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招历史与社会复习考前考点模拟导航练:人在社会中生活(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中招历史与社会复习考前考点模拟导航练:人在社会中生活(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0年中招历史与社会复习考前考点模拟导航练
人在社会中生活(解析版)
1.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
A.1:20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
C.十万分之一
D.
2.早上,小明背着书包,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去上学,小明的学校在他家的(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3.浙江第一高峰是龙泉黄茅尖,海拔1929米,舟山第一高峰桃花岛的对峙山海拔544米,黄茅尖与对峙山的相对高度是
A.1929米
B.544米
C.1385米
D.1400米
4.城市聚落中的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有(

A.耕作业和畜牧业
B.工业.
商业和服务业
C.渔业和林业
D.副业和建筑业
5.关于下面两幅图的归类,正确的是(  )
A.①为乡村聚落
B.①②均为乡村聚落
C.②为乡村聚落
D.①②均为城市聚落
6.图例“◎”通常表示的是(

A.首都
B.城市
C.湖泊
D.山峰
7.“一个人像一块砖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下列与这句话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①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
②世界是一棵树,人是它的果实
③没有土壤,泰山不能成就其大
④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在一堂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现在同学们面朝正南方,体育老师喊“向左转”。这时同学们面朝(  )
A.正西方
B.东南方
C.正东方
D.西北方
下图是小明家乡地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9.小明说自己家在图中地理位置最好的居民区里,那么最有可能的居民区是(

A.甲
B.乙
C.丙
D.都有可能
10.图中等高线a的海拔高度为(

A.800米
B.900米
C.1000米
D.1530米
11.图中的公路走向为(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
12.关于河段①和河段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段①比河段②流速慢
B.河段②的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
C.河段①
的源头海拔比河段②低
D.河段②流过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13.小明家乡没有的地形部位是(

A.山谷
B.山脊
C.山峰
D.鞍部
14.老师说小明这张图少了地图要素中的某一个要素,它是(

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
D.注记
15.如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E处适宜发展林业,种植柑橘、椰子
B.夏季野外露营选择C地最合适
C.若想攀登到A点,选择从南面上山比西南面上山路程远
D.B处非常适合攀岩运动,因为B点海拔最高
16.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的旧聚落都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
B.在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聚落都保存下来,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17.我们一般把聚落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

A.工业和农业
B.乡村和城市
C.农田和村庄
D.工厂和城市
18.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截至10月8日晚5点,国庆“超级黄金周”杭州累计接待旅游者1864.03万人次。你认为他们在杭旅游都选择了哪些合适的地图……()
①中国政区图
②中国地形图
③浙江交通图
④杭州旅游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下列四幅图片所示地区,最适合形成聚落的是(?

A.极地地区?
B.撒哈拉沙漠
C.喜马拉雅山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0.下图漫画《出书》启示我们
①坚决不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②竞争中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③尊重他人脑力劳动,提高维权意识
④提倡奉献精神,不计较代价与回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读“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回答问题。
(1)北京市地图中有____种比例尺,各属于何种表示方法?
(2)北京市地图中北京到天津的图上距离大约是2.5厘米,根据比例尺可以算出北京到天津的实地距离约是____千米。
(3)天津在北京的____方向。
(4)比较两幅图的比例尺:____地图比例尺大,____地图比例尺小;表示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地图是____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更粗略的地图是____地图。
22.读下图“世界大洲和大陆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面积最大的洲是
(填字母);
纬度最高的洲
(填字母);面积最大的

(填字母);全部在于北半球范围的

(填字母)。
(2)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E洲与F洲的分界线是

E洲与A洲的分界线是

(3)七大洲中,E所在洲的居民主要讲的语言是
语;发达国家最多的洲
(填字母),该洲人种主要是
人种;沟通K大洋和H大洋的海峡是

23.读下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1)A
_______
B
_______
C_______
D
_______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米;在图中最适宜攀岩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C地位于D地的
___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24.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请你认真阅读下边两幅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中
A、B、C、D
四地都在图中所示经纬线的交点上,请你写出:
(1)B
地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图中
A
地位于
C
地的方向_______。
(2)C
地位于纬度______(填高、中、低);
(3)A、B、C、D
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地(填字母);A、B、C、D
四地中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的是_______地(填字母)。
2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相关问题。
(1)图中公路的走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a、b两条虚线所在的位置较易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2)实际上,丁村的规模比甲村大,分析导致两个聚落规模产生差异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张老师打算从甲村到乙村去家访,有①②两条路可走,她感觉走②这条路远比走①这条路来得轻松,请借助等高线地形图帮她分析原因。
(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修建水电站,你觉得修建在哪里比较合适?(在图中字母中找)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什么?可能产生的问题是什么?
26.读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形图中,根据指向标定向法,说说甲地在乙地的
方向,小河下游MP河段流向大致是

