,法治君为大家补上这一课。我们主要结合地理和历史知识来看待疫情相关的知识点和试题。觉得OK就在文末为我点“在看”
适合:?教师、七、九年级学生
知识链接
1.描述湖北省的地理位置。
(1)相对位置:湖北省位于洞庭湖以北,东邻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
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
(2)经纬度位置:29°02'N~33°7'N、108°22'E~116°08'E
2.湖北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并选择其中各自相关的特点,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1)自然环境: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处第二、三
阶梯交界处;河湖众多,河流大致自西向东流;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2)人文环境:港口众多,航运发达;西部有众多水电站;东部城市众多。
(3)关系:受西高东低地势影响,河流大致自西向东流;西部地处阶梯交替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众多水电站;东部以平原为主,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航运发达,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河湖众多,有利于发展航运等。
3.武汉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




地理位置
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和汉江交汇处;
按四大地理区域角度划分:南方地区;
按区域发展角度划分:中部地区。
地形
平原广阔,地势平坦(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或江汉平原)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河湖
长江和汉江交汇,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密。




人口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教育发达,人才众多
经济
工业和交通基础条件好,资金、技术雄厚;航运业发达,武汉港通航条件优越,是水路、铁路联运的主枢纽港。
政策
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战略
4.武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武汉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地理位置为北纬29°58′—31°22′,东经113°41′—115°05′。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
5.火神山的选址
(1)火神山医院的区位特征描述
①位于武汉市西部城郊;②毗邻湖泊;③临近交通干线
(2)分析其区位因素
①建设需求:占地面积大,位于郊区;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建筑材料。
②医疗需求:交通便利,方便患者及医疗物资的输送;靠近武汉城市,辐射疫区
③环境影响: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对武汉大气污染影响小;远离市中心、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域;与周围地区有一定的绿化缓冲带;环境优美,利于康复。
6.建设传染病医院需要考虑
水源、风向、绿化带;土地、空地面积;交通;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其他工程建设条件等。
传染病医院的地址应该选在交通方便,城市基础设施良好,距居民区、学校、公共场所等人群密集地区有一定的距离,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城市边缘地带。
7.习近平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请运用近现代相关史实印
证这一观点。
(1)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此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崩责(式昌起义的影响)以式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
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的意义)。
(2)孕育新生:1920年,武昌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
(3)革命风暴: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在湖北的贺胜桥等地,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
吴佩乎的主力,迅速占领武汉三镇。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北
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
(4)八七论断:1927年8月7日,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
紧急会议。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式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
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
(5)抗日烽烟:1938年6月至10月,武汉会战。
(6)击洪水:1998年、2016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武汉人民展开了抗洪抢险斗争,
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
洪精神,最终取得了抗洪胜利。
8.列举近代中国史上,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史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与《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汉口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都位于沿海,汉口地处长江中游。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9.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见证者。请例举相关史
实予以印证。
(1)1890年,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汉阳铁
厂.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领域近代化的步伐,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1957年,伴随着“一五”计划的推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式汉长
江大桥建成通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
主义工业化迈进。1959年,建成武汉钢铁基地,为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10.2020年的春天,我们共同上演了“战疫”这部开年大剧。在现实的镜头下,有过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有过无数个动人的瞬间,还有过无数个……历史是凝固的过去。
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们该怎样去认识和讲述这段历史?
你会选择以下哪些资料作为素材?并说明理由。(七下社会P118)
(从史料的价值、表达的严谨性、创作的目的等角度思考)
(1)医生患者的口述;(2)最美逆行者的纪录片;(3)政府网站的公告;(4)哄抢物资的新闻报道;(5)抖音里的配音视频;(6)微博的个人文章;(7)微信中吃瓜群众的议论。
选择:1、2、3、4,不选择:5、6、7
理由:重视材料来源的真实性,尽可能选取第一手资料;全面的搜集材料,不片面化等。
11.中国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信息,说明了什么?(九下社会)
①中国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我们不仅善待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
②中国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心系祖国又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
③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④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练习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较难题)
材料一:武汉市城区图:
材料二: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材料三: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
(1)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
(3)?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1)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上交通便利;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铁路枢纽,陆上交通便利。
(2)特点: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周边省份为主。
(3)影响: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带来交通、住房、教育、环境压力等。
2.旅游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较难题)(1)预计2020年全国旅游总收入损失约为1.1-1.4万亿元。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此现状,你认为政府和企业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查看答案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政府层面:出台无息或贴息贷款、减税、退税等相应的扶持政策;出台应急预案,监督落实旅游相关部门的防疫工作,整体提升旅游行业的防疫水平;制定一系列旅游行业振兴计划,帮助企业积极开展重大营销推广活动;鼓励亲近户外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如自驾游、户外营地游、研学旅游等);消除民众心理影响,增强安全旅游的信心。企业层面:开源节流(积极开拓新市场);利用科技,积极创新,发展在线旅游模式;发展有关旅游文创产品的电商业务;
(说明:此类试题中考会以材料呈现,需要挖掘和提取材料信息)
3.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武汉港是长江经济带的主要枢纽港。读图回答问题。(适中)
(1)根据图一分析该省城市分布有何共同特点?(2分)
(2)结合图一、图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武汉港成为长江经济带主要枢纽港的有利条
件。(4分)
(3)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请结合图文资料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查看答案

(1)沿河分布。(2?分)
(2)自然条件:武汉港地处长江中游,港阔水深;1?月均温?0°以上,终年不冻;沿岸地
势平坦等。(2?分)
人文条件: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经济带发展迅速;交通发达等.(2?分)
(3)例?1?西部地处阶梯交替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有众多的水电站;河湖众多,
有利于发展航运等。(2?分)
例?2?受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河流大致自西向东流;西部地处阶梯交替处,落差大,
使得水能资源丰富等。(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