(2)B地海拔为____米以上,A地与B地温度相比较,较低的应该是
 
,你的依据是

(3)该图比例尺表示方法是______比例尺,现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米。
(4)甲乙两地是自然村落,比较适宜居住。请你根据右图,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试题难度较易。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要想比例尺最小,则实地距离最大,比较四个选项,A选项表示的实地距离为200千米,为最大,所以比例尺最小,故选A。
2.A
【解析】
早上,小明背着书包,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去上学,小明的学校在他家的东方。因为早上,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所以小明是朝着东方行走的,故本题选A。其它方向均是错误的,排除。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太阳从东方升起,小明向东方行走,所以学校在他家的东方。
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
【详解】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龙泉黄茅尖,海拔1929米,对峙山海拔544米,相对高度=1929-544=
1385米。故选C
【点睛】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上的数据是海拔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B
【解析】
该题考查了聚落的形成特点。
【详解】
乡村聚落中居民一般从事耕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副业等农业生产活动;故答案A、C、D错误。城市聚落中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故答案B正确。
【点睛】
聚落一般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5.A
【解析】
从图中可知,①图中房屋低矮,到处是森林密布,是典型的农村景观为乡村聚落;②图中高楼林立,交通便利是城市景观为城市聚落;故A符合题意。
6.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图例注记。
【详解】
图例是地图上所有符号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释义和说明。注记是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图例“◎”通常表示的是首都。故答案A正确,答案B、C、D错误。
【点睛】
图例是地图上所有符号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释义和说明。注记是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
7.B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其中①③表明个人对社会的促进作用;②④表明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故B符合题意;①③表明个人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故排除ACD项。故选B。
8.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方向的辨认。
【详解】
正南方的左边是正东方,同学们朝向正南方,体育老师喊“向左转”,这时同学们朝向正东方,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
一般地图上定方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此基础上,还可再分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的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但不一定指图的下方,因此,可以通过旋转,使箭头向上,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其他方向;经纬网定方向,根据离南北极远近确定南北方向:离北极越近的点越位于北方,离南极越近的点越位于南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向,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方,处于箭尾一端为西方,处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正南、正北之分,没有东西之分;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正东、正西之分,没有南北之分。
9.B
10.C
11.B
12.D
13.D
14.A
【解析】
9.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但距公路较远;乙地位于河流沿岸,公路附近,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丙地位于公路附近,交通便利,但距水源较远;
故选:B。
10.读图可知,该幅图的等高距为200米,与a点相邻的等高线的海拔是800米,故a
点的海拔高度是1000米;故选:C。
11.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图中的公路为东北-西南走向,故选:B。
12.A.
河段①的等高线比河段②的等高线更密集,流速较快,故
A错误;
B.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且水往低处流,河段②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故B错误;
C.
如图所示,河段①源头的海拔为1000米,河段②源头的海拔为1530米,河段②的海拔较高,故C错误;
D.
河段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为山谷,故D正确;
故选:D
13.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为山脊,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处为鞍部;读图可知,小明家乡没有的地形部位是鞍部:故选:D。
14.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读图可知,该地图中判读方向可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断方向;有图例,可以识别地理事物;但是没有比例尺,不能量算距离;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5.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等高线密集的地区坡度缓,等高线稀疏的地区坡度陡。因此若想攀登到A点,选择从南面上山比西南面上山路程远。故C正确。E处不适合种植柑橘和椰子,距离河流较远,故排除A项。C处不适合外露营,这是河流经过的地区,夏季容易发水,故排除B项。B处是悬崖,不是海拔最高的地区,故排除D项。故选C。
16.D
【解析】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有关聚落的保护,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故答案选D。
17.B
【解析】
聚落是人们居住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我们把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农业,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工商业,故选B。
18.C
【解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截至10月8日晚5点,国庆“超级黄金周”杭州累计接待旅游者1864.03万人次。我认为他们在杭旅游都选择了③浙江交通图、④杭州旅游图;故答案选C。
19.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聚集,交通方便的地区适合形成聚落。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合人类生活,交通便利,易于形成聚落。故D正确。极地地区、撒哈拉沙漠和喜马拉雅山都不适合人类居住,故排除ABC项。故选D。
20.C
【解析】
漫画中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和法律的准则,侵犯了他人智力成果权,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启示我们要树立维权意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尊重他人智力成果.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不符;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1.(1)
3
“1∶4
000
000”是数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是文字式;是线段式。
(2)100
(3)东南
(4)北京市,中国
北京市,中国
【解析】
本题考查地图的有关知识,要学会区分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与范围的关系。
【详解】
(1)从图例中可以看出,比例尺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3种,其中“1∶4
000
000”是数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是文字式;是线段式。
(2)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5×40千米=100千米。
(3)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天津在北京的东南方向。
(4)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近,北京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比例尺较大,内容详细。中国地图表示范围大,则比例尺小,内容简单。
22.(1)A;G;H;I
(2)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
(3)英语;B;白色人种;马六甲海峡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纬度最高的洲是南极洲;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洲居民的语言是英语;发达国家最多的洲是欧洲,人种以白种人为主;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峡是马六甲海峡。
23.(1)
山峰,陡崖,山谷,山脊
(2)
570米,B处为陡崖适宜攀岩
(3)
西北方向,2
(4)
小溪发育于河谷地区,由高出向低处流,沿着小溪向下游方向可走出山谷。
【解析】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
(1)A
山峰,B陡崖,C山谷,D山脊;
(2)A地海拔为670米、D地海拔为100米,其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在图中最适宜攀岩的是B处,因为该处为陡崖,适宜攀岩;
(3)据图可知,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故两地实际距离是2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是因为小溪发育于河谷地区,由高出向低处流,沿着小溪向下游方向可走出山谷;
【点睛】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4.30°N
70°E
西北

D
B
【解析】
根据经纬网图,结合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位置,及两点间的相对位置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详解】
(1)0°经线向东渐增大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渐增大是西经用“W”表示;0°纬度向南渐增大是南纬用“S”表示,向北渐增大是北纬用“N”表示。读图分析可知,B
地的经纬度是30°N,70°E。根据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判读,A
地位于
C
地的西北方向。
(2)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C的纬度位置是80°S,所以C位于高纬度地区。
(3)全球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于D位于赤道上,所以气温最高。赤道以北为北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从图中可看出,B经纬度70°E,30°N,所以只有B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
【点睛】
0°经线向东渐增大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渐增大是西经用“W”表示;0°纬度向南渐增大是南纬用“S”表示,向北渐增大是北纬用“N”表示。
25.(1)西北—东南走向 a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形成河流。
(2)丁村海拔低,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甲村海拔相对较高;丁村接近河流和公路,交通便利,甲村交通不便。
(3)②这条路沿等高线,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①这条路跨越了几条等高线,比较崎岖陡峭。
(4)Q处。“布袋口”地形,工程量小,施工难度低;内部汇水面积大。(答出一点即可) 会淹没农田和村庄;丙村需要移民。(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地图的判读。
【详解】
(1)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依据一般定向法原则,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公路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河流一般发源于山谷之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地形。所以a所在的位置较易形成河流。
(2)通过图中等高线分析,丁海拔在50-100米之间,热量条件较好;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道路、建筑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丁更接近河流和公路,水运、陆运便利,有利于商业贸易和交流,接近河流还有取水便利的优势。而甲海拔在100-150米之间,热量条件较差,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空间不足,甲远离河流与公路,交通、取水不便。
(3)②这条路沿等高线分布,海拔范围一直在100-150米之间,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走的比较轻松;①这条路跨越了几条等高线,海拔范围在100-250米之间,坡度大,比较崎岖陡峭。
(4)Q处为“布袋口”地形的出口位置,此处修水坝工程量小,施工难度低;“布袋口”地形内部汇水面积大。但丙村海拔较低(与Q同海拔范围),修筑水坝会淹没丙村;所以丙村需要移民。
26.(1)东北方向;自西北向东南
(2)600;B;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
(3)数字式;150米
(4)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意思接近也可得分)